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社科领域教育对外开放个案分析

2017-03-10 01:05蔡丹丹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江苏南京210023
关键词:南京大学社科人文

蔡丹丹 (南京大学 社会科学处,江苏 南京 210023)

高校人文社科领域教育对外开放个案分析

蔡丹丹 (南京大学 社会科学处,江苏 南京 210023)

南京大学一直有序推进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完成了建设中美中心、中德法学研究所在内的若干中外合作实体机构的目标,有效促进中外科研合作,开发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并努力推动优秀科研成果走出国门。未来南京大学拟进一步着眼于实现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承,通过各项配套举措全力推进符合人文社科属性的对外交流工作,从这些举措和方法也可以一窥新时期高校人文社科领域对外开放工作的前景和方向。

高校;人文社科;对外开放;南京大学;新时期

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中,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并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对外开放一直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中国教育既要勇担教书育人为各行各业培养领军型高端人才的重担,又要加快与世界融合的脚步,办出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不断提升其谋划全球教育新格局的能力。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着重强调了这一要求,提出该项工作应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宗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从当下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和发展现状观察来看,我国已制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化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全面启动了非通用语种等五类国家急需人才培养工作。同时,为推动汉语更快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我国自2004年起便借鉴英、法、德、西等国推广本民族语言的丰富经验,在海外探索设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课堂遍布134个国家,孔子学院达500所、孔子课堂达1000个。国家留学基金委持续推进来华留学生工作和出国留学事务的蓬勃发展,搭建合作平台、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学金,加快与多个国家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伴随教育国际化进一步走向深远,人文交流日益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同成为发展中外关系的三大支柱。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人文和社会科学科研管理机构面对新时期、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稳步推进人文社科领域对外开放工作,更好的服务于高等院校的中长期学科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更好的将科研管理和发展工作与国家的教育开放政策紧密结合,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这些问题值得每一名科研管理人员深入思考。本文试以南京大学为例对这些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 南大现状与经验

1、 中外合作实体机构建设

南京大学始终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着眼于实现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承,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通过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建立示范性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外政府的共同支持下,南大已成功创建一系列教育教学实体机构。

首先,以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中德法学研究所为代表的校内实体合作机构成果傲人。以中美中心为例,中心由南京大学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共同创办,是国内最早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誉为高等教育对外合作典范。迄今为止,校友已达2600余位,遍布世界各地。中德法学研究所由南大与哥廷根大学共建,是目前国内唯一由中德两国高校联合管理的法学研究机构。作为法律教育和科研交流的重要基地,中德所成立数十年来已为中德两国在法律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其次,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团队有着与美国、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境外多家学术科研机构长期合作的优良传统,持续推动双边和多边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当代中国研究团队在2000年成立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继而在此基础上成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合作伙伴包括哈佛-燕京学社、悉尼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弗莱堡大学汉学系等。其创办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研究”国际暑期夏令营、《中国研究》杂志已成为“中国研究”这一新兴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标志性窗口。

2014年,联合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熊彼特创新中心共同成立的“南京大学中奥熊彼特创新中心”也是典型范例。该研究所作为开放的、联盟式的国际研究中心,旨在探寻经济学前沿领域。中心涵盖科研合作、主题夏令营、熊彼特经济咨询网等丰富的对外合作内容,为南京大学理论、应用经济学科的国际化发展、江苏省创新驱动发展以及中国创新经济学的构建起到支撑作用。

此外,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协同单位中国南海研究院于2015年4月正式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共同筹建并运营“中美研究中心”,通过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活动,加强与美国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各方面的对话与沟通,为增进中美两国了解与交流发挥桥梁作用,加强了我方在国际舞台的发声与政策影响力。

在中非合作与发展日趋活跃的大背景下,1993年成立的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是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建设单位,已开展多项有针对性的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和投资环境分析,服务于国家对非战略。2013年成立的“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则以俄语学科为核心,依托综合学科优势,推动对俄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外交流不断深化的文科基地还包括犹太文化研究中心、韩国学研究中心等。

2、 中外科研合作及人文交流项目

大力开展和参与多种人文社科领域的科研合作项目也是南京大学教育对外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07年,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徐新教授便以个人名义捐款设立犹太文化研究基金,推动中国犹太文化研究事业的深入开展,培育相关合作交流项目。基金已陆续资助多名学者与青年学子赴以色列高等学府进行学术交流,或参加犹太文化主题的国际学术项目。此外,就科研合作项目所涉及的学术领域而言,亚太发展和国际问题研究一直是我校努力拓展的方向。为激励该领域学术和教育对外合作,南京大学特于今年4月新设亚太发展研究基金,开放招标若干研究项目,以定向资助形式鼓励年轻学者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产出标志性科研合作成果。文学院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教授申报了韩国中央研究院东亚汉籍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各协同单位力量共同承担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南海战略研究”项目等,也吸纳了海外学者共同参与。

在两岸三地学术界享有美誉的“两岸三地人文社科论坛”最早由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央大学”三校于2006年联合举办,迄今已举办了八届。目前联合单位已新增至七家,包括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等四家高校及科研院所。该论坛集聚优秀的文史哲专家以及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等社科方面的学者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深入对话与沟通,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弘传和软实力提升。

2015年,受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组建中国犹太文化研究联盟,这是国内高等教育系统中首个犹太文化、以色列研究机构的联合体。同年,南京大学还成功举办首届“南京论坛”、首届中韩东亚安全论坛、第二届“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国际论坛、骈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高级研修班”等一系列高端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邀请海外专家来校讲学,进一步增强我校文科的国际影响力。

