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探讨

2017-03-10 05:37彭宇拓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7年6期
关键词:信息中心社科馆藏

田 硕 彭宇拓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中国铁路总公司直属机关党委,北京 100844)

【教育与培训】

关于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探讨

田 硕 彭宇拓

(铁道党校,北京 100088;中国铁路总公司直属机关党委,北京 100844)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社会学术繁荣、多载体形式信息资源激增、电子出版蓬勃发展,单一文献情报机构已经很难将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源收集齐全,也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因而建立文献信息中心,实现图书馆联盟,已经成为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铁路党校作为铁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阵地,在铁路社科领域有文献积累优势,但受地域以及不同管理机制等因素制约,各馆馆际壁垒严重,资源共建共享程度较低。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既是共享时代的需要,也是顺应铁路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意义

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是实现图书馆行业合作的图书馆联盟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以铁路社科文献资源比较丰富的铁路党校系统图书馆为基础,整合铁路党校图书馆社科文献信息资源,根据共同认可的协议,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执行多项合作功能的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资源联合体。它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有利于铁路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有学者就曾指出“理科研究上水平靠设备,文科研究上水平靠文献资料”,哲学社会科学在研究内容的复杂性、不可理解性和棘手性上不同于自然科学,一般难以依靠直接的实验,而需要广泛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信息。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于文献信息的依赖程度更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界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及外文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相对薄弱。铁路行业目前也没有建立基于铁路社科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图书馆联盟。致使有的研究人员有很好的研究课题,却因没有足够的文献保障而无法深入;有些决策参考,由于文献资源缺乏而不具备权威性。建立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可以为繁荣铁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经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文献信息支撑。

2.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有利于实现铁路行业的科学决策。以社科文献信息资源为支撑的科学决策必须充分结合其行业建设与发展实际,以其行业属性和特征为基础。因此,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科学决策,都亟待有效、便捷地利用行业专属的文献资源。铁道党校建立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进而与路局党校图书馆的社科文献信息资源形成资源联盟,可成为为全路各级铁路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充足的专业文献资料的蓄水池,有力支撑铁路改革发展。

3.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有利于消除数字鸿沟,实现优势互补。信息资源的分布具有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不同行业的信息资源分布不同,同一行业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源分布也不同。铁路行业的社科文献信息资源主要依托于铁路党校系统图书馆,由于重视程度资金实力等因素制约使得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很大差异。目前铁道党校图书馆馆藏铁路社科文献总量约14万册,是铁路党校系统馆藏铁路社科文献最多的图书馆,路局党校图书馆馆藏文献情况则参差不齐。文献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不仅使用户利用文献资源不够便捷,而且容易产生数字鸿沟,对提高铁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极为不利。建立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则可以实现铁路党校社科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强补弱、以弱辅强,从而提高铁路社科文献信息服务的整体保障能力和研究水平。

二、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前提和保障

1.文献基础——铁路党校系统拥有较为丰富的铁路社科文献信息资源。这是建立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基础和首要条件。目前以铁道党校图书馆为主体的铁路党校图书馆,都拥有自身的馆藏资源,虽然各个图书馆馆藏重点、馆藏类别有所不同,图书馆资源建设力度有大有小,但是经过资源整合有望形成较为完备的铁路党校社科文献资源库,这为建立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技术支撑——铁路党校系统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资源共享技术。由于铁路党校系统社科文献信息分散在全国18个铁路局,地域跨度大,不能实现区域积聚,纸质文献的积聚和传递也成本较高,那么对于建立铁路党校社科文献共建共享体系来说,资源数字化技术、数字图书馆技术、镜像技术及统一检索等共建共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这些技术在铁路党校系统各图书馆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应用,铁路党校系统图书馆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技术层面为建立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提供了经验、可能和保障。

3.实践经验——图书馆系统已有高校和区域性图书馆联盟的成功范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图书馆联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一些文献资源雄厚的高校和经济技术发达、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开始积极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图书馆联盟。时至今日,建立图书馆联盟仍是图书馆发展的潮流。虽然目前还没有侧重行业社科文献资源的建设模式,但无论是当今国际图书馆联盟的顶尖代表联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简称OCLC,还是国内运行较好的中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其发展模式都为建设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和经验。

