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的困境与突围

2017-03-10 02:36杜成煜范亲敏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地大学生建设

杜成煜,范亲敏

(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福州 350108)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的困境与突围

杜成煜,范亲敏

(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福州 350108)

大学生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主力军和人才保证,而创业孵化基地是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策略,建设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构建规范有效的孵化建设模式,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的基础。目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都面临着方向不明晰、投入不充足、规划不详细、认可度不高等现实发展困境,为此,需要通过找准方向定位、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组织规划、规范管理服务、发挥政策优势等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走出一条突围之路。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多渠道就业、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教高厅〔2012〕4号)进一步指出,高校要依托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和创业基地等开展创业实践活动。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等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这些论述对当前高校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就业压力日趋增大、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下降的形势下,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既是顺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发展趋势,也是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内涵与模式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指以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目标,通过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参与创业赛事和实施创业项目。[1]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浓郁氛围下,为满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需求,高校不仅要做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育创业意识、传授创业技能等基本的规定动作,还应通过系统构建创业平台推进大学生创业,包括提供创业场所、组织创业赛事、搭建合作平台、实施项目驱动等,形成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系统模式。

(一)校企合作创业模式

校企合作创业模式,是指以实现创业实践育人为目标,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搭建与企业产学研联合培养创业应用型人才的联盟模式。高校通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专业创业实训基地,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高度注重工程性和应用性相结合,与企业的创业需求进行无缝对接,通过“订单式”培养来发挥学生的创意才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其创业能力。

(二)协同交流合作模式

协同交流合作模式源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即让学生建立协同学习小组,分别扮演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研发工程师、财务官等角色,以问题、项目、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用中学、练中学,激发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创造性、创新性地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缩小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以及大系统掌控能力。在这过程中,高校同时引进创业专家,给学生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咨询和指导,并对学生设计的优秀作品给予推介。这一创业基地孵化模式能有效突破大学生理论见长但实践经验相对欠缺、创业信息掌握不足的困境,切实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

(三)参赛牵引提升模式

参赛牵引提升模式是指高校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是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方向,也是相对成熟的国际经验。以参与赛事为契机,形成大学生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培育机制,通过“低年级培育创业意识—高年级参与创业赛事—毕业年级引进创业项目”这种纵向梯队培养方案,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以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为例,通过举办低年级编程赛事,高年级参与“中国软件杯”“挑战杯”等含金量高的创业赛事,以赛促学,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并通过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实现创意的转化,推动创业项目开展,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2]

(四)项目驱动升级模式

高校通过引入创业项目,以项目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使创业成果在校园生根、开花直至结果。高校充分运用当前创新创业在场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机制,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项目,根据“培优补差”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如IT专业学院可以选送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到东软国际等大型企业直接参与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努力使大学生成为具有市场观念的复合型软件人才。另外,可以将企业项目引进高校,通过项目实训增加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增强其创新创业意识。[3]

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面临的瓶颈

(一)方向不明,定位不准,思路不清

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的定位及发展方向上缺乏明确的长期计划。一方面,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项目实践经验,在项目投入前期,存在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的风险评估能力不足的局限,往往出现既缺乏市场预判意识,又存在急于求成心理的两难困境。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在社交技能和谈判技巧上还不成熟,往往专注于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较少参与企业项目的管理,虽然通过创业培训课实践能力等有所提升,但在项目管理综合能力上还是存在不足,且捕捉市场有效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创业孵化基地在定位和发展上存在方向不明确、定位失准、发展规划不科学等问题。

(二)资金投入有限,场地设施差,企业运营能力薄弱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性质上具有公益孵化属性,资金原始积累薄弱,筹资渠道单一,银行相应贷款条件严格,项目风险系数大,很难引入社会资金。在建设规模扩大的同时,经费的投入却没有同步跟进,造成经费保障不足,缺乏后续发展动力。同时,因资金的限制,场地设施条件改善也受到一定的制约,致使基地引入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运营能力不强。

(三)创新不够,规划不详,缺乏特色

不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顶层设计,特别是经营理念和管理思路上仍沿用陈旧观念,停留在落实政策完成行政任务上,只是搭建了平台却没有进行实质性的规划和推动,在项目的孵化上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区域特点,市场操作性不强,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政府不断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在场地技术政策支持上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四)社会认可度低,企业推介困难,招商动力不足

