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

2017-03-10 01:42郭守伟
关键词:领袖舆论意见

郭守伟

(河南科技大学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

郭守伟

(河南科技大学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身处高校舆情的前沿阵地,掌握着较大的话语权,具有影响广泛的权威性,其言论直接影响高校舆情的走向,可引发积极与消极的双向影响。对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培养网络安全文明意识;二是积极搭建平台,营造健康干净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高校;网络;意见领袖

美国学者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信息二级传播模式,即媒介——意见领袖——受众传播模式,他认为在信息传递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意见领袖”,即传播学中所提到的舆论领袖或观点传递者。意见领袖通常是人际传播网络中的“活跃分子”,当其涉足网络,借助网络这一载体为他人提供信息,并发表意见、评论时,也就化身为“网络意见领袖”。因网络所具有的极大的开放性、虚拟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网络意见领袖”的言行会影响整体舆论走向,甚至会改变现实事件的结果。在高校中,面对网络社交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培育优秀可靠、信仰坚定的网络意见领袖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及特点

1.1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

伊莱休·卡茨认为,成为一名意见领袖需具备三方面条件:一是意见领袖须以表达价值为己任;二是具备专业能力;三是其身处社交网络的战略中心[1]61—63。在高校舆论阵地中,师生们经常借助QQ群、博客、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工具,传播有关学习、社会经验、情感等丰富而独特的思维观念,促成“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方式转变为“高校网络意见领袖——校园网络平台——高校师生群体”,对高校舆论动向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1.2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特点

一般来说,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活动载体,在高校群体中产生舆论影响。与传统意见领袖不同,在高校的舆论阵地上,网络意见领袖更具草根性、隐匿性和非正式性。凭借高校独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及强大的知识储备,以“隐性意见领袖”的身份在线上活动,活跃在高校群体常用的新媒体集聚场所和舆论阵地中。二是能敏锐挖掘信息,有效进行信息整合,乐于分享,喜欢交流。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往往具有熟练的网络操作能力、精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独到的话题分析能力,常常在较短的时间内挖掘大量信息,加之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知识储备,另辟蹊径地将信息进行传播,成为高校群体成员自觉追随的对象。三是能引起高校群体成员的广泛参与,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多为非正式群体的灵魂人物,因其自身所具有的良好特质,如人格魅力、经验丰富、能力超群等,会对高校内的其他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对高校师生群体的影响

2.1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2.1.1 聚焦社会时事热点,安排议程设置,是高校舆论的发起者

受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各类信息不断涌现,高校网络意见领袖以重大集体活动为契机,适时安排舆论议事日程,借助新媒体网络工具,对高校群体成员进行动员。比如,在2016年第三十四届洛阳牡丹花会志愿者招募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充分利用网络的动员、聚集和组织功能,设置舆论议程,发起了志愿服务的舆论话题。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部分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借助新媒体平台,主动发起网络公祭,纷纷倡议为“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助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安定与人民和谐。结合社会时事热点,高校网络意见领袖有意识、有目的地发起高校群体较为关注的话题,合理安排舆论话题议程,对高校群体关注民生及时事起到了积极的动员作用。

2.1.2 把握事态发展动向,传递向上的正能量,做高校舆论的引导者

高校为网络意见领袖的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在诸如校庆、奖学金评定、新生入学等重大活动时,其言行能产生较好的朋辈效应。另外,在高校面对公关危机时,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能帮助信息受众群体了解事情真相,促进事态良性发展。比如,2012年11月的“于丹在北京大学被轰下台”事件在高校及社会群体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校的学生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自发地描述事情现场,较为真实地还原事件经过,呼吁终止谣言,并要求商业演出与北大精神分而视之。随后,在有较高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传播下,为公众提供了了解事实的平台,从而维护了学校师生形象。由此即见,在高校各类突发事态的演变中,高校网络意见领袖正确进行评论和分析,有助于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

