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2017-03-10 01:05张远芝魏忠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荆州4400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荆州440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0068
关键词:全球化中华民族价值观

张远芝 , 谷 军 , 魏忠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400;.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40;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0068)

全球化语境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张远芝1, 谷 军2, 魏忠明3(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2.长江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3.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充分应对全球化所裹携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弘扬,全球化与民族性的博弈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面临的一个语境。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可和认同的程度在根本上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与败。为了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就必须正确认识全球化的资本实质,就必须全面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价值,就必须在全球化与民族性的博弈中进行理性的抉择,从而为能够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去而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良好的行为范导。

全球化,民族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有其产生、发展、成熟和消亡的过程,但现时代“全球化”主要集中地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是一个民族国家赖以生存和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民族国家全体成员共同精神家园的唯一性。本文力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全球性与民族性之博奕的两难困境来揭示中华民族精神在新历史时期里的新样态,来表明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新变种,从而突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当代大学生作为践行的主体力量任重而道远。

一、全球化、民族性及其博弈

“全球化”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范畴自初现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与西欧一些学者的著述之后,其演变历程就深深带有“全球化”的意蕴。1958年经济学家T·莱维最早用“全球化”来形容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全球性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重组;世界各国经济的全球性依赖融合。“全球化”始于经济领域,后来逐渐扩大到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从而成为当今时代最为时髦的词汇之一。它不仅使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经济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日益加强,而且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精神生活。

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中所伴生的一些现象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发展问题等却是“全球化”解决不了的难题,“国际关系中一方面是全球化的力量日趋重要,另一方面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主体。”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自产生以来就深深地带有资本主义的烙印,从而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化为一种客观的、必然的、无法回避的、不可逆的工业化进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近3/4,可以说全球化进程首先和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导和推动的,”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民族国家逐渐地丧失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而沦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因此,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全球化面前,民族国家强化民族特性、捍卫民族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冲击的进程中,如何保持中华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气质,它决定着民族绝大多数成员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心态,是通过一定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价值和风俗习惯等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民族精神又来源于特定的民族文化。从结构层次上来看,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组成的:物质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寻求其物质需要的满足而形成的器物文化形态,它包括生产工具工艺技术文化、生态文化等等,是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中将其实践的知识、经验、理想等客体化的结果,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表现为新的形态;精神文化是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与其它社会成员相区别的独有的精神风貌,是决定本社会成员共同文化心态的根本所在,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特点,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整个文化的最高层次,是民族精神的精神态;行为文化是社会成员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所产生的一种制度文化形态,它包括个人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方式、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作为行为方式的固定化、程式化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婚姻制度和家族制度,行为文化是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通过一个人所遵循的社会生活礼仪、行为规范的程度来判断其文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具有稳定的时代性特点,它处于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之间,具有保存和自制一个民族的民族风采的功能,是民族精神的制度态。由此可见,民族精神是贯穿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且而使它们能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硬核”。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内在动力和民族精神,在新时期里铸就了以“长征精神”和“航天精神”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精神文化,在推动中国更好更快发展、保持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深厚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通过“四个讲清楚”的持续努力和“三个独特”的科学把握,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黏合剂”功能,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全球化的触角推动着民族国家由相互隔离的原始自发状态向全球化的自觉状态转变,时空界限的障碍越来越被削弱,全球化表现为资本主义在行为文化层面上的社会制度全球化,通过消费主义的生存方式诱导来急风暴雨地冲击各个民族国家的民族精神。全球化同时还表现为资本主义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民族精神全球化,通过民族精神的置换而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具有先发优势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极力促使自己所标榜的民族精神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力图建立一整套符合自己利益的统一的标准普世伦理价值体系来取代各个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既存的文化价值体系,实现精神层面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二、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困境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特殊群体,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继承者,他们的价值观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的稳定和发展。”2016年五四前夕,习近平在视察中国科技大学时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他们肩负着民族和时代的希望,是中华民族保持长远先进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成长期”和“社会矛盾凸现的双重转型期”,当代大学生在坚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资本全球化进程中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从而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更为复杂和多样:“根据一项青年价值取向研究报告,在中国青年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转变。从理想转向现实,从统一价值观转向多元价值观,从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从盲从转向独立,从政治转向经济。这些转变的结果是,青年人的‘民族国家观念’弱化。青年中流行的享乐主义对社会主义理想形成挑战。日益突出的个人主义腐蚀着传统美德”,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社会大开放的时代。在经济一体化、技术共享化、信息同步化的全球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全球化业已成为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地理边界从而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各个民族国家不管是否愿意都在其物质商品的裹携下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和被动参与者。由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逐渐丰富让我们告别了经济短缺时代而步入商品极大丰富时期,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宽松的生长环境让当代大学生都能得到充足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尽享物质消费之快乐,然而在商品背后所隐藏的东西也在潜滋暗长地影响其行为之模式。

其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行为大选择的时期。改革开放所带来物质财富大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大杂合和大碰撞,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也必然对今日之中国产生深远影响。资本全球化的巨大冲击让人们在批判传统性、解构现代性、消解神圣性的同时也陷入一种虚无性的迷茫之中,当代大学生更是迷惑不解:是选择消费主义“重占有”的生存方式还是传承勤俭节约“重生产”的生活美德?是主张坐享其成的盲目享乐主义还是坚守知行合一的严格身体力行?是满足夸夸其谈的招摇撞骗过闹市还是保持谦虚谨慎的脚踏实地好学风?这些都集中地体现在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德与行”、“行与能”、“德与能”的关系上。

