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户外运动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研究

2017-03-10 03:46邵永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体育专业

□ 邵永祥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基于户外运动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研究

□ 邵永祥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当前人们的健身意识也愈发强烈,户外运动事业就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之中不断地发展起来。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体育院校和各高校的体育专业所培养出的户外运动专业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于户外运动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就基于户外运动理念,首先对户外运动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对户外运动训练与高校体育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和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实施办法,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和户外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贡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户外运动理念 高效 体育教学 课程 发展

近些年来,户外运动受到越来越多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在体育事业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由于户外运动与一般的体育运动有所区别,所以,户外运动在课程的设置上与一般体育课程有着明显区别。比起一般体育课程,户外运动得劲教学目标中包含着对学生野外生存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更加深刻的考量。

1、什么是户外运动

户外运动,顾名思义,指的是在自然场地所举行的运动项目。攀岩、轮滑、探险、登山、冲浪等都属于户外运动之中。户外运动课程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对户外适应的能力,不断地对学生的户外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而户外运动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使人与自然进行接触与融合,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美妙,从而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尤其是对于一些平时学习、工作压力很大的学生和上班族来说,适当的进行户外运动,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试身心的作用,无论从胜利还是心理角度来说对人的发展都大有裨益。不仅如此,有些户外活动开展的环境和条件都十分艰苦,在进行这些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人的意志力和耐力也会得到磨练,进而不断养成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美好品格。一些需要团队合作参加的户外活动更是能够培养人的集体精神和合作能力,促使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2、高校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训练的意义

2.1、符合教育改革趋势

在教育改革的趋势下,当前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已经越来越多元化,体育专业人才不仅仅要具备坚实的身体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和职业品格。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户外运动训练,能够迎合这样的改革趋势,对学生实行更加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在户外运动训练之下,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够在其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能够通过亲密无间的团队合作而养成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2、满足学生培养需求

户外运动中,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都要得到考察和训练,因此,户外运动训练不仅仅是一项教学工作,更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验。学生带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参与进户外运动训练之中,潜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仅如此,对于学生来说,户外运动训练相比较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更加刺激、有趣,在户外运动训练中,学生能够投入更大的激情与积极性进行相关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对于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2.3、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户外运动训练的内容,不仅仅是对体育教学体系的拓展,在户外运动的影响下,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也能够得到更加有益的补充与完善。比如,学生在户外运动训练中养成的通过自己的实践,运用不同手段完成学习目标的习惯,就可以应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在自主探索中完成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体育教学的内容极大地扩展、丰富了起来。

2.4、提升体育教学层次

我国地域面积广袤,无论是哪一地区的高校,都能够有充足的自然资源进行户外运动训练,而且都能够结合本地区独有的自然地理特点开设对应的户外课程。在这样具有强烈人文情怀的课程设置基础之上,学生不仅能够在户外运动训练中提升个人能力,而且能够在于自然不断的接触中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在大汗淋漓中陶冶情操、体会精神世界的放松与升华。尤其是在当前交通十分便利的社会条件下,户外运动训练的地点可以拓展到许多地方,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可选择的训练场地。

3、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实施办法

3.1、转变高校体育培养观念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式教学使得教师成为主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只停留在理论层面。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有价值、有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高校方面必须要确立起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当前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是进行对口专业的就业的却很少,这无疑暴露了当前高校体育培养上的缺失。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必须首先转变体育培养观念,设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社会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对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培养内容等等进行有根据地设计,这样才能够给毕业生提供一个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满足社会对相关体育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户外体育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学科,因此高校要始终对这一学科保持探索状态,时刻根据社会实际发展规律对现有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3.2、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专业中学生的引导者,更是户外训练活动中的“领头羊”,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校体育专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也是户外训练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条件。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起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加强对体育教师户外训练相关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的户外训练培训,或者邀请一些专业的户外教练进入高校,对教师进行专业的训练,提升教师在户外运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储备,与时俱进的革新教师的户外教学观念;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当组织教师进行户外运动活动,让教师在亲身经验的不断累积下,将更多实用的户外运动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更有策略地面对来自大自然的突发情况,实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3、合理安排课程结构与内容

首先,应当明确好户外运动训练课程开设的目标,在清晰的、科学的目标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达成对学生的培养目的。户外运动训练的目标,一方面是通过户外训练活动来对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进行巩固与提升,并在此过程之中不断磨练学生作为未来的体育从业者的意志力和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是通过户外训练使学生对户外运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掌握,不断接近于专业户外教练的水平,从而为社会输送出在户外运动方面的专业人才。

其次,应当从理论、实践、考核等多个角度入手,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理论方面,主要在高校教学楼以及体育场馆内进行授课,以大课的形式,在每周内安排8课时左右。课程内容应当包括但不局限于:户外运动概论、户外基础医学、户外危险因素分析、户外饮食和户外自救互救、户外地质、地型、地貌基础学、户外气象基础学、户外动植物基础学、户外定向等;实践方面,主要教学场地从高校内变成了高校外,在自然环境中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实践部分的教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基本体能训练。应根据所进行的户外运动训练的种类和级别,来确定训练的强度,训练方法上可以遵照常规的体育训练方法进行;第二,户外心理训练。通过户外心理训练来提升户外运动的安全性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具体方法包括信任背摔、盲人方阵、高空抓杠等;第三,户外技术训练:如攀岩技术、户外定向术、挖灶埋锅术等,是户外运动训练的核心部分;第四,户外技能训练。如营地的选择与户外工具的制作等,是保证户外活动得以安全、顺利地展开的基本条件;第五,综合训练:包括野外生存、登山等,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提升。

最后,应当重视起考核工作在户外运动训练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与积极影响,认真地进行对学生训练成果的考核。考核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理论考核可以选择学生上课的实践中,在学校中由理论课授课教师进行考核;实践考核由于要安排在户外场所进行考核,因此可以在实践训练中穿插进行,节省人力物力,使得考核工作能够更加方面的开展。

3.4、做好安全组织管理工作

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户外运动相比较于其他运动有着更强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参与者需要有更加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这样才能够较为谨慎的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安全。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户外进行训练是一件十分刺激和有趣的事情,很容易在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的同时,将安全问题抛之脑后。教师应当重视起这一问题,加大对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强度,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户外运动可能对学生人身安全带来的威胁。

其次,要注重必要户外设备的配备。户外设备是学生进行户外运动训练时的基本安全保障,教师应当注重必要户外设备的配备,同时及时地、认真地将不同户外活动所需要使用的不同装备告诉学生,教给学生使用这些装备的办法,为学生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最后,教师应当在户外运动训练开展之前,进行详细的方案制定,将训练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与步骤、开展的实践与地点、以及可能遇见的的突发情况都进行详细的设想与准备,保证一旦意外发生,能够及时地开展救援工作。

4、结语

在户外运动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当按照步骤有计划的对户外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而且要针对不同户外运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并做好组织管理和安全管理,加强资金筹措,确保高校体育户外运动课程顺利开展。总而言之,各大高校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不同户外运动的特点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科学的教学安排,从多个方面入手,建设好、发展好户外运动课程,促进高校体育专业更好的发展。

[1]施维.浅析户外运动飞速发展下的体育教学[J].才智,2014,(21).

[2]马欣祥,田庄.对户外运动概念的重新甄别与界定[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

[3]于建平.探索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结合的问题[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

[4]孙涛.基于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实际运用分析与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24).

[5]孙会兵,皮崴.户外运动在武汉高校开展的现状及模式的探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02).

G80

A

1006-8902-(2017)-10-ZQ

邵永祥(1979-),男,山西运城人,湖南农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体育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冬季户外运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