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责任分析

2017-03-09 22:01
环球市场 2017年19期
关键词:会计法法律责任负责人

许 庆

江苏紫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会计法律责任分析

许 庆

江苏紫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经济日益发展,相关法律的日益健全。会计法律在规范会计活动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确。正确认识会计法律责任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了解在实际经济财会活动中,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该是如何面对会计法律责任,怎样加强人们对会计法律责任的意识,从而使会计法律在经济活动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

会计法律责任是指违反会计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它是会计行为主体必须严守的最低标准,是法律约束与道德准绳两者内在联系性的统一体。

二、会计法律责任的构成及具体形式

(一)会计法律责任的构成

会计法律责任主要由主体、行为、心理状态、损害事实、因果关系组成。

1、主体。结合会计实践及国家颁布的《会计法》来看,会计法律责任的主体由法人、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等组成。

2、行为。指损害股东、债权人、投资者和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其不法行为违反了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并应依法对该不法行为进行惩戒。

3、心理状态。指行为主体是主观过错还是受客观影响的非主观的过失,显然当行为状态为主观过错时,将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

4、损害事实。指在会计职业行为中,会计违法行为人出于各种目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以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5、因果关系。指由于侵权法中规定的责任自负原则,在会计民事责任中,只有在损害事实是由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造成时,会计违法行为人才必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会计法律责任,缺一不可。且弄清会计法律责任的构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会计法律责任,避免认识上的误解,从而更好的实现会计法律责任在财会活动中的重要约束作用。

(二)会计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法律责任由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组成三者组成。

1、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在行政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应承担行政法律后果,追究行政责任或是行政处分或是行政处罚。

2、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自身的违法犯罪行为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3、民事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等的经济主体间的会计关系越来越复杂。如若提供会计信息的一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可能给接受虚假信息的一方造成不可预测的经济损失,利益受损方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则在情理之中了。

三、对会计法律责任的认识存在偏差

(一) 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律责任的不明确

单位负责人对自身所要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认识不明确,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现实的情况是,还有不少单位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他们认为作为管理当局的最高决策者,自己只需要对本单位的重大决策负有全面责任。然而,对于本单位的具体的会计工作,他们往往认为,这是属于财会部门的工作,只需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负责。

(二)会计人员对会计法律责任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会计人员往往认为,他们只需要对其会计核算行为负责。且单位的管理体制导致很多的会计人员认为自己只要在业务上不出纰漏,就是尽到了自己的义务;更有会计人员为自身利益考虑,为讨好上司,甚至放弃了法定职责,使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三)对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存在认识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追究会计法律责任时,关键就是要确认会计信息是否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在认定时,应先考虑其行为是如何构成的,考虑其行为是否存在违法性,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再由行为结果的危害程度来进一步区分,即由行为目的、行为性质、行为结果三方面结合综合认定的方式。

四、加强会计法律责任的建议

(一)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法律责任意识

会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直接实践工作者,其自身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会计活动成果的质量,因而,必须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同时也要明确其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将违法行为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坚持道德水准高、业务水平高的用人标准;加大对《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这样才能使财务活动有序合理的进行。

(二) 提高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律责任意识

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是会计法律责任的主体, 其责任就是组织协调好本单位的会计相关业务。单位负责人只有在法律指导下依法办公, 才能有效规避工作中潜在的会计法律责任风险。同时,单位负责人要确保日常的会计工作正常作业、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作为单位负责人不仅要以身作则,恪守法律法规, 还应该为下属的会计工作人员构建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三)加强对会计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保障法律责任违规处罚的有效落实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会计法律责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违法行为发生时,缺乏对于责任的追究和处罚的有力的外部监督保障机制。国家行政机关应依法设立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确保执法落实。通过敦促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依法建帐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依法处罚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应当依法进行严惩, 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社会的有关部门如财政、审计、税务部门等也要依法对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督查,相互协作,联合作战。

(四)加强内部审计, 规避会计法律责任

内部审计对于健全单位内部控制, 严肃财经纪律, 差错揭弊,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位负责人从规避会计法律责任的角度出发, 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配备业务素质高的内部审计人员, 赋予其相应职权, 实施对单位会计工作的全方位监督, 防患于未然。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从而使单位资产受到保护。

企业的管理者、会计人员、政府的相关的行政部门都要加强会计和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法律责任,会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企业以及政府一旦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并将责任落实到相关人员,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这样企业才能在一个健康的合理的制度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市场才能稳定高效的运转。

猜你喜欢
会计法法律责任负责人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浅议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法律责任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环保部约谈4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督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
《会计法》修订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企业环境法律责任探析
浅谈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会计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导师负责人制的建立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