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7-03-10 01:16何思静
环球市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何思静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何思静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是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增加最新的、能反映贸易新理论、发展新战略和经济新常态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两大种类、三个层面、两种方式”: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两大种类,基础课程、主干课程、专业课程三个层面,必修与选修两种方式,建设动态、开放的课程体系。从重视实验室、教材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加深了对外贸易的依存度,逐渐扩大了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规模,我国对于外向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于外向型人才的具体要求也不断提升。当今社会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要具备国际经济和贸易理论的专业技能,对于国际企业的管理也要深入地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规则和管理也要熟悉,其外语能力也要特别好。针对这些要求,探究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1、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通过不断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和健全配套设施,收到了初步效果,为国家输送了一批较为专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非常严重,需要教育机构不断完善并彻底解决。首先,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纵使部分高校已经逐步健全了培养方案,但要想培养具备外贸进出口、跨境电商运营、商务英语等多重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仍有较大困难。其次,作为与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极为密切的外贸企业,其虽然可以通过聘用优秀专业毕业生的方式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大部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很难胜任跨境电商的相关岗位,且通过企业进行培养的成本较高,因此,该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学习困难较大。再次,虽然大部分院校已经开设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课程,但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仍处于认识阶段,许多院校都并未将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单一专业来进行教学,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不具备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和能力。最后,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教学技术、设备以及教学方法都尚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2、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2.1 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应用型人才不意味着抛弃理论知识,所以应有的理论知识一定要到位,教学计划也必须将应有的理论知识加上去,保证课时。但实践更是重要,课堂理论教学需要体现出实践的需求,在课堂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同时进行实例讲解、操作,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理解更为透彻。对国际贸易实务、单证制作、跟单实务等实践、实验性课程必须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才能杜绝眼高手低的现象。

2.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应当致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进入到应用的环境中加深理解,比如案例教学法,强化了内容的实践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而且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的自主性。再比如,单证制作、报关实训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当在实训室完成,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还应适时安排到企业调研、实践,做到理性认识与实践认识的知行合一。

2.3 教学管理创新

教学管理创新是保证,侧重于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第一,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并逐年微调,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到课程内容反映专业人才的主体知识结构。第二,慎重选择和更换教材,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第三,任课教师的选择、教学条件的应用、学籍管理条例的执行、考试工作的组织、因材施教的措施等都按要求规范管理。第四,成立学校、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第五,毕业实习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实习单位选择、论文选题、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指导;校外导师负责对实习生进行专业指导。另外,实习结束时,必须提交个人实习鉴定。

2.4 与企业无缝对接

学校应建立有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时应有企业专家参与,以保证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与企业需求相统一。同时,还应该聘请外贸资深从业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教师,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不脱节。

2.5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第一,在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中应推进双语教学。响应国家教育部的要求,高等院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所以我们在开设“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市场营销”外,还应开设“外贸英文函电”和“外贸英语洽谈”等课程。第二,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业务模拟”“国际结算”等应用性强的课程,应该安排1/3左右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采用企业实习和实验室模拟流程两种方式,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第三,采用前期基础统一培养,后期订单式与自主式专项培养。为达到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目标,由教务统一安排,将基础知识和基础性专业知识在大一至大二期间统一培养,后期的专业性课程采用模块化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选定的方向系统地组织学习。

2.6 加大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力度

当前高职院校都很重视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应用能力,纷纷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双师型”资格,很多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也都取得了报关员、跟单员、商务师等证书,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外贸实际工作的要求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教师深入一线外贸工作岗位来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对于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要给予高度的要求,将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使整体得到有效的优化,这样一来,才会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更高质量的专业人员。

[1]谭菲.广西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李薇.如何构建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J].赤子(上中旬),2015,10:60.

猜你喜欢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贸易统计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