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类偏利手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

2017-03-10 03:46刘洪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右撇子左撇子欧文

□ 刘洪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 临沧 677000)

浅析人类偏利手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

□ 刘洪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 临沧 677000)

众所周知,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上存在着强侧手、弱侧手的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倘若能对这些原因加以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产生强侧手、弱侧手偏利现象的原因以及克服的办法,那么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的生活技能和质量。

偏利 强侧手 弱侧手

1、前言

在当前的生活中,如果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大多数人都有强侧手和弱侧手之分,甚至一些运动员也存在着双手技术偏利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限制着人们的思维以及其恰如其分地运用生活技能,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生活技能的提高,还会造成不应有的失误。这就要求我们追述其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并加以解决。

2、偏利与弱侧手现象是人类活动的客观存在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人类是存在强侧手和弱侧手的。那么为什么人类会产生强侧手和弱侧手?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追溯到手的动作发展和脑的发展上,脑和手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呈不对称性以及人脑左右半球与双手的活动呈交叉关系,因此人类有强侧手和弱侧手之分。一般认为惯用右手的人比惯用左手的人多,那么为什么惯用右手的人比惯用左手的人多?其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2.1、武器防护说

在人类社会进化的前期,在打仗过程中(由于绝大多数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左侧),这就使人类渐渐地就演化成了左手持盾,自身保护,而右手持矛,负责攻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于战争规模和强度的增加,右侧手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和使用,这就成为了最重要的 “偏利手”(肢体动力学概念,指运动中最主要的作用肢体,分右利手和左利手)。纵观古代战争,毫无疑问,都是右手持攻击武器,左手持保护盾具。从2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古希腊的壁画中,也能看到这种情况:人们用右手握着枪矛,而左手拿着盾。

2.2、基因决定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做了一个实验:在测试者的面前,同时闪出一左一右两个生僻单词,然后问他们看到了哪个,结果大多数的人都只是看见了左边,而没有看见右边。这点可以证明,人类的阅读习惯,是擅长从左边阅读到右边的。因此,书写的时候当然也要从左写到右边,而左手持笔则会出现沾墨和遮挡视线的弊端。所以说,世界大多数的语言都是从左向右书写的,由于右手的大量使用,变得越来越灵活,成为了主要的利手。但是,世界上还有许多语言(希伯来语,阿拉伯语)都是从右写向左边的啊,同样给它们做刚才那个实验,试验结果竟然一模一样。

2.3、遗传学说

科学家们发现,动物虽然没有明确的手脚分工,但它们使用左前肢和右前肢的概率基本上是相等的。而作为万物之灵,有着灵巧双手的人类,左手与右手的使用的概率却相差极为悬殊,其中使用左手的人仅占世界人口的6%-12%。研究表明,一个人习惯使用左手或右手,很大原因是遗传基因造成的。如果父母都是左撇子,孩子是左撇子的几率为1/3;如果父母都是右撇子,孩子是左撇子的几率则为1/10。

2.4、后天教育学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往往会在启蒙阶段教孩子说话、计数、计算等技能,这些都属于逻辑能力,由大脑的左半球控制。长期以来,大脑的左半球就较发达了,而由于人类大脑的左半球支配右手,所以大多数人都习惯使用右手了。

2.5、进化、环境适应选择学说

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彼得?欧文博士,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独创性的见解。他认为,在自然的进化历程中,如果把左撇子者和右撇子者相比较,左撇子者对适应环境的能力显然要差一些。彼得?欧文博士在研究病理学现象时发现,左撇子者极容易得某些免疫疾病。这个不寻常的现象引起了欧文的注意,他决定用脑电扫描技术做进一步研究。他在大脑的左右半球上施用一定数量的药物,这些药物通常是应用于精神病患者的镇静剂。欧文比较了用药前后的脑电图,然后根据脑电图的电信号强度进行分析,发现某些药物对一个半球有效而对另一个半球无效。接着,他挑选了88名实验对象,其中12名是左撇子。当欧文对他们用了神经镇静药物之后,在脑电图上看到,左撇子者大脑的反应变化和右撇子者有极大的不同。最后,欧文发现:几乎所有的左撇子者都表现出极强烈的大脑反应,有的甚至在施用了药物之后,看上去像正在发作的癫痫病患者,并出现了精神迟滞和学习功能紊乱的症状。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欧文在解释现代人为什么绝大多数都是右撇子这个问题时,做出了一个十分新奇的假设。他说,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尚处在以草料为食的时代,食物中常常混入一些有毒植物,这里所谓的毒,就是植物内含有与神经镇静剂相类似的化学物质。由于右撇子对有毒物质的忍受力要比左撇子强得多,所以,右撇子在自然界中也就理所当然地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将以上几种学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环境、教育、培养和类似的因素施加于一只手上的外力去解释一只手较另一只手更居主导地位的原因;另一种学说却试图深入我们的本性之中,从我们祖先遗传给我们的特质上去寻求用手偏向性的内在根源。综上所述,以上的几种学说分成两大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偏利与弱手现象是人类活动的客观存在。

