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看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论的发展路径

2017-03-10 01:42杨鹿鹿
关键词:莱布尼茨笛卡尔洛克

杨鹿鹿

(宁夏大学 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0)

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看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论的发展路径

杨鹿鹿

(宁夏大学 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0)

从萌发思维意识的那刻起,人类就没有停止过追求知识与真理的脚步。知识从哪来,真理是什么?“天赋观念”说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拥有无限的、绝对的真理,所以人所拥有的部分真理是上帝赋予的。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三位大家关于“天赋观念”的批判与反批判去纵观西欧近代哲学“天赋观念”的演变发展路径,以理清它是以怎样独特的演变方式展示着人类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的。

天赋观念;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西欧近代哲学

1 何谓“天赋观念”

天赋观念指的是人头脑中先天固有的观念①。生活在小亚细亚的哲学家们在惊异的驱使下思考了关于宇宙、世界、人生,也思考关于知识和真理。柏拉图是最典型的代表,他在世界二分法的基础上提出“灵魂回忆说”,认为人类既得的知识只不过是被现实世界的“灰尘”所掩盖的灵魂对早已把握了的知识的挖掘。身为先验唯心主义奠基人的他第一个从理性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去探究知识。在此关照下的“灵魂回忆说”带有模糊的神启性。直至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他使得这一神启性特征更加明确了,他在著名的《忏悔录》中写道:“你(上帝)指示我反求诸己,我在你引导下进入我的心灵,我所以能如此,是由于‘你已成为我的助力’。我进入心灵后,我用灵魂的眼睛——虽则还是很模糊的——瞻望在我的灵魂之上;因为它创造了我,我在其下,因为我是它创造的。”②“谁认识真理,即认识这光,也就认识永恒。”③在他看来,上帝永远是人类无法用理性去瞻望的,就因为它的不可超越和不可认识。所以说要认识全知全能的上帝,靠经验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神秘的心灵感知。到了中世纪,以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为代表的宗教神学家们又指出了理性与信仰的密切关系。安瑟尔谟就指出:“只有信仰上帝,才能理解上帝。”他认为只有信仰,才能带来知识。这一时期的“天赋观念”又具有信仰性这一特征。直至近现代,笛卡尔明确提出了“天赋观念”这一说法。他说:“在这些观念中,我觉得有一些是天赋的,有一些是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④在他看来,人们关于上帝、心灵的观念以及逻辑学和数学的基本原理等都是天赋的,这些观念具有普遍必然性。所以一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观念可能是人们的头脑本身固有的。莱布尼茨也主张天赋观念,但他认为天赋观念不是清楚明白地呈现在心灵中,而是作为原则“潜在”于心灵中,还需要经过外部事物的刺激,才会清楚明白起来,赋予天赋观念以潜在性。

2 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哲学思想中的天赋观念

2.1 笛卡尔: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

笛卡尔在“我思故我在”的理论前提下,展开了他的普遍怀疑的哲学。笛卡尔尽其可能地使用着他的怀疑方法。也就是说,在能够找到一个不可置疑、完全确定的原理之前,他怀疑一切。他认识到虽然可以怀疑一切,但只有他自己存在着才能去怀疑,所以说可以确定一件事,即他自己存在着。笛卡尔强调方法论,他的“怀疑方法”不是为了维护怀疑本身,恰恰相反,而是为了从怀疑走向知识和确定性。首先,笛卡尔证明了他展开理性演绎所需要的理论前提是确定可靠的,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即公式和原则是天赋于人的内心的,并非来自经验。在笛卡尔这种严格的怀疑方法下,有一个知识领域,它似乎甚至不受笛卡尔的激进怀疑的影响——那就是算学和几何学。其次,笛卡尔把注意力转向了上帝。他指出,上帝的观念也是天赋的,因为我们不能通过感官来感知,也不是我们心的产物,因为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能使它消减或增强。因此,我们只能采取另一种论证,说这是天赋的,正如自我观念之为天赋一样,上帝为什么在我有生之初,就把这个观念植入我心中,因为他这种做法正如匠人在自己的作品上印了一个标记似的⑤。再次,在笛卡尔看来,人的认识能力也是天赋的。他认为观念有三种:有一些是天赋的,一些是外面的,一些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谈到天赋观念时他说:“我既然有能力来存想一件事物,一种真理,或一种思想,则我这种能力一定似乎是由我自己的本性中来的。”⑥最后,在某些方面,笛卡尔认为一些简单性质也是天赋的。

