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学论观点浅谈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2017-03-10 03:46张庆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医学类体育教师体育

□ 张庆春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运用现代教学论观点浅谈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 张庆春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在我国新课程改课政策带动下,高职高专对课程改革可谓成效显著。作为保障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加强对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力度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当今高职高专学生体育学习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推体育教程改革的建议。

现代教学论 医学类 高职高专学校 体育教学

1、现代教学理论观点浅析

现代教学理论是指为了达到合理、科学、高质量教学目的,教师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或教程,进而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完成对书本理论的实践。这种现代教学理论因具有概括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指导性,理论上适用于各类学科与教学环境,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体育教学同样适用。

第一,现代教学理论观点秉持四大基本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情境之中。学习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更是学生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为了使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接受体育课堂,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进入体育学习情境中,进而用兴趣带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在进行第十章中第三节“跳、跃”进行学习时,可通过学生比较熟知的跨栏明星刘翔引入跳、跃教学,并可在课上组织学生对刘翔夺得奥运冠军的比赛录像进行观看,教师可在学生观看录像过程中,科学融入跨栏这一需要跳跃项目的运动要领、学习难点,进而加深学生对跳跃学习直观印象。在观看完刘翔夺冠录像后,可再播放刘翔因伤退役的比赛视屏,利用该视频的话题度,激发学生对跳跃学习积极性,并可针对刘翔受伤原因在课堂进行讨论,进而引出学生在进行跳跃运动时应注意的问题,确保学生在进行跳跃课程理论实际操作时能够高效安全。

第二,教师在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时应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环境。从学生身边产生场景与生活环境作为教学情境的切入,使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距离感减弱,课堂代入感更强。例如,体育教师针对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情境设定时,应结合高校学生课余生活环境,即学生普遍生活在被各种信息化内容包围的环境中,因此教师为了使学生在现代教学理论创新下的体育课堂代入感更强、学习积极性更高,教师可运用将网络体能检测软件(如香蕉打卡)与学生对《高职高专体育课程》中第十章的第一节“健身走运动”学习内容相结合,利用网络体育运动软件的游戏性质,教师可在学生中间发起良性比拼,进而增强体育学习趣味性,教师可在“比拼”结束后,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并对尽力完成教学内容的同学给予口头鼓励,有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期待,进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第三,教师在现代教学观点理论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应进行科学调整。由于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教师在针对医学类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充分掌握学生体育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对体育课程需求,可适当对体育教学章程、内容进行调整,使体育学习更具有逻辑性,难易程度更符合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学习能力。例如,高职高专体育教师在进行《高职高专体育教程》中第十三章“生存技能训练”中第一节“游泳”与第二节课“户外运动”两方面进行课程教授时,由于学生游泳能力良莠不齐,为了使学生在这一章体育知识学中能够循序渐进,教师可先对“户外运动”这一相对较为容易接受、安全系数较高的课节进行学习,使学生不会因不会游泳,过早放弃“生存技能训练”这一章程的学习,相反学生可根据“户外运动”的学习了解到野外生存技能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在课程由易到难科学调成下得到接力,使学生更容易融入体育教学氛围中去。

第四,利用现代教学理论观点将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在课程学习中有效保持。例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课程第十四章“时尚休闲运动”的讲授时,应抛开课程章节约束,利用三到四个课时对该章节中台球、保龄球、毽球、轮滑、瑜伽、体育舞蹈、街舞等内容进行集中式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有兴趣、学习动力更强,教师可与学生进行课上角色的互换。以进行街舞、瑜伽、体育舞蹈方面为例,在进行该内容教学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舞蹈通过网络教育平台、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学,教师可在班级选出某方面素质较高学生作为“专长教师”,站在讲台中央对学生以及体育教师进行舞蹈教学,从而使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信心,进而提高教师在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中的教学质量。在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体育教师应对学生不规范或错误动作给予及时纠正,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确体育学习重点。

