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

2017-03-10 01:42姜言言
关键词:新生代学历黑龙江省

姜言言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

姜言言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占我国农民工总数的近七成,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对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职业技能缺乏、素质不高等问题。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对策与建议,进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对加快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1]。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 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增长1.3%[2]。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蔡继明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近七成。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代际更替,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然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普遍不高,职业技能缺乏,这使他们很难融入城市。教育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因此,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就显得至关重要。

黑龙江省现有农民工500多万人,按照新生代农民工占七成比例推算,新生代农民工可达350万人。2016年7月,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问题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课题组以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以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大庆市为调研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共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12份,有效率为85.3%,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 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基本情况

1.1 男性多于女性,未婚者居多,以青壮年为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男性285人,女性22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5.7%和44.3%;367人未婚,占总人数的71.7%;年龄结构显示18岁以下15人,18—22岁121人,23—28岁278人,29—35岁98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9%、23.6%、54.3%和19.1%。

1.2 文化水平普遍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相对较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35人,占总人数的6.8%;初中文化程度207人,占总人数的40.4%;高中(含职高)、中专人数185人,占总人数的36.1%;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5人,仅占总人数的16.6%。

1.3 从事职业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工资收入普遍不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普通工人、建筑业工人、技术工人、餐饮业服务人员和家政服务人员的人数分别为121人、72人、68人、102人和68人,占总人数的84.2%;管理人员32人,其他方面人员49人,仅占总人数的15.8%。工资收入在3 000元以下的人数为383人,占总人数的74.8%;3 001元以上的129人,占总人数的25.2%。

1.4 工作后接受教育和培训较少,职业技能缺乏

在“工作后您接受过哪些教育或培训”的调查中,没有参加过任何教育或培训的人数为320人,占总人数的62.5%,参加政府组织的农民工培训工程、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其他学历教育、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培训机构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分别为42人、31人、14人、45人、43人和17人,仅占总人数的37.5%。

2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的特征及思考

教育需求是接受教育培训服务与对教育培训支付能力的统一,是有支付能力的需要[3]。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虽然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是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较少,个人素质相对较低,非常渴望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素质。另外,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未婚,家庭负担较轻,对于自身的教育培训需求有一定的支付能力。

2.1 有强烈的教育需求,大部分人愿意进行自身的教育投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12名农民工全部都有继续学习的愿望。在“您每年愿意投资教育的金额”的调查中:37人不愿意进行自身的教育投资,占总人数的7.2%;1 000元及以下的85人,占总人数的16.6%;1 001—2 000元的165人,占32.2%;2 001—3 000元156人,占总人数的30.5%;3 001元以上的69人,占总人数的13.5%。在适合的学历层次选择上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

教育需求强烈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要生存,更要生活,他们比老一代农民工更渴望融入城市生活,教育无疑是他们融入城市、在社会结构中向上流动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参加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收益,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进行自身教育投资的原因,但是投资方面受到工资水平的限制,投入的金额有限。

2.2 教育类型选择偏重学历

在教育类型的选择上,50.4%的人选择了提升学历,41.8%的人选择参加短期培训,其他占8.0%。可以看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教育类型的选择上较传统农民工有明显的区别,传统农民工更注重技能的培训,而新一代农民工更偏重学历教育。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继续参加学历教育的基础;其次是当前的技能培训所培养的学员不能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取得的毕业证书社会认可度低,不能凭此获得相应的工作。另一方面,学历虽然不是万能的,但确是“敲门砖”。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流水线打短工,要改变这种生产状态,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就需要拿到这块“敲门砖”。

2.3 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性

新生代农民工在学历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实用性,也考虑到取得相应学历的难易程度。相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的工科来说,管理学(30.3%)、法学(21.2%)、经济学(14.0%)等是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学历教育专业的热点。

技能培训受青睐的项目与当前社会对农民工的需求密切相关。由于大部分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所以计算机应用(22.3%)成为培训的首选,社区家政服务(15.5%)、餐饮服务(14.8%)等因为当前城市需求较大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2.4 教育机构选择多样性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没有较长的固定的学习时间,所以业余学习是他们的首选(70.4%),其次是脱产学习(22.5%),最后是完全自学(7.1%)。

在学历教育学习学校或机构的选择中,开放大学(28.1%)和成人高校(25.6%)因其学习时间灵活,学习模式开放成为学历教育的首选机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19.5%)、普通高校(15.8%),中专技校则由于学历层级较低选择最少(11.0%)。

在技能培训的学习学校或机构的选择上,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因其具有完备的职业技能体系、先进的技能培训设备而成为技能培训的首选,所占比例为28.3%;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中专技校、其他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所占比例分别为22.3%、16.2%、14.8%和11.1%,其他社会机构由于费用过高,社会认可度低等原因选择最少,仅占7.3%。

3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对策与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通过教育提升个人素质。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生代农民工需要的并非仅仅是技能培训,也不是单方面的学历教育,而是随着社会和自身的发展产生新的更高的教育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学校、企业等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新模式,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

3.1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1)成立专门的部门来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避免由于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带来的有限资源难以发挥效益、培训主体良莠不齐、重复培训等一系列问题。

(2)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随着农民工问题关注度的增加,政府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也在加大。2017年教育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计划到2020年资助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150万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通过免费学习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与从业能力。这当然是可喜的,但对于我国目前2.7亿的农民工来说,有限的资助名额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各级政府应将农民工的培训资金纳入财政总体预算,保证稳定的资金投入,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逐步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相结合的免费教育培训政策。

(3)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地域限制,消除城乡壁垒。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公民划分为市民和农民两个群体,导致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公平[4]。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逐渐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各种不合理的待遇,增强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

3.2 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主渠道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是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渠道。深化其主渠道作用首先应活化办学模式,为农民工提供免试入学并无需脱岗的学习机会,降低农民工获取学历的难度。其次优化专业设置,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在增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最后应兴办专业产业,并使之与教学相结合,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

3.3 充分发挥企业一线阵地优势

首先,企业应该强化培训责任,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和其他在岗职工享有同等的培训待遇;其次,充分发挥企业地处一线的优势,坚持岗前培训和入职后“充电”式培训相结合,保证培训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充分发挥现有优质培训资源作用的同时,企业还要坚持与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001).

[2]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4/t20160428_1349713.html, 2016-04-28.

[3]栗平.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张晓梅,李秋艳.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J].学术交流,2014(1):141—144.

责任编辑:卢宏业

Analysis of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Demand on Education

JIANG Yan-yan

(Heilongjiang Radio & TV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t present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coount for nearly 7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and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industrial workers.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nalyzation of questionaire of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it reveals that i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at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re lack of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not inhigh quality. After making a deep analysis of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demand on educa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quality, all these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of our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s well as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New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Demand on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3.023

2017-03-17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问题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ZHC1215003)

姜言言(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成人教育。

G725

A

1674-6341(2017)03-0062-03

猜你喜欢
新生代学历黑龙江省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新生代”学数学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