2.2 洛克:人类理智的天赋观念

洛克的《人类理智论》基于的唯一前提,即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自经验。在他看来,这意味着不可能存在先于经验的观念,不存在柏拉图曾生动地加以描述的那种“产生于我们内部”的观念。换言之,洛克拒斥接受天赋观念,他说,所谓天赋观念,不仅是指完全“产生于我们内部”的观念,而且也指无需诉诸经验就可以获得所有观念。在他看来,笛卡尔的“清楚明白的观念”、斯宾诺莎的“充足观念”和莱布尼茨的“理性真理”,都属于天赋观念。洛克在他的《人类理智论》中论证了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就足以证明知识不是天赋的。他假定道:“心灵如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也没有任何观念,那它又是怎样得到这些观念的呢?人的忙碌且不受束缚的幻想以几近无限多样的方式在心灵上描绘的那许多东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从哪里得到理性和知识的材料呢?我对此可用一句话作答,即从经验来:我们的全部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知识本身归根结底源自于经验。”⑦

2.3 莱布尼茨:心灵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

莱布尼茨发展了天赋观念说的潜在性,把人的心灵比作有纹路的大理石。每块不同花纹的大理石决定了其雕刻加工后是怎样的“像”。虽然说任务的形象不是现成地存在于大理石之中,但后天的雕琢就使其纹路、形象渐渐显露出来。人们现在所掌握的观念和真理并非现成地存在于人的内心中,它跟大理石中的纹路一样都是潜在的。要认识和挖掘它,需要有外在的“机缘”的刺激,这个“机缘”就是感觉。在此,莱布尼茨引入了经验来帮助解决知识的问题,但这里的经验不同于洛克经验论的经验,而是指单子内部的“微知觉”,由于单子所具有的封闭性,所以他这里的感觉并不是指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而是来自于人的内部心灵。

3 从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三者看天赋观念论的发展路径

3.1 莱布尼茨对笛卡尔天赋观念的修正

从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可以看出,他对笛卡尔的学说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

首先,观念不是“现实的”,而是“潜在的”。他抛弃了笛卡尔关于“天赋观念直接呈现于心灵”的说法,而认为是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心灵之中,或“隐含在心灵中”。他以单子为实体,单子又具有单纯性和内在性,所以一切观念都是天赋的,不仅笛卡尔那里的上帝的观念、数学原理和逻辑规则是天赋的,形而上学中的“实体”、实体延伸的性质等也都是天赋的。这样看来,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比笛卡尔的更彻底。

其次,关于对天赋观念的作用的认识,莱布尼茨也是不同于笛卡尔的。莱布尼茨打破了笛卡尔把天赋观念仅限于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他更注重“潜在”向“现实”的转变。由于莱布尼茨比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更彻底,所以,他的天赋观念所能发挥的作用不止像笛卡尔的那般有限和特定的。莱布尼茨进一步拓宽了天赋观念的范围和空间,在他那里所谓的天赋观念已不局限于笛卡尔所讲的那些了。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已不再是笛卡尔派了,我的系统比较接近柏拉图。”⑧不过他没有完全同意柏拉图的观点。

最后,关于感觉经验对于天赋观念的作用及其关系。笛卡尔对感觉经验持贬抑的态度,在他看来天赋观念是直接呈现的,自然便用不到感觉经验。莱布尼茨不同于笛卡尔。他主张“天赋观念潜在说”,所以天赋观念由“潜在”转化为“现实”,需要感觉提供“机缘”。不同于笛卡尔,莱布尼茨在天赋观念中引入了经验。在他看来,不仅算术和几何学中必然真理的显现离不开经验,而且其他潜存于心中的观念或原则的显现也同样离不开感觉经验。