三、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

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以铁道党校图书馆为中心,以全路18个路局党校图书馆为主体,通过互联网和合作协议等方式建设铁路社科文献信息资源联合体,构建优势互补、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覆盖面齐全的铁路党校社科文献资料中心、铁路党校社科文献研究中心和铁路党校社科文献数字图书馆,简称“一馆两中心”,为铁路行业教育培训、社科研究、科学决策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社科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

1.完善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保障体系——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资料中心。这是建设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基础。一是要做好铁路党校图书馆社科文献的统计和规划,即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开展更加合理的文献资源建设。根据各图书馆馆藏总量、馆藏特色和馆藏实力,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开展铁路社科文献的多渠道采购和征集工作。二是要注重文献载体的多样化。除收集铁路社科类图书、报刊外,还要加强对相关声像资料、缩微资料、会议资料、社会调查资料、统计资料、实物资料以及专家往来信件、图文传真、论文手稿、演讲稿、社科报告等零次资料的收集。三是要注重特色馆藏的建设,即根据铁路行业改革发展的趋势和重点,有目的有步骤地收集、整理、储存、分析与传递适应其需求的社科文献信息,特别是力争在某些特定学科领域或项目上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料和信息服务,建立一套有特色的专业学科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由“数据库”向“智慧库”转型——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研究中心。这是建设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核心。从目前铁路党校社科文献资源建设的效果来看,党校图书馆仍仅能称为堆积大量文献信息的收藏馆所,其文献资料的学术研究潜能并未完全挖掘发挥。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掌握的信息分类标引、网络语义关联分析、情报计量、数据分析与管理等能力为用户提供知识产品、产出学术研究成果,是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过程中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度挖掘,为用户提供经过提炼、浓缩、重组的“精品知识”。在当前信息爆炸和泛在知识环境下,面对处理海量文献资料的巨大成本,人们急需获取经过加工生产的条理有序、准确完整、简单凝练、有代表性的知识产品,这是知识经济时代铁路党校系统图书馆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也是建设铁路党校社科文献研究中心的重点工作。二是构建基于自身馆藏优势和馆藏特色基础上的学术机构。目前国内已有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像重庆图书馆就立足于其抗战文献的优势馆藏,成立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并将其定位为开展抗战历史文化情报与决策参考咨询活动,进行学术研究。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建立,集全路社科文献资料之大成,必然会在铁路行业的社科领域形成优势馆藏,特别像铁路党建、铁路改革、铁路经济、铁路史、铁路精神等领域,集全路文献情报工作者之群力,开展对其持续跟踪和研究工作,必然会产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对提升铁路党校系统乃至铁路行业的地位和影响都有积极意义。

3.顺应时代发展,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更高水平共建共享——构建铁路党校社科文献数字图书馆。这是建设铁路党校社科文献信息中心的延伸。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移动阅读终端裹挟着大数据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生态。不占用物理空间的资源存储、不受地域限制的资源共建共享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必须在现有图书馆基础上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主要原因。当前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铁路党校系统图书馆应做好统筹规划,重点是制订统一的自建数据库方案和外购资源库列表,分工协作,共享数字资源和成果。二是在数字资源管理方面,应组建数字图书馆维护团队,在保障数字图书馆及时更新和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重点解决数字资源建设格式标准化及当前各铁路党校系统图书馆自建库的兼容问题。三是在数字图书馆服务方面,首先应该构建用户友好型的数字图书馆界面,特别是一键检索功能(通过一个检索窗口即可检索整个数字图书馆),方便用户更加便捷、迅速的获取资源,再就是针对当前用户对移动阅读的青睐,开展形式多样的移动阅读终端服务,如开发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以及掌上数字图书馆等,为用户推荐资源,也为用户更加便捷阅读和使用图书馆资源提供更多可能。

[1]赵骥 徐璞英.省域社科文献信息中心建设方案探讨[J].情报杂志,2007,(10):129-134.

[2]徐璞英.建立全省社科文献信息中心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保障[J].浙江社会科学,2005,(5):215-219.

[3]张耀东.省域社科文献信息资源分布的调查分析[J].浙江学刊,2007,(4):198-203.

[4]王兆辉,闫峰.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图书馆,2015,(9):41-49.

(作者系铁道党校图书馆馆员;中国铁路总公司直属机关党委政工师)

D261.41

B

1006-8279(2017)06-0082-03

刘凤新〕

猜你喜欢
信息中心社科馆藏
馆藏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世界经济主要指标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