2、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教学现状

2.1、高职高专体育理论及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体育学习概况

高职高专体育教程秉承“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原则,促使教师针对学生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度、身体发展与心灵发展等方面进行体育教育。高职高专体育课程从始而终都贯彻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在强化体育锻炼的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的双向培养,进而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过硬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因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理论基础是“以人为本”,这要求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进行具有科学性、发展性、指导性、丰富性,以及极具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确保教学内容具有时代代表性、教学形式新颖,进而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教学手法展现体育学习的魅力。

高职高专作为我国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基地,其体育课程占专业性学科比例较小,尤其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而言,由于面临巨大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重视专业学习、轻视体育学习”现象频频发生,而造成医学类学生形成这一错误观念的另一点原因是,高职高专学生对体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将来就业没有帮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针对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而言,其未来从事工作大多集中在医院中,而医院巨大工作强度与心理压力,不仅考验学生专业素质,更是对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考验,而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从而使学生拥有更优质综合能力。

2.2、阻碍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因素

第一,教师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教育模式中无法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理念束缚。由于现今体育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严重,即以教师为课堂绝对主导,限制并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能动性。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按照固有思维进行体育内容教学,并不考虑学生接受情况与课程反馈情况,造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例如,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进行体育实践之前,教师都会安全学生进行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肩关节等部位的扭转放松,并没有其他热身选择,这使得高职高专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并不利于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的开展,更无法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第二,体育教师教学思想无法与时俱进,造成对医学类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创新形成阻碍。虽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政策指引下,涌现出许多优秀教学创新案例,但是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的创新却很难确保“快乐体育”理念与“创新体育”理念有机结合,这使得高职高专医学类体育教师出现固步自封,对教育体制创新毫无头绪,仍采取教师示范、讲解为主,学生机械练习为辅的课堂形式,在丧失课程创新性、趣味性同时,使学生在日复一复机械的重复体育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中,失去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综合素质过硬人才的终极目标。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领导思想保守,阻碍其医学类学生体育学习发展。现今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实现其在社会中招生优势、就业优势,院校领导常以学生专业素质高低为学生学习成果检验与教师教学成果验收的唯一标准,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在校领导传统教育思维影响下,逐渐对学生体育教育形成忽略态势,尤其是对于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医学类学生而言,院校领导愿意将投资都用在其医学专业实践与学习中,并不愿在体育设施配置上投入过多,甚至有零投入现象,造成体育教育设备软硬件跟不上课程教学需求,进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弱。可见,院校领导作为高职高专学校发展的领路人,其教育思想正确与否,关系教师体育课堂创新程度。

3、针对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体育改革实施办法

3.1、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现代教学论观点

现代教学论观点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发展观点与教学主体观点,即在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体育教学中教师主体掌控现状,教师应做到以医学类学生学习进度、学习需求为课程开展主体,并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

3.2、扭转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改革陈旧思想

体育教师作为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指引者,应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中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勇于表现自身才能、发挥自我个性。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认可,将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更加亲密、和谐,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找到快乐、兴趣,以及明确体育学习最终目的,即促进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师在以学生为主导现代教学模式下,应积极引导高职高专医学类学生转变只重视专业学习,忽视体育学习的意识,使其树立正确体育学习观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中运用现代教学论观点对医学类学生体育教育现状进行改革,将有效推进我国新课改下高职高专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体育学习环境的同时,更使高职高专院校为社会推送更多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医学人才。

[1]韩磊.基于现代教学论的体育教育信息化发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3).

[2]窦丹.论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与发展趋势——评现代教学论纲要[J].当代教育科学,2016(3).

[3]李政.论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新任务——评现代教学论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6(9).

[4]张青娟,赵山林,程建琴等.试论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的原则、策略及必要性[J].学周刊A版,2014(10).

[5]王永良,张青娟,赵山林等.浅谈在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J].学周刊A版,2014(7).

[6]钱应华.论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4(6).

[7]徐山,闫丽丽.新形势下体育教学中高职高专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5).

[8]赵山林.探究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学周刊B版,2014(8).

[9]刘炼秋.医学生体育教学的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5).

G807

A

1006-8902-(2017)-10-ZQ

猜你喜欢
医学类体育教师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