其三、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人格大发展的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和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宣扬的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合法性在我国也逐渐得到承认和肯定,个人利益、等价原则、民主、自由、竞争等西方思想观念也在悄无声息地剥蚀我们传统精神文化的有机体。当代大学生强调自我价值,崇尚独立自主,张扬独特个性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鲜明特征,也是时代进步的具体表现。但是,当代大学生在追求人格完整、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会由于个体本位意识的不断强化而导致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而摒弃了传统的群体和谐观念,继而在师友、合作、守法、诚信、创新等方面出现观念的严重扭曲,最终表现出“唯我独好、唯我独尊、唯我独能”的极端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

其四、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网络创新大发展的阶段。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变成了一个开放的使用信息资源的信息海洋,它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意识形态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核心与灵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互联网上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日趋激烈,舆论战、信息战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形式。当代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西方国家正是利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矛盾叠加多发这一特殊期,凭借其强大的网络技术与话语霸权进行持续的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企图影响和改变我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网络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便捷提供讯息、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的同时也成为无政府主义、极端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泛滥的滋生蔓延的土壤。由于大学生缺乏对重大问题的深层次考虑,政治自觉性和坚定性还不够成熟,他们经常会走入误区。不可否认,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和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无清晰认识,而是认为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未能积极主动去理解和把握,因而在认知上呈现出不够理想的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主题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内容。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观念已经在网络上大肆泛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任由这种思潮蔓延,势必会造成全社会价值混乱,势必削弱民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三、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议

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青春诗会座谈上,习近平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他讲青年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中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共和国不断向前的风雨历程中,我们以年代背景为界限区分了“战争与革命”与“和平与发展”的两个不同的时代主题,其一是因为资本主义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二是由于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之上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得出的。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必须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必须坚信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则是这历史、现实和未来要求的具体体现。

首先,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原理所具有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理论特征是其它任何一种社会思潮和主义所无法相比的,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强盛、人民要富强也只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任何偏离马克思主义、背离马克思主义都是极端错误的,都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举措,其结局除了失败还是失败。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精神实质,来认识其历史必然性、理论局限性和现实消极性,让当代大学生在比较、甄别、选择中坚定其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从而更加自觉地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而“顺应时代、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则是这一自觉性的具体体现,是从现实层面上规定了当代大学民族性的科学性理论诉求。

其次,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要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旨归,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广大学生心中。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都会在自己民族精神的指引下来承认和满足其成员的需求,来整合和梳理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来界定和体现社会利益共同体或利益相关方的共同理想、愿望和需求,来规范和引领人们思想行为、社会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明天和社会的未来,必须对其进行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而“振兴民族、建设祖国、回报社会”则是从价值层面规定了当代大学生民族性的现实性价值旨归。

再次,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要确保大学生和谐群体的纽带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市场运作法则和市场秩序尚未健全和建立、各种不良思潮尚在冲击和影响、教育工作滞后和脱节尚未根本消除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人本位不适当地主动膨胀、集体本位不得已地被迫退隐,从而导致个人利益至上、集体利益缺失的恶果丛生,最终在根本上是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培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团结奋进、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则是当代大学生应对各种不良现象的必然要求,“尊师重友、守法诚信、开拓创新”是从伦理层面上对当代大学生民族性的操作性伦理要求。

同时,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正确引导教育工作。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深入开展网络舆论斗争,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校正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环境的净化力度,要进一步深入社会实际,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引领网络发展,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及党的思政方针、路线和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要以民族优秀文化实现网络文化的智力支撑,要用科学的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念,发扬社会主义文化特色,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结合学生的思想现状,勇于开拓创新形式,从容而有目的的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和良好的网络服务,使学生深入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熏陶。高等学校的有关教师掌握网络文化发展的最新特点,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理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最后,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中要注重个体优秀品质的完善导向。在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继续发展的基石。由俭到奢易,由奢到俭难;淡薄明志,宁静致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道酬勤,身体力行;谦受益,满招损等等是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的文化内涵,并且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挑战的必要的理论支撑。我国目前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我们国民的俭奢水平、勤懒状况、谦骄态度在根本上决定我们的道德、知行、能力等等方面所能达到的境界,而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个体修养的加强可以在根本上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俭以养德、勤以重行、谦以修能”是从理想层面上规定了当代大学生民族性的理想性实践目的。

四、结语

习近平强调:“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他们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总体需求,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上的具体体现。新的时代,需要更多志存高远、胸怀理想的新青年,需要更多埋头苦干、踏实笃行的新青年。广大青年要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进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1]李延明.共产主义是全球化的必然[J].当代思潮,2001,(5).

[2]房 玫.关于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3).

[3]李尚志.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整合的紧迫性[J].党的建设,2007,(2).

[4][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5]董金明.关于经济全球化两种代表性理论范式的比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5).

[6]李慎之.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价值认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4).

[7]纪玉祥.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6).

[8]刘 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问题[J].哲学研究,2007,(5).

[9]程惠霞.全球化、民族国家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6).

[10]叶险明.对全球化的一种主体性思考[J].哲学研究,2007,(2).

[11][澳大利亚]尼克·奈特.对全球化悖论的反思:中国寻求新的文化认同[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

[12]马振清.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

(责任编辑:胡乔)

The plight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ANG Yuan-zhi,GU Jun,WEI Zhong-ming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Jingzhou 434020,China;Yangtzeu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China;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60,China)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t face with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spirit,the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ism become the game a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ust face. The degree of awareness,accredit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decision 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at the root. In order to practice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t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ust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globalization of capital,fully develop the Chinese fine traditional values,and choice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 character, so as to be better ab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roces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rect values and good behavior.

globalization, national, socialist core values

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工作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课题(2016DJB005)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6JZD040)阶段性成果

2017—02—13

张远芝,女,讲师,硕士,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谷军,男,讲师,硕士,通讯作者,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忠明,男,副教授,博士,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G643.1

A

2096- 3130(2017)04-0130- 05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4.027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中华民族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