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7-03-10 00:16林春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妇产科案例考核

林春梅

(福清卫生学校,福建 福清 350313)

学生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林春梅

(福清卫生学校,福建 福清 350313)

目的 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15级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84人)和对照组(86人),实验组采取学生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案例讲授方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结果 实验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学生标准化病人结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案例分析和技能操作能力。

学生标准化病人;案例教学法;中职;妇产科护理

1968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arrows)首次提出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概念,即SP作为普通正常人,经过培训,发挥病人、评估者和教师的3种功能[1]。由于培训职业SP的经费较多,美国一些院校研究了使用医学生充当SP的可行性,Harris和Escovitz于1990年分别报道了使用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对学生进行教学与考核。结果显示:应用SSP不仅节省开支,而且医学生已经有医学基础知识,所以培训时间更短,培训效果也很理想。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现已广泛将SSP应用到各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中,应用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较少。本次研究在妇产科案例教学基础上引入SSP,尝试用于妇产科护理案例教学及技能训练、考核中,目的在于创新妇产科护理教学形式,创设模拟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病史采集、技能操作和临床决策能力,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15级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17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6~18岁,随机分为实验组(84人)和对照组(86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及平时考核成绩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即教师出示案例,学生分小组讨论,形成讨论结果,由学生代表对案例进行阐述分析,再由教师进行点评。传统的针对案例的技能操作主要是在模型上进行,由教师利用模型讲解,根据案例要求病人正确摆放体位、正确配合体格检查,然后学生在模型上练习。

1.2.2 实验组 采取SSP结合案例教学法,具体如下:(1)SSP招募。通过SSP招募活动,在学校2015级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6个班级中招募12名学生作为SSP志愿者,这些学生均已完成诊断学、解剖学基础的学习,掌握身体评估的基本要领,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及相应的模仿能力。

(2)编写SSP培训剧本。SSP培训剧本的编写由妇产科课题小组成员(由学校教师及医院妇产科专家组成)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授课章节的重点、难点共同完成,内容包括SSP概述、SSP基础知识以及精选案例三大部分。

(3)SSP培训。为确保SSP的稳定性和评价准确性,依据剧本要求对SSP进行严格培训,培训工作由课题组成员承担,包括SSP的作用、职责、工作要求,案例相关知识,角色扮演要求,护患沟通基本方法和技巧,操作技能与护患沟通评价标准等[2]。为了更好地进行角色扮演,要求SSP利用周末时间定期去临床见习,对与剧本描述相似的临床病人进行详细问诊、查体,通过有效的沟通,深入体会该疾病,从而更好地充当SSP。

(4)SSP考核。SSP能准确把握表演各个环节,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角色扮演任务,依照平时的训练要求来表演,不可自行更改、删除、增加症状或社会经历。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对12名SSP的考核必须严格,通过考核,最终筛选出6名妇产科SSP,将其应用到实验组中。

(5)SSP案例教学及技能操作过程。①课前准备案例:在授课前一周,教师将上课需要的教学案例及表演剧本发给SSP,要求SSP思考针对该案例学生在问诊时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想出适合病人回答的通俗易懂的答案,并且能针对该案例扮演标准化病人。②课前集体备课:授课前,授课教师与SSP进行集体备课,SSP将思考结果反馈给教师,与教师共同讨论案例可能涉及的问题,并对角色扮演进行讨论及演练。③教学过程:教师先将实验组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设1位SSP,学生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询问SSP,然后小组成员讨论分析,小组代表陈述小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1.3 评价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加技能操作考核法,考核前教师根据考核内容(胎膜早破)设计评分表,每项配备标准答案,设置相应的分值,考核前将评分表发给监考教师和SSP(对照组没有SSP,所以只有监考教师评分),满分为100分,具体为:病史采集25分,体格检查50分,病历书写25分。

1.3.1 对照组 进行传统的案例分析和技能操作考核,教师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给每位考生提供相同的考核案例(胎膜早破),学生进行分析、答题,然后根据案例提供的情况,分别在模型上进行体格检查。

1.3.2 实验组 利用SSP进行案例分析和技能操作“三站式”考核,考核共分为三站:用物准备站、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站、病历书写站。教师采用抽签的方式将考生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位SSP,教师给每位考生提供相同的考核案例(胎膜早破),考生看完案例后,到用物准备站准备用物(5分钟),然后前往病史采集站对SSP进行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最后到病历书写站根据询问的病史及查体的结果书写病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考核成绩为(83.06±10.90)分,对照组考核成绩为(76.47±15.35)分,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1.384,P=0.000)。

3 讨论

3.1 SSP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优势

妇产科护理中的案例分析及针对案例进行的技能操作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如下优势:(1)长期以来,在传统案例教学与技能操作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模型进行操作,学生的练习就是“哑巴”练习,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而在教学及考核过程中应用SSP,使其充当模拟病人、考核者、指导者的角色,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2)SSP能模拟病人的各种阳性症状和体征,同时熟悉评分标准,能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来辅助教师判断学生的案例分析及操作能力。(3)中职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临床经历尚浅,对疾病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临床沟通和实践能力较薄弱,SSP的应用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临床的环境,把案例搬进课堂,由SSP呈现出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护患沟通能力[3]。调查显示,实验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妇产科常常涉及病人隐私,学生在见习过程中时常遇到询问病史、实践操作困难等情况,减少了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而在教学中引入SSP,建立临床模拟教学系统,能有效增强妇产科实践教学效果。

3.2 SSP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在训练中,学生接触的是有典型病史及体征的SSP,这很容易误导学生,使学生在临床工作时对真正病人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导致她们面对病人时有时会束手无策[4]。(2)虽然SSP能表现出病人的阳性症状及体征,但这些阳性症状及体征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使部分SSP难以真正从心理上进入角色,从而导致表演不够真实的情况出现。(3)应用学生作为SP,因其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而且考核的对象多是同学,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不自觉提供病史的情况,从而影响了考核的公平性。

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SSP,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护患沟通、实践操作、临床应变、案例分析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仍然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1]钟玉杰,王敏,李勤.从10年文献回顾分析我国标准化病人教学的发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59-261.

[2]刘威,陈游,苗雄鹰,等.急腹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0-11.

[3]郭树清,赵小玲.临床实验课的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7):73-74.

[4]赵民,周钢,张晓蔚.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医学教育,2000(4):31.

G420

B

1671-1246(2017)24-0062-02

注:福建省福州市职业教育研究课题(FZ2015ZJ039)

猜你喜欢
妇产科案例考核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内部考核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