一直以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公众及学生家长心目中被定义为“非主流”的创业园地,基本上是学习成绩差、就业困难人员集中的经营场所。孵化基地在社会上的公众知晓度不足,人们对它的了解不够深入,进而导致创业项目招商难以获得认可,项目推介困难,基金建设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的破局

针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找准方向定位,明确思路目标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应立足地区经济实际,凸显本经济区域的行业优势与产业特色,明确基地发展的路径、目标和重点突破领域,形成地区经济带领下的多层次、多领域、有特色的创业基地产业发展格局;其次,大学生创业应着眼“市场化、公司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完善公司企业化管理,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基地孵化功能的提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产业化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基地建设,谋求多渠道融资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应当努力借鉴和参考域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通过完善创业基地的模式和体制建设,培育充满活力的基地发展机制,进而提升基地的成长能力,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要求的经营运作模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巨头企业的支持,多渠道筹集创业基金。在发展时机成熟时,积极推动创业孵化基地的市场化转变,走企业化改制道路,设立孵化器运营管理公司,从而形成以银行贷款为主,市场化股权投融资为辅的筹资运营方式,并以帮助创业初期孵化企业为运营重点。同时,可以科学地设置孵化基地项目“甄别—虑选”机制,完善原始股权分配制度和委托代理管理制度,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激励和约束体系,不断提高创业基地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建设体系

强化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规划引领,一方面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体系,以“互联网+”为时代契机,建立软件外包服务、数字3D建模、互联网金融等专业型创业孵化项目,提升创业水平和创业层次;另一方面,整合基地创业资源,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如创业政策咨询、企业管理培训、创业融资咨询等,为发展各类创业孵化器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此外,充分发挥地区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借助各类实验室的器材设备,建立起具有技术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

(四)培育服务意识,规范管理机制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应当增强和培育管理运营团队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技能水平,从而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孵化基地人才的管理能力培训,引进高素质的服务队伍,搭建平台,促进基地管理人员之间及其与基地外管理人员间的交流学习,在提升服务团队管理能力的同时,培育服务人员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导师队伍制度。大学生创业导师,是培育和引导学生从事创新创业的启蒙指导,也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能培训和专业咨询的中坚力量。为此,应当强化孵化基地的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丰富创业导师的来源,构建“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政策专员”的导师队伍体系,从而协助创业者进行专业创业策划,从前期目标选定、中期创业策略执行到后期创业成果阶段总结,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使创业团队成长为聚“知”本家与“资”本家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五)发挥政策优势,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挖掘整合好相关的各项政策资源。首先,高校要与地方政府进一步协调沟通,推动创业税费减免、高新技术补贴等配套政策的实施完善,推动创业孵化基地体制的建立健全。其次,要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投融资建设模式。通过创设大学生创业专项孵化基金,并委托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运营管理,通过市场化投资引导创业投资资金实现“放大效应”。此外,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系统,建设和完善创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孵化基地的对外交流合作,使创业孵化基地网络化和体系化,并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更高层次的创业孵化基地网络体系。

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既是顺应“创业型”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的完善和发展,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市场、大学生自身等各利益相关者形成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形成合力,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健全创业政策、强化创业教育、完善创业体系,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从而开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局面。

[1]杨羽,王兵,杨东林.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43.

[2]李淑静,陆新全.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1):74.

[3]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供给侧”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8.

Dilemma and breakout of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cubation base.

DU Cheng-yu,FAN Qin-m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17,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and talent guaranteeofbuildinganinnovativesociety,theentrepreneurial incubation base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which can cultivate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and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ly.Building the incubation base and constructing the normative and effective mode are the foundations of student’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activities.At present,the bases all are facing the problems,such as unclear direction,inadequate investment,no detailed planning and no wide reorganizations.To solve the problems,we need indentify the direction,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planning, standardize management services and make full use of policy edge,further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walk the way to break through.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incubator base;construction mode

G642.44

A

1673-2022(2017)01-0022-03

2016-11-08

杜成煜(1984-),男,福建三明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范亲敏(1990-),男,福建宁德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基地大学生建设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我的基地我的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