由南京大学作为主办方之一的首届“钟山论坛”获得了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非科技联盟、荷兰贸促会、南非贸促会、拉美商会在内的数百家海内外顶级金融机构、国际组织、海外协会商会以及当地媒体及学术机构的广泛支持。

3、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走出去”

在注重将境外一流学者和学术团队“引进来”的同时,南京大学也不忘分层次、分重点、分步骤加快实施我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走出去”战略。自2013年起,南大率先启动《孔子新汉学丛书》对外出版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也是国家汉办全力推进的重点文化工程,内容以研究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为主,关注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项目致力于服务海外读者、来华外国留学生、以及所有对“汉学”和“中国研究”感兴趣的人群,并将成为人们认识传统中国、了解当代中国的学术窗口,进一步促进海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此外,由南京大学民国史专家、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史》自2015年起相继推出英文版、日文版和韩文版,不遗余力向全世界民众,尤其是向英国、美国、韩国与日本的读者普及南京大屠杀,致力于让学界与国际社会更为清晰的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

由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是20世纪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工程,中文版正式出版后,英文、日文版先后推出。

二、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南京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机构将针对新时期文科工作发展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教育对外合作事业,以建好中外实体机构、开展中外科研合作、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组建中外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人文社科成果走出去等一系列工作为抓手,全力推进新时期人文社科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

1、着力继续建好中外合作实体机构。不断巩固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重点战略性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合力将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中德法学研究所建设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对外开放的示范性实体机构,巩固其在复合型人才培养、学术科研合作、高端人文对话等领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典范定位。

2、进一步办好品牌性国际学术论坛。依托我校的人文社科学术优势与研究力量,持续支持并扩大各大学术论坛的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将南京论坛、钟山论坛、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和南海论坛办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性、国际化的高端论坛。

3、 继续推动国际化的协同创新研究。联合东亚、南亚等区域著名高校和高水平科研机构,推进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联合欧美、东南亚著名高校,汇聚全球二战研究力量,组建“亚太抗战研究联盟”,吸纳两岸四地及欧美学者共同编纂多卷本《亚太抗战全史》。

4、 继续促进南大人文社科成果“走出去”。重点出版“孔子新汉学计划”丛书第二辑,与荷兰博睿公司合作出版国际刊物《东亚汉籍研究》。未来5年,推出8-10个中外外译项目,力争5-10本标志性成果在海外出版。

三、 相关举措

为加速推进人文社科领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适应新时期对人文社科科研管理和教育交流的新要求,实现高校预期的教育对外开放愿景,南京大学拟于近期具体实施以下各项举措。

1、为更好的配合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南京大学将设立文科对外开放专项基金1000万元,重点支持重点中外合作实体机构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2、合理利用由社会捐赠三年的综合款项成立的“亚太研究基金”,着力支持对外开放亚太安全合作、和平发展、文化认同等主题的各项学术研究,以及对外开放“一带一路”研究。

3、有效借助学校的“对外开放专项基金”,依托相应的学术团队和科研力量重点开展和推动非洲、南海周边国家的国别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

4、 积极依托“对外开放专项基金”持续推进南京大学人文社科精品成果的外文译介、海外出版等各项工作。

四、结语

面对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内高等院校应当从文、理、工、医等不同的学科特色着手有步骤、分层次的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发展工作。南京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中的经验和举措可以说较好的展示了高校未来在该领域深化教育对外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较清晰的阐明如何依据学科建设属性支持双一流建设。在人文社科领域,高校应有效依托学校现有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学术合作机构或科研院所来稳步拓展交流合作空间、开发高水平交流合作渠道,不仅需要积极策划人文社科优秀合作交流项目,设计高层次人文学术交流活动,还需对人文社科领域优秀的理论成果做好严格甄选和重点打造,加强优秀成果的对外推广和宣传。此外,高校也不可忽视对潜在优秀理论成果或优秀青年学者的悉心培育与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学科、主要研究人员的经费或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与关注,全方位分批推进高等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布局,进一步助推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我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总体建设和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1]鲍寅初.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影响力[J].人民教育, 2010,(12):21-22.

[2]郝 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J].求是, 2016,(18):50-52.

[3]袁贵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moe_176/201602/t20160204_229466.html.

[4]马陆亭.教育对外开放:如何提升质量和完善战略布局——开放是大学昌盛的基础[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5):7-10.

[5]徐 妍.教育对外开放30年成就显著[J]. 神州学人,2008,(11):13-14.

[6]俞 可. 教育开放: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J].今日教育, 2016,(1):24-25.

(责任编辑:王国红)

Preliminary thoughts on the prospects of education’s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CAI Dan-dan

(Offic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of education’s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new era, Chinese universities need to work out a corresponding scheme in the field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has always been in a relatively leading position in terms of its relevant work and management methods. Nanjing University has been orderly promot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external exchang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h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several cooperative joint centers with foreign partners including the Hopkins-Nanjing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 and Sino-German Institute of Law Studies, which in retur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external research cooperation. Meanwhile, it has also been exploring extensive exchange programs with foreign universities or organizations,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excell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going global. Nanjing University is planning to make a further step in the near future to focus on realizing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heritanc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pushing forward the external exchang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y means of every supporting measure, through which one can have a glimpse of the prospects and directions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in promoting education’s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 nanjing university, new era

2017—01—12

蔡丹丹, 女,江苏盐城人,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G520

A

2096- 3130(2017)04-0092- 04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4.018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社科人文
社科成果展示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 第38卷 2021年 总目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人文绍兴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