2.1.3 倾听各方不同声音,坚持异中求同,做高校舆论的协调者

受“沉默的螺旋”作用的影响,各新媒体成员在意见领袖的组织和动员下,针对某一话题,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此时,网络意见领袖会趋利避害,异中求同,合理分析和规避事件中的矛盾与误会,协调和修复矛盾双方的利益关系,从而消除谩骂与隔阂。这与现实中传统的意见领袖作用相同,在面对不同矛盾与争端时,影响力较大、社会威信较大的人物的言论较能服众,为不同声音的统一提供可能。此外,在高校范围内,存在心理问题异常的学生,其言行在网络中的不当表达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借助对信息的整合与处理,借助其影响力,为不同声音的发出者提供宣泄的机会,合理疏导和协调其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其形成较为完善的价值观。

2.2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消极影响

2.2.1 话题发起动机不纯,引起追随者思想动荡

高校群体成分较为单一,主要构成为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相对于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大多数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心理上尚处于“断乳期”,对事情的把握与分析不能辩证看待。在面对社会及校园突发事件时,部分意见领袖不能理性思考,有时为吸引成员的注意,发表的言论或观点缺乏深思熟虑或断章取义,极易以偏激言论去误导广大网络成员。这种不当的话题发起动机会使盲目的网络成员跟随,严重影响高校师生形象,甚至会引发高校公关危机。如在高校人事工作调动、学生干部换届、奖助学金评定等重大事件发生时,部分不明事情真相的网络活跃分子会借助新媒体工具散布不当舆论,严重危害高校正常的工作秩序。

2.2.2 部分网络意见领域人生价值观扭曲,影响舆论氛围导向

高校内群体成长环境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信息更新速度较快的新媒体时代,“90后”的群体更热衷于接受新的价值观念,而对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文明与美德置若罔闻。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道德水准直接影响高校群体网络空间的文明与清洁,也会影响到高校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及校园文化生活的安全稳定。特别是在BBS论坛、贴吧等网络空间中,网络成员发布的低俗内容或色情图片会严重影响信息受众的人生观塑造,对学校的正常管理和教育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欧美等国家“西化”思想的影响下,“90后”的大学生群体以“言论自由”为由,对所谓的“民主”“自由”大肆宣扬,沦为欧美国家文化输出战略下的战利品,这对高校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流文化是极为不利的,对高校范围内的舆论氛围整体走向产生消极影响。

2.2.3 促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弱化社会交往

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促使网民之间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对话,合理规避了生活中的不对等。但网络的虚拟交往与现实的真实交流相去甚远,如果高校网络成员们缺乏一个有效的网络过滤监督平台,盲目地跟风网络意见领袖,一味地回避现实交往,就会造成现实交往能力的退化与减弱,社交面愈来愈窄。特别是网络意见领袖对不良负面信息的传播,也会使情绪尚不稳定、心智尚不成熟的高校学生群体丧失理智,容易滋生自我封闭和依赖网络的双重人格,对社会交往造成压力。在高校中,不乏因现实交际出现困难而在网络中不能自拔的大学生,其深陷网络而不自知,对现实交往越来越回避,最终演变为“问题学生”,不利于高校稳定。

3 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建议

3.1 强化思想引领,培养网络安全文明意识

3.1.1 正确引导思想观念,培养网络责任感

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大学生思想状况复杂,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面临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认清当前工作局面,对高校网络意见领袖进行积极引导,教育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引导其在进行信息的再筛选和再整理的过程中,积极传递高校群体的正能量。以“沉默的螺旋理论”为指导,主动介入到网络意见的传播中,注重引发多数学生的“理性声音”,避免偏激观点的无序传播。比如,以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校庆等学校重大活动为契机,设置合理议事日程,鼓励优秀网络青年勇敢发声,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校园网络文化传播标杆,鼓励线上潜在的网络意见领袖及时进行言论互动,了解其思想发展动向,增强其自律意识,发挥大学生时代先锋作用。同时,加大对线下的意见领袖的扶持,鼓励其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信息,相互之间进行帮扶互助,借助现实中的榜样模范作用进行线上推广和互动,引导高校媒体平台向良好方向发展。

