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特征及策略

2017-03-09 22:01丁思颖
环球市场 2017年19期
关键词:企业

丁思颖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特征及策略

丁思颖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当前,全球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各行业、各领域实现了充分转移。对外直接投资(ODI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作为要素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上很多企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走向世界,使自身竞争能力增强,同时,也拉动了本国经济的增长。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特征及趋势SWOT分析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分析

1.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新一轮的对外直接投资热潮。首先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带来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输出不断增加,金融市场不断健全实现与国际接轨,政府对外直接投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其次是供求关系变化带来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市场需要,亚欧各国对中国高性价比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热情高涨,对我国拓展国际市场带来了机遇;再次是我国企业硬实力不断增强,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部分产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外汇储备充足为海外直接投资提供保障。201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常年稳定在30000亿美元以上,是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与直接投资的重要资金支持,为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一定的优势,有效减少了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支出。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劣势分析

1.对外直接投资法规政策不健全。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保护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保障是薄弱环节,缺乏统一的、系统的政策法规体系来保障海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走出国门的制约因素。此外,对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2.对外直接投资行政审批流程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由于涉及的环节较多,各个环节归属不同的部门,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科技部以及省级政府都对对外直接投资有管辖权,在实际操作中审批环节较多容易导致企业在海外投资中贻误商机,打击了企业海外投资热情。

3.外汇管理体制落后制约对外直接投资。随着对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力度主要集中于取消风险审查、利润保证金、外汇额度限制等措施,但是目前在自由兑换方面的改革力度仍然不强,大规模海外投资仍然受到限制。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机会分析

1.资产价格下跌带来了有利的时机。经济危机带来了国际市场资本价格降低,有助于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减少成本,也为我国解决产能问题创造了有力的外部条件。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降低,为我国我国能源行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

2.资本真空期带来双边战略合作基础。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恶化,新兴市场面临着资本撤出、货币贬值、偿债能力下降的问题,这对我国进入新兴市场十分有利,这些新兴市场多为与我国关系良好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劳动力价格低、市场需求大,极大地降低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

(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威胁分析

1.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奉行贸易保护政策,欧盟和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不断。从长远来看,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国际经济发展,但是短期内对解决本国内部经济社会矛盾具有一定效果,也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2.境外金融资产风险加剧。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家汇率不稳定,货币大幅贬值,一旦遇到投资目标国货币相对人民币出现贬值,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利润出现缩减。由于我国企业在非国际货币的外币业务不够成熟,容易产生汇率风险,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收益。与此同时,资产估值过低尽管带来了投资并购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海外资产的贬值风险。

3.国外经济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中亚、非洲甚至欧洲该部分国家经济社会动荡,甚至出现战乱和政权更迭,这些国家政策的延续性得不到保障,使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资源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持抵制态度。

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

(一)政府层面策略

1.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我国需要加强保护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扶持,通过调整外汇政策和完善保险制度,简化对外直接投资流程,刺激国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热情。要注重对各国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等基本国情的教育;要重视建立产学研之间沟通桥梁,促进高素质人才向企业流动,服务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3.大力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度高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在对外投资中一方面要注重推动我国过剩产能转移,还要大力推进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首先是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我国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在这方面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其次是大力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类产业利润高、投入小、持续性长,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果。

(二)企业层面策略

1.推进企业自身的改革。企业自身应当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避免外行指导内行,尤其是国有企业必须聘任具备对外直接投资专业知识的人才作为企业的管理层。与此同时,企业应当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防控三个层面加强对投资决策的统筹分析,健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治理体系。

2.选择适宜的市场进入方式。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积极的了解目标市场,从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到投资所在地的市场需求分析都要做好功课。与此同时,企业进入市场是采取直接投资还是通过入股、并购等方式以及后期的项目运营方式,都需要在充分考察目标市场的前提下作出决策。企业要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和资本状况,选择投资区域。如东南亚欠发达地区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而欧美发达地区主要以输出高性价比的信息技术产业为主。

[1]李晓峰, 陈凤林.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与脉冲响应的分析[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1):1-8.

[2]李逢春.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产业升级的区位和产业选择[J]. 国际经贸探索, 2013, 29(2):95-102.

丁思颖(1984.11-)女 ,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贸易;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