3.2 洛克对笛卡尔“天赋观念”的批判

洛克在《人类理智论》里明确地否定了天赋观念的存在。他接受笛卡尔的试探性的怀疑主义的方法,但是,他质疑他的这位法国前辈的形而上学的冲动,以及他对纯粹理性的识见的信心。他拒斥为笛卡尔提供法则和前提的那个“直觉”,认为它不是可接受的,反过来,他转向经验材料,认为它才是一切知识的最终来源。洛克反对笛卡尔关于“天赋观念”的假设,认为这是一个既不可能又没必要的假设。在他看来,既然上帝已经赋予人类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没有必要再赋予人们天赋的观念和知识。就算有必要假设这一观念,那假设的理由也是不正确不充分的,因为就算是人类普遍同意的观念,怎么能证明它是天赋的,再说根本就不存在人类普遍同意的天赋观念。他进一步激烈地反驳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指出:“理论上错误的天赋观念运用到实践中是有害的,它往往容易被人利用,成为独裁者压制、剥削人民,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我们在看到洛克对天赋知识论、天赋观念批判的同时,也应看到他并没有否认人有天赋的能力。

3.3 莱布尼茨对洛克批判的反批判

莱布尼茨——洛克抨击的主要对象之一,不久就做出了一个回击,我们称之为“理性主义者的回击”。莱布尼茨让洛克自己反对自己,他说洛克未能证明人的心灵并不具有天生的潜能和缺陷,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认识到,通过经验做出的推论本身就可能需要并非出自经验的原则。面对洛克的批判,莱布尼茨不再强调天赋观念是“普遍同意”的原则或观念,而加强对天赋观念的“潜在性”的论证⑨。他认为他与洛克思想分歧的焦点主要在于这个天赋观念是什么,而不是有无天赋观念。他对洛克反批判的另一个焦点是并不否定经验的作用,而是如何评价经验的作用。他认为如果没有经验,天赋观念将一直潜伏在心灵中,经验只是发现真理的机缘,真理真正的来源是天赋观念。莱布尼茨也不同意洛克心灵是一块白板的说法,他认为与其说心灵是一块白板,不如说它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

“天赋观念”在西方哲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某个时期解决了哲学中知识的来源问题。莱布尼茨继承和修正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直接呈现说”,提出了“天赋能力说”。经验论的洛克批判了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的学说,力图恢复常识。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博弈中,在哲学家的批判与反批判中,天赋观念正经历着一个逐渐“消减天赋”的过程。对三者哲学思想观念的对比能使我们更清晰地梳理西方哲学史中认识观和真理观的发展路径。

注释:

①马小彦.欧洲哲学史辞典[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48.

②③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24,225.

④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2—134.

⑤⑥[法]笛卡尔.沉思集[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32,20.

⑦⑧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册)[M].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43.

⑨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24.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3]刘小英.“天赋观念”和“外来观念”在笛卡尔唯理论哲学中的意义[J].求是学刊,2006,33(4).

[4]季岸先.对莱布尼茨天赋观念说的再认识[J].岱宗学刊,2001(2).

[5]邢亚玲.洛克的“白板”说与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论之比较[J].蒙古教育学院学报(增刊),1999(12).

[6]崔永杰.论莱布尼茨与笛卡尔天赋观念说的差别[J].哲学研究,1997(1).

[7]崔永杰.论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说[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8]李玲,张冰.浅析天赋说之内涵——兼论莱布尼茨的天赋能力说[J].武汉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6).

责任编辑:李增华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on the View of Natural Consciousness from Descartes, Locke and Leibniz

YANG Lu-lu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750000, China)

From the moment of the germination of consciousness, mankind has not stopped the pace of pursuing knowledge and truth. Where does knowledge come from, and what is truth? "The concept of talent" holds that people are created by God, God also has unlimited, absolute truth, sosome of the truth which people have is God-given. From Descartes, Locke and Leibniz ′s criticism and anti - criticism of the "Innate idea", we will explore the developing path of the conception of nature in western modern philosophy in order to sort out how its unique evolution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rationality and progress.

The concept of talent; Descartes; Locke; Leibniz;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3.050

2016-07-18

杨鹿鹿(1991—),女,甘肃庆阳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

B14

A

1674-6341(2017)03-0141-03

猜你喜欢
莱布尼茨笛卡尔洛克
破耳兔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笛卡尔的解释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笛卡尔浮沉子
莱布尼茨“信仰与理性一致性”学说的思想基础及其认识论意义
从笛卡尔到莱布尼茨身心二元难题的产生与发展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