3.1.2 构建奖励激励机制,促使意见领袖从网络走向现实

“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2]157对于高校网络意见领袖而言,他们多是隐身于高校群体中的“舆论领袖”和权威人士,以其品德、才能、情感等吸引一大批追随者。在信息传播初始,就应将大众媒介的“为善服务”的作用加以发挥。高校应完善现行奖励激励机制,为这类“活跃分子”创造更加适宜的舆论氛围。可以设置“青年网络大讲堂”“网络文明志愿者”评比、“我的网络观”事迹分享会等活动,为“活跃分子”们提供现实的展现机会,树立典型模范,做好引领示范。对网络意见领袖的领导力和感召力予以肯定,加强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线上宣传及线下推广,对其工作方式方法及技巧进行培训,定期举办集中座谈、沙龙活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以“网络意见领袖”为抓手,充分引领高校师生群体的思想发展。

3.2 积极搭建平台,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3.2.1 掌握高校群体上网动机,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高校应当以网络意见领袖为关键点“建立良好的网络防控体系,要对新媒体中信息的传播开展监测,通过与意见领袖的对话与合作对社区关注焦点和热点进行监控,尤其要关注点击率和评论率两个指标”[3]111。在“黄金四小时媒体”概念下,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同时,高校应充分借助各种方式掌握校园范围内人群的上网动机,如开展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高校师生网络文明安全调查等。加强对接入校园网络服务器的监管,对高校群体中出现的网络不文明现象及时进行后台服务器终止,对不明网络来源的信息进行严格控制,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平台。对虚假信息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处理,做好信息的筛选工作,提升主流舆论的引导能力。同时,应赋予高校网络意见领袖以“权力”,可设立“网络文明促进会”“青年网络文明社团”等学生自治组织,及时总结收集高校范围内师生的话语诉求,尊重其追求平等与个性的心理特点,借助网络推广,促使其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

3.2.2 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及时了解高校群体诉求

对于网络舆论信息的引导,高校“既要在大学生中弘扬主旋律,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4]112。然而事实上,部分网络意见领袖在发动成员制造话题时,其心理有一定的需求尚未满足,特别是负面情绪较为严重的师生。对此,高校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进行交流沟通,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工作力量,合理疏导其负面情绪,必要时可转介心理咨询中心予以干预。另外,在校内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高校应密切关注校园网络平台及其他新媒体平台,设置“校—院(系)—班—宿舍”四级网络沟通机制,形成以点到线再到面的辐射态势,与网络意见领袖及时进行沟通,力争使虚假信息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广大高校师生群体营造健康干净的网络环境。

[1]Katz, Elihu. The two-step of communication: An up-to-date report on an hypothesis[J].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957,21(1).

[2]Paul Lazarsfeld. The Social Role of Mass Media[M].Daily Press, 1983.

[3]何海.运用新媒体引导青年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6).

[4]熊娜.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功能发挥的路径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共青团工作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责任编辑:卢宏业

On Cultivating Colleges′ Network Opinion Leaders in the New Media Age

GUO Shou-wei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

Colleges′ Network Opinion Leaders have more discourse power and authority. What they say and do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trends of public sentiment in colleges, which can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Two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cultivate colleges′ network opinion leaders:one i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guidance and cultivate network security civilization consciousness, the other is to provide a platform actively and create a healthy and clean network environment.

Internet; Colleges; Network; Opinion leaderser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3.034

2017-03-16

河南科技大学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新时期有效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的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郭守伟(1987—),男,山东昌邑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206

A

1674-6341(2017)03-0098-03

猜你喜欢
领袖舆论意见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评“小创”,送好礼
领袖哲学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平民领袖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