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

2017-03-09 22:01
环球市场 2017年1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会计人员职业

唐 莹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

唐 莹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实现融合的具体举措,以此促进新时期高职内涵建设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高职会计专业

新常态下,创新成为促进发展关键驱动力,如何提升大学生群体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创业及创业成功可能,是各高校研究的重点。当前各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多偏向于促进学生创业行为形成,忽视了对创业所存在依托的重视,故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单列化,于日常教学缺乏融合,脱离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目标所强调素质整体提升要求,故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成效及可持续性相对较低。要改变现状,关键在于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实现融合,使创新创业成为专业学习发展目标,使专业能力储备成为创新创业依靠,在此特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描述该院对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所作路径探索,为相关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一、方向确定

基于普适性特征,会计专业在各类型、各层次学历教育中均有开设,在高职领域,由于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加之社会对会计职业肯定性认知所带来招生优势,会计更是成为各院校开设最为普遍专业,每年高职专科毕业生中会计专业均占到较大比例,但即便如此,我国会计人才储备仍是存在较大问题,依照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财会〔2010〕19号]描述,当前我国会计人才结构性问题突出,底层庞大,但高层次、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却是极度缺乏,在高职输出人才中,能够具备初级以上会计职称且达到相应能力标准的毕业生比例一直偏小。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传统的核算技术基于智能科技发展逐步被淘汰已成定局,未来会计人员的执业重心将偏向于辅助决策的管理职能,故业界已提出传统的“核算型会计”要开始向“管理型会计”实现转型。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会计学院专业教研团队经过对教育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实际调研,提出将“职业转型”视为专业建设发展的契机,深入探讨“管理型会计”的素质内涵和能力培养途径,以此导向教学实践活动创新,并利用教学活动的创新改革,进一步引导、挖掘学生素质能力潜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实现在专业教育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上的双赢。

二、改革重点

基于教学现状分析,会计专业教研团队将“管理型会计”培养的关键问题锁定以下三方面,即基本专业能力、特色专业能力以及综合信息素养:首先基于信息技术代替部分传统核算手段背景下会计人员因决策辅助职能放大而产生融入企业战略运作要求,探索相关专业能力构成,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举措,避免因教学目标滞于传统核算技术而对学生职业发展形成阻碍;其次基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发展趋势下会计人员对企业业务由侧重“事后记录”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参与而产生对企业经营模式及业务细则更精细把握要求,探索如何使本校会计毕业生在普适性基础上再具备满足特定产业特色化会计服务需求的专业能力,避免因专业能力构成同质、泛化而缺乏“精、专”优势,加大就业困难、不利创新创业发展;最后基于未来经济环境的多变性对会计人员提出高信息化素养要求,探索如何基由信息化教学带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由“工具观”认知转向“环境观”认知,强调对学生知识更新主动意识的培养,避免毕业后因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而在执业需求发生变动时易遭淘汰。以此三方面要求导向改革具体举措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影响教学成效关键点的把握,力争收到实效。

三、具体举措

(一)针对“管理”基本能力的培养——开展“ERP”专项内容教学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简称,该系统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利用ERP,企业经营管理各类数据可在不同业务系统间形成共享,运用ERP系统,会计人员除开传统的基本核算能力,还必须以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的能力以为支撑,故将“ERP”系统运用作为专业课程开设,对于学生“管理”素质的形成大有帮助。

(二)针对“特色”能力的培养——对传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偏向特定服务领域的改革

参与企业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对企业有充分的认知,因为不同类型企业有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故业界一直也提出“管理型会计”的培养更多是依赖于参与企业工作实践,但不可否认学历教育中的侧重性培养对缩短人才在特定行业中的成长过程也有着绝对性的正向影响,故会计教研团队提出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面向商贸流通服务领域的办学定位为导向,在部分课程中加大偏向商贸流通行业的业务内容,引导教学重点偏移,现目前主要将改革重心放在成本与税务两方面,在《成本会计》课程中精减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内容而加增商贸流通行业成本管理内容,在《税务会计》课程中偏向商贸流通行业的涉税处理,以此强调学生对商贸流通行业业务的熟悉程度,增强其对商贸流通行业的服务优势,实现普适性专业人才的特色发展。

(三)针对“信息素养”的形成——强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针对信息化已成未来工作环境常态,高职会计教学信息化也成为必然,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主干核心课程中现已基本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利用“微课”等新型教学资源实现了实训课程中的“翻转课堂”,使实践教学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并强调引导学生借用网络工具关注国家财税政策变化,促使学生形成“关注环境”的习惯,提升其自我学习能力。

四、取得成效

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教学活动得到显著提升,为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会计专业近三年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列学院前茅,收到较好社会评价。当前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出新时期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但由于较多高校存在对“创新创业”理解偏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多呈课外化、少数化特征,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基于“管理型”会计发展导向下的教学改革,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过程,让“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真正常态化、大众化,望能为相关院校提供借鉴。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管理型”导向下高职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定位研究与实践》(编号162088)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会计人员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职业写作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我爱的职业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