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2017-03-09 22:01
环球市场 2017年19期
关键词:住房农民工供给

王 宁

齐河县房产管理中心

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王 宁

齐河县房产管理中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农民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尽完善,农民工很难全面地享受城市建设的成果,住房保障问题难以解决。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房价一路高升,使得农民工这类城市低收入者的居住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对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旨在确保我国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问题;解决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这一群体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已经达到1.66亿人。但是农民工并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福利,反而被排斥在城市社会之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如何帮助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并顺利融入城市是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拥有住房是农民工是否愿意在城市定居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他们在城市融合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住房问题。因此,解决农民工的居住问题是他们在城市定居并融入城市生活的前提,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创新。

1 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政策未成体系

整体性治理需要排除相互破坏与腐蚀的政策情境,致力于合作主义的政策导向。目前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政出多门,这些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做法更多地是一些临时性、短期性和应急性的政策,缺乏统一性和整体规划。

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供给不足。中央政府针对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政策大多是以“通知”、“指导意见”或者“暂行办法”等形式体现的,而且经常出现前后不一致、缺乏连续性等状况,严重制约了政策效力的发挥。同时,职能部门也仅仅是在一些政策文件或指导意见中做出模糊性规定,并无过多的具体措施来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1.2 农民工住房保障的供给资源有待整合

整体性治理理论需要更好地联合使用稀缺资源并促进资源的有效使用。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需要整合各类相关资源,才能实现政策目标。

农民工租房市场空间不断压缩。保障性住房供给是项长期工程,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农民工的居住问题需要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当前只能依靠租房市场中租金低、条件差的租住住房。随着城市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的大量建设,这些房源正急剧减少。农民工的居住区域被迫往更偏远的地方搬迁,居住空间进一步压缩。即便农民工在城区租住条件较好的住房,进入租房市场时被歧视的现象仍然严重。

2 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2.1 改革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

第一,改革选举制度,推进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农民工身在城市、户口在农村,常导致他们政治参与的缺失。在城市,他们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农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名存实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重要的政治权利,未能行使这两项权利意味着话语权和应得利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工在城市地位低下、多种权益得不到保障,与政治参与的缺乏密切相关。因此,我国必须改革选举等政治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政治权利,推进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提高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保障农民工的话语权,方能真正保障他们的应得利益。应建立流出地政府和流入地政府选举信息联网系统,以方便农民工参加选举、尊重农民工个人意愿、保障落实农民工的选举权为基本原则,确定农民工参加选举的地方,切实落实农民工的选举权利。

第二,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我国的户籍制度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的重大障碍,因为它不仅仅是反映身份的户口,更是附着一系列权益的等级制度。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户籍制度必须改革。我国农村人口庞大,不可能机械地改变其户口,只能逐步有序地进行改革。吉林、江苏、广东、福建、成都等地率先放开农民工落户城镇,优秀农民工、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优先落户,其经验可在全国推广,进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户籍制度改革,解决一部分农民工的落户问题,鼓励一些收入水平较高、文化程度较高、技术水平较好、工作稳定、在城市生活时间较长的农民工定居城市,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

2.2 多渠道筹资和增加住房供给

资金不足是农民工住房保障建设的最大瓶颈。企业方面,集体宿舍建设经费、农民工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可通过列入企业生产成本预算、利润提留、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途径解决。筹资渠道主要有一是各级政府要根据农民工住房保障建设的年度计划,将农民工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切实落实农民工住房保障资金。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划拨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农民工住房保障建设。三是将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农民工住房保障建设。

2.3 提升农民工自我保障能力

提高农民工工资标准,坚决打击拖欠骗逃农民工工资行为。农民工收入较低是他们居住水平低的根本原因。工资是农民工收入的主要来源,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是提升农民工自身住房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坚决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标准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与监控机制,坚决打击拖欠、克扣、骗逃农民工工资行为,确保农民工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以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提高居住水平,使农民工能够维持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我国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以实现农民工住房保障的整体性供给,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

[1]娄文龙,杨春江,唐学庆.农民工住房保障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城市问题,2016,10:69-76.

[2]方蔚琼.我国农民工城镇住房保障的供给机制探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55-61.

[3]刘美月.西安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及分担机制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

[4]宋继斌.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

[5]贾傅麟.住房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与体系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住房农民工供给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