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号角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

2017-03-10 10:27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理论与当代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级干部党中央纪律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号角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解读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准则》既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党的建设深刻实践的系统总结,也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吹响了新的号角。

一、不忘初心,引领全面从严治党新航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针对“文化大革命”给党的建设造成的巨大创伤、给党内政治生活带来的混乱状况、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的不良影响,于1980年专门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个准则认真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给党内政治生活带来的惨痛教训,极力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化、纯净化、制度化,走上正常的轨道,党内政治生态有序良好,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然而,30多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内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比如说,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理想信念不坚定、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部分党员干部作风不实,轻浮虚夸,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基层,高高在上,高谈阔论,好高骛远,言不及物,不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不帮助群众谋取利益、不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了解群众需求、不回应群众呼声;部分极少数高级干部个人政治野心空前膨胀,搞结党营私,搞团团伙伙,搞小山头,搞小圈子,搞地下组织,培植个人势力,搞近亲繁殖,有的甚至扬言,“活着要进中南海,死了要进八宝山”。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肌体,腐蚀党的灵魂,败坏党的作风,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内政治生态,扰乱党内政治生活,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严重影响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新形势下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带来一些新的困惑。而这远不是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所能囊括和解决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基础上对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制订一些新的纪律,加大力度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规范和制约,加大力度对我们党进行监督和批评,从而为我们党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为改革开放提供正确的航向。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开始细致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问题,专家组开展专题调研,深刻总结30多年来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深刻启示,并对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入审视和思考,围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起草文件,同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起草后的文件进行充分讨论、修改和完善,终于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承上启下,既是对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修订,也是对《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继承;既是对我们党一直以来的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工程的调整,也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继承;不仅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更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总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为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校正了新航向。

二、匡规亮剑,铸造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颁布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铸造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而匡规亮剑,具体而言,有四大突出特点:

一是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那么,共产党人应该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呢?在习近平看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因此,《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全体党员必须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在胜利时和顺境中不骄傲不自满,在困难时和逆境中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赞誉和诱惑考验,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二是突显纪律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党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约束党的行为,纯洁党性、净化思想,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同志认为,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纪律单列一个章节,既凸显了纪律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准则在第四个部分明确提出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准则指出“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坚决批评制止,不能听之任之。党的各级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要加强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的问题。从而以纪律来约束人、以纪律来规制人、以纪律来塑造人。

三是要求大力践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同志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非常重视群众路线之于广大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极力要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四是强调党中央的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没有领导核心,就好像没有头的苍蝇一样将四处碰壁、伤痕累累;没有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充满曲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难以实现。有了领导核心,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正确航向,就不会偏离轨道、就不会折戟沉沙;有了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会越来越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会越来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近在咫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正是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拥有“领导核心”这个时代呼声,极力强调党中央的核心作用,要求全党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凝聚力量、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继续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扬帆起航,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聚焦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主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把握时代脉搏,应运时代要求,进一步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新部署,书写了新篇章。

“严”字当头。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最大特色。《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更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从内容来看,准则共有12个部分,三大板块。其中每一个板块、每一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而“全面从严治党”正是贯穿着12个部分的一条主线。比如准则开篇就提纲挈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这一行话包括标点符号在内短短的58个字,“严”字就出现了3次,频率不可谓不高。准则的结尾对开篇进行了回应,大声疾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纵观准则的全篇,“严”字共出现60次之多,为频率最高词汇之一,比如说“对不担当、不作为、敷衍塞责的干部要严肃批评,必要时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处分;对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责,依纪依法处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考验,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等等,不一而足,但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

红线规约。对于我们党而言,红线指的是党纪国法。在党纪国法面前,任何人都不能逾越、都不能违规、都不能触碰、都不能践踏,否则,轻者必将头破血流、伤痕累累,重者将锒铛入狱、铁窗生涯。《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无疑就是新时期的党的纪律,与“从严治党”一样,纪律也是贯穿准则的一条红线,“纪律”一词在准则内共出现30次之多,频率非常高,以一种高压的态势警示我们的党员干部: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决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等。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对涉及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对党员反映的问题,任何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不准隐瞒不报、拖延不办;涉及反映问题的领导干部应该回避,不准干涉或插手组织调查,等。这些“决不允许”和“不准”所禁止的内容就是党的红线规约,任何人不得践踏,任何人不得漠视。

高层垂范。高层是指党的高级干部。党的高级干部是我们党的“关键少数”,起着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的作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党的高级干部尤为关注,“高级干部”一词在准则中共出现23次,也是一个高频词汇。准则明确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对象,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准则要求党的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带来良好示范效应。正是从高级干部入手,准则把握住了党的“关键少数”,让党的“关键少数”带动党的建设从严从实从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跨入新征程。

(执笔:黄亦君系中共贵州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建设研究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刘有祥

猜你喜欢
高级干部党中央纪律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列宁《怎么办?》对当前党的理论建设几点启示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纪律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