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应用

2017-03-09 22:01
环球市场 2017年19期
关键词:蓄水绿地海绵

包 蕾

身份证号:330702198303206027

浅谈市政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应用

包 蕾

身份证号:330702198303206027

海绵城市国际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水弹性”,作为一种生态途径,其构建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态基础设施,使雨水就地蓄留、就地资源化,与城市中的公园系统、湿地系统,形成统一的水生态基础设施自然保护系统”,通过城市建设的市政排水与园林绿地有机结合,以综合解决水的问题。

园林绿化;市政排水;海绵城市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水危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洪水,城市内涝,地下水位下降,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非常严重。2012年4月,在“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了海绵城市。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渗”即利用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滞”即利用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延缓峰现时间。“蓄”即利用湿地、蓄水池、调节池等调节时空分布。“净”即利用湿地、生态滤池等设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用”即灌溉、绿化、生活服务用水,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排”即利用市政雨水管网、河渠水系排除雨水。

市政园林工程中海绵城市的技术应用

1选用可渗透地面

可渗透地面是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和透水性能的材料所铺设的地面,雨水可透过此类地面往下层渗透,解决地面积水问题。在人流量大的广场、公园一级道路等地面,可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青砖铺地、透水洗米石等材料;在二、三级公园道路可采用面包砖、碎石、嵌草汀步路等材料;在公园、游园、广场建设生态停车场。同时,通过设置一定的路面坡度,坡向道路两侧,如植物护坡等。这样,在雨水较小时,可直接通过可透性地面将雨水渗往下层;在雨水较大的丰水季节,也可以通过路面向两侧的坡度向路旁的水渠排水,不至于使地面积水。

2园道、平台的设计

园道、平台的断面设计要结合地形选线,要充分利用地形自然排水,做到节省排水沟投入、有利分散排水、有利自然渗透、减少雨天安全隐患等作用。园道的规划选线以及园道断面的位置、高度、结构等方面:园道结构:透水结构最理想。园道断面位置:有利于向两侧排水。坡地:平缓处布线,最小土方量。不在最低处,易成排水沟。可在次低点,一侧自然排。平地:略高于地面,两边自然排。

3有限设计下沉式地形

下沉式地形可汇集周围硬化地表产生的降雨径流,再利用其上的植被、土壤、微生物等的作用,截流和净化小流量雨水径流。利用原有地形高低变化,顺地势走向,可有效收集下沉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在高程较低处因地制宜的采用下沉式设计,并可结合水景、亭台等设计形式,营造良好的下沉式设计的景观效果与实用性。“下沉式绿地”作为绿地建设的一种特定形式,更适用于干旱地区和解决节水问题,而对于特大暴雨的滞洪作用相当有限,特别在潮湿多雨和地下水位很高的地区应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而不能使其成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念。

4减少人工硬质水景

部分水体景观都是人造的硬质水景,忽视了天然水体的作用,这与 “海绵城市”的理念相违背。众多人工水景需要定期补水、换水,在日常运行管理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水、电资源,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能合理利用天然水体,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利用天然水体的自我循环净化能力,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不仅可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还可有效的补充地下水,实现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体现综合价值。

5选用适宜的植物

苗木应符合园林绿化种植及养护管理技术要求,更应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所需的生长势强、耐淹的树种。通过合理设置绿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局部换土或改良增强土壤渗透性能、选择适宜生长的乡土植物和耐淹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因处在集水点受到长时间浸泡而影响正常生长,影响景观效果。

6屋顶海绵效益

屋顶的海绵效益主要有:在设计建筑屋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和实际需求选择蓄水容器或蓄水结构的方式,完成屋顶蓄水层的设置。研究表明,屋顶实际蓄水毫米通常是以厘米为单位蓄水层高度的4-7倍。在实际蓄水过程中,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其蓄水层会产生溢出现象。在整合屋顶排水系统之后,可以将溢出的雨水整合到地下蓄水系统中,进而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7排水设计

道路排水设计是将道路排水收集以及输送、净化、利用、排放等环节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协调运作,充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让市政排水取得好的投资效果和合理的城市排水规模。在进行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道路路面、人行道和绿化带等的排水设计,结合排水设施,增大排水管径、增加道路积水点的强排能力、积水点设置泵站、在进水口处设置拦污槽、设置生态排水沟、使用有效的新型雨水口及雨水篦子。排水设计应该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设计,以寻求最科学、合理、经济的方案,通过排水系统尽快将路面的积水排除出去,确保路面保持畅通,延长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

8贯彻“蓝绿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

首先要转变规划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绿化系统+河道水系”空间,通过增加生物滞留设施,增加道路与路边绿地、公园及水系的连接等措施,构建排水系统与江、河的联动关系。

结束语

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大多数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为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选择正确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在市政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促进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可以通过对市政雨水收集与净化处理、园林绿地分层建设、进行生态铺装建设、进行屋顶绿化建设等方法达到园林合理绿化目的。在进行园林绿化中,除了需要关注绿化的效用,还需要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美观性进行鉴定。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1]马华青.海绵城市建设途径研究—以园林绿化建设为例[J].林业科技通讯,2015,9(12):62-63

[2]周宗宝.海绵城市对园林绿化工作的启示[J].世界环境,2015,6(19):56-57

猜你喜欢
蓄水绿地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形成蓄水对彩色透水沥青路面性能影响的研究
海绵是植物吗?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