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视角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优化研究

2017-03-10 03:46姜杉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

□ 姜杉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终身体育视角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优化研究

□ 姜杉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12)

高校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质量的不断提升,体育教学如何打破以往僵局,进而有效贯彻终身体育理念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是高校体育教学在面临各种挑战和冲击的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实施更需要与时俱进,进而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和优化,以期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本文将从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性谈起,进而阐述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最后探究创新和优化教学改革的对策与路径,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助力。

终身体育 体育教学 高校 改革 创新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知识、能力和身体储备的重要转折阶段。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用人需求也在随之变化,从以往单一注重理论知识型人才逐渐向能力与身心健康并重而转变。这就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考验和压力,一方面,学生对于终身体育的认知较弱,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体育教学仍存在诸多缺陷和弊端。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多年,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改革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中,教学质量依然有待于加强。因此,这就需要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该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改革的指引方针,并深刻反思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新的优化和改进,以取得时效性的改革成果。

1、高校贯彻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思想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的指引目标。众所周知,高校阶段是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因此,终身体育对于大学生将来的成长极为关键。也此同时,大学生身心相对比较成熟,对于体质健康和运动锻炼的认识和理解也较为深入。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要抓住这一绝佳的特定时期,使教学效果能够极大提升。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至少一项以上比较擅长的运动项目,以便于学生长期坚持。此外,坚持终身体育行为将是学生一辈子的财富,而且也是推动个人综合素质和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

2、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贯彻的主要途径

终身体育健身观是高校体育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也是长期目标,终身体育健身观的形成需要经历长期的培养,高校体育课程则成为了培养该目标的重要阵地,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学校体育不只是教会学生某些项目的运动技术,而是要着重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受到的体育教育能使其终身受益的。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选择具有较高锻炼身体价值的教材内容,突出“少而精”,尽可能从促进学生健康的角度考虑,力求教材难度不太大,易于开展,最好能延续到学生参加工作,进社会,适合于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锻炼内容。如:中长跑、篮球、排球、武术、健身操等。教材应突出业精而不单一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及课外能自觉独立锻炼身体的行为模式置于系统的运动技能之上。在运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真正自己有特长的一些终身体育项目,包括相应的锻炼方法和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3、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不足的简述

3.1、终身体育意识较为淡薄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较为注重理论、竞技和实践,然而缺乏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因此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过分注重体质和教学任务关联很大。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过程,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中有效并及时渗透,然而多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较为关注专业和技能学习,而教师也热衷于相关练习的指导。师生对终身体育意识的淡薄,是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2、学生锻炼时间较为缺乏

调查显示,大学生主动并坚持体育锻炼的比例并不高,这直接造成了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首先,学生在入学前所掌握的特长运动项目并不多,而且对于锻炼的兴趣并不浓厚。其次,计算机、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种手机APP,进而将锻炼身体的想法抛之脑后。最后,学生思维观念的固守。很多大学生以学习和就业压力大作为借口,无法为锻炼提供分配固定的时间。

3.3、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毫无新意导致学生兴趣不足,因此教学效果很难保证。此外,教师仍以自我为中心,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强,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从课堂教学中得到实质性的收获,从而导致学生终身体育行为受到了极大限制。大量重复性和毫无规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抵触心理十分严重,因此学生对于体育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和乐趣,这也是终身体育与学生距离越来越远的重要原因。

3.4、教学评价缺失实效

一直以来,高校体育考核模式多采用课堂表现、理论及运动技能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然而此种教学评价缺乏对差异化学习的关注,尤其是学生的努力程度无法得到体现,这势必会对投入程度十分努力,然而收效甚微的部分学生造成打击,进而影响了其对体育运动的自信和勇气。此外,经常与教师互动且沟通融洽的学生会取得很高的成绩,这也导致了学生群体对体育评价不公平现象的不满。

4、探究创新和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与路径

4.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树立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

首先,高校体育教学要摒弃原有陈旧教学思维和模式,并将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思想,进而完善教学内容、进度和模式。其次,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运动技能为目标,以为终身体育的落实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的重要意义及对人生的影响和帮助。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理解和接受终身体育思想,才会更好地配合教师教学,进而成为课上、课下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和锻炼的驱动力。最后,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也要及时更新,不断充实与终身体育相关健身、保健和体育娱乐方面的知识,进而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以凸显对学生运动兴趣、习惯和动机的培养。

4.2、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网络科技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巨大推动。体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大力摄入和应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体育教学要重视对微课、慕课教学形式的应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确保体育教学的新颖和实效。另一方面,教学方法的选取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情采取特定的教学模式。由于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基础并不一致,如果采取一视同仁的方法,势必对个体差异化造成影响。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多利用互联网资源,从而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氛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断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4.3、重点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

首先,体育教学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重点提升学生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其次,体育教师要将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明确和掌握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方法,并在运动时间和强度的选取上给予合理的指导,并注重实效性。最后,鼓励学生坚持体育实践,使学生能够长期坚持,并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使学生能够点滴的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4.4、构建教学内外一体化新路径

坚持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势必会为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和指引。终身体育的特点不仅仅在于长久性,同时也体现了其无处不在和随时随地的特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确保形成对学生体育锻炼指导的常态化。而构建教学内外一体化之路可以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开放式和多元化的保障。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对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进行更新和投入,以为体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组建校内体育社团和俱乐部,并开展体育竟赛和活动,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体育的乐趣和魅力,以确保终身体育教育氛围的最佳实现。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要大力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以推动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推动的同时,进而实效地提升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感悟和收获。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体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向及目标。虽然目前在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只要高校及体育教育工作者及时转变观念,并在改革中全力突破和创新,一定会为推动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岑海龙.终身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

[2]王丹.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才智,2011(24).

[3]高琦.基于终身体育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28).

[4]谭小燕,晏雪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渗透[J].新校园(上旬),2016(5).

[5]韦经富.浅谈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5).

[6]董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新区,2017(12).

[7]董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12).

[8]高峰.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建构[J].中国高新区,2017(12).

[9]任双全,张忠子.基于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民营科技,2017(05).

[10]陈建宇.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3).

G807

A

1006-8902-(2017)-10-ZQ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学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