3、利用两侧性迁移规律提高弱侧手的熟练程度

3.1、一侧手向另一侧手迁移是客观存在的

运动技能学关于迁移的相同因素理论认为:实现迁移主要因素是两个技能之间要存在共同因素,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份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强侧手和弱侧手在做同样的动作时,其动作的要求和方法是一致的,在刺激和反应上均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体两侧动作实现迁移从共同因素理论的角度分析是完全可行的。弥里森和利坡尔曾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左右的运动只有在它们彼此互为反象的情况下,才能是左右对称。如果右手向右动,而左手向左动,这种运动才是对称运动,在作这种对称性运动时具有最大的正迁移,也是最容易完成的。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总是利用头脑中存在的知识经验对新学习的材料进行再组织,使学习的材料与脑中已有的观念、表象进行同化,即二者发生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练习,也不能简单的归为共同因素。人有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内部意向。动作技能是一种操作性学习,由内隐的智力操作和外显的身体操作共同完成。人在用弱侧手学习动作的过程中,除了其动作会留下运动表象,而且其操作程序、规则等“如何做”这类经验都会在头脑中留下表象,它们必将对强手同样动作技能起到指导作用。在练习过程中,练习弱侧手某一技术时,其动作的运动表象和方法经验都会在脑中保留下来,而在随后进行的强侧手同样技术练习中,大脑会利用刚才留下的表象和方法来指导强侧手练习。

3.2、左手(弱侧手)向右手(强侧手)的迁移效果好于右手向左手的迁移

无论从运动技能学还是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侧手向另一侧手的迁移已经成为事实,那么究竟是强侧手向弱侧手迁移的量大还是弱侧手向强侧手迁移的量大?笔者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认为,在实验中,弱侧手向强侧手迁移的效果要好于强侧手向弱侧手迁移。其理论有两种合理的解释:

(1)现代解剖学家给予这样的解释: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它们的功能有所分工,大脑左半球对一切象征性的事物占主要地位,它“负责”推理、逻辑和语言,工作方法是分析性的;而大脑的右半球则专注于几何形状的感觉,负责“感情、想象力、和空间距离,它具有直接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的功能。由于加强弱侧手(左手)使得右脑变得灵活,而且右脑主要控制人的感知空间能力以及对视觉信号的判断能力,因此,使用弱侧手(左手)的运动方式更加易于发挥视觉、空间感知功能。而且从神经传输的速度看,从“看”到“动”,右手走的是“大脑右半球—大脑左半球—右手”的路线,而左手的路线是“大脑右半球—左手”。可见在神经传输的过程中,左手走了一条捷径。(据相关资料表明,大脑通过中枢神经传递信息到身体的左侧比传递到右侧要快千分之十五秒)。

(2)从生理学角度看,大脑的左右半球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而相对交叉控制人体的,未受到训练的大脑半球胼胝体可以获得受训练的大脑半球的记忆痕迹。从弱侧手训练开始,支配它的大脑半球受到了锻炼,同时在支配未受锻炼的强侧手的大脑半球通过胼胝体也获得了记忆痕迹。由于强侧手的力量和灵巧性及习惯势力,将借助“痕迹”,主动去掌握弱手已经掌握的技术动作。这样强侧手、弱侧手技能水平都有显著性提高,从而提高了左、右手的全面性。

那么要达到强侧手、弱侧手的技术发展趋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提高左、右手的全面性,就要改革传统的训练方法。初学者先从弱侧手练习开始,然后再向强侧手转移。即通过训练弱侧手掌握或基本掌握技术动作以后,在进一步对强手训练。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一接触训练就从弱手开始,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建立起弱手的意识。至于向强手转移的训练,只要稍加指点,学生们很容易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强侧手本来力量和灵巧性方面就比弱侧手占优势,强侧手通过训练首先掌握了技术动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两手的差距更加扩大了,在强侧手掌握技术动作的条件下,再强迫弱手去掌握它会产生诸多不利。首先是弱侧手掌握动作的意识差 ,其次是运用的意识差。学习掌握一个技术动作即建立一个动力定型,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建立一个条件反射,如果条件刺激不经常出现,那么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会逐渐消失,掌握的技术动作也会很容易忘记,所以从强侧手训练开始向弱侧手转移无形中增加了难度。

[1]克里斯·麦克马纳斯.右手、左手——大脑、身体、原子和文化中不对称性的起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杨锡让.实用运动技能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Richard A.Magill.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G804

A

1006-8902-(2017)-10-ZQ

刘洪伟(1982-),男,讲师,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右撇子左撇子欧文
动物也有左右撇子之分
左撇子不一定更聪明
人类为何大多是“右撇子”
关于“左撇子”你知道多少
左撇子为何这么少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控球大师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变脸 凯里·欧文
平时做个“左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