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3-11 06:33赵娜娜
兰台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图书农民图书馆

赵娜娜

(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 咸阳 712082)

我国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

赵娜娜

(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 咸阳 712082)

我国脱贫攻坚背景下,乡村图书馆在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使其从精神层面根本上脱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国家扶贫攻坚工作为背景,通过分析乡村图书馆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指出乡村图书馆要作为图书馆事业的一部分来长期发展,必须要做到资源广泛配置,多形式办馆,并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扶贫 乡村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乡村图书馆事业

经济贫困往往被作为乡村贫困的标准,其实这只是表象,其背后的主要根源是整体文化的缺失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这也正是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要实现全面脱贫,文化扶贫必不可少。图书馆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乡村文化环境的改善提供支撑,因此发展乡村图书馆事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1.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需求。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要求里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内源扶贫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1]可见,扶贫开发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标志,是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是否具备了内生发展动力,只有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其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这里的内生动力即农民的内在文化素养。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我国乡村,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劳动力贫困发生率为7%~8%;而文盲劳动力的贫困发生率则达到21%,可见农民致贫和返贫率与其自身的文化水平息息相关[2]9。乡村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层单位,在弥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实现全民教育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要完成十三五规划既定目标,早日实现脱贫,乡村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必不可少。

2.新时期新农民继续教育的需求。在我国,文化扶贫工作伴随着我国扶贫工作而开始,但是文化扶贫工作重点一直在基础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知识结构,从最初的农民知识人口20%以下到现在新型农民知识结构达到80%以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农民的知识结构改变,文化素质提高,与之相应对阅读的需求和求知的欲望也在不断地增强。然而在农村,除了学校之外基本没有其他的文化机构,所以我们新型农民在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就基本与知识脱离。乡村图书馆的设立,形成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恰恰能解决这一知识脱节的问题,可适当满足农民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

3.农村良好文化氛围的需要。2015年我国贫困人口识别过程中发现,贫困人群多为“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等、靠、要”心理的人,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农民争当贫困户,贫困户认定优亲厚友的现象。因此贫困地区要脱贫就首先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解决其自身的内核动力问题,所以建立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老一代的消亡和年轻一代的逃离,乡村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改变,邻里间互帮互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理念如今也荡然无存。农村文化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功利主义的盛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赌博横行,人际关系淡薄。人们盲目的追求着城市生活,造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乡村整体文化环境的调整和改善[3]3。正如原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柳斌杰所说:“建设一个图书室,就是开启一扇传播知识与文明的窗口;举办一次读书活动,就是创造一次求知、求乐、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4]乡村图书馆的建立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整体文化氛围,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帮助乡村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

二、现阶段乡村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资源形式单一。我国乡村图书馆发展初期对其的要求是:每个村有一个书屋,书屋配置标准为图书1500册,期刊30种,音像制品100种,以及具有相应阅览条件。但实际在大部分地区,尤其西部地区,很多乡村还没有图书馆,有的也只是几百册图书加上一两个书柜构成的角落,或是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屋,只能称得上是藏书室,无法作为图书馆事业来发展壮大。乡村图书馆规模小,资源形式单一,供给与需求断层是乡村图书馆迟迟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在我国乡村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主要来自政府一次性拨款、社会捐赠和当地自筹。由于政府拨款是一次性的,无法保证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后续发展,且采购图书类型单一,多集中于种殖、养殖类的书籍及党政类的图书;而社会捐赠由于力量有限,捐赠的也多是本单位无人问津的旧书或是过期的期刊,出现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象,无法满足村民多样化的文化信息需求。甚至有农民抱怨所谓的乡村图书馆无非是城市废弃图书的回收站。

此外,乡村图书馆的资源也仅限于图书,新科技、新理念跟不上。图书的内容大多数局限于农业科技相关知识,不能完全普及,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各类型的文化学习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网络信息的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农民最直观、最愿意接受的知识、信息获取途径,图书基本被忽视。

2.不受重视,形同虚设。随着2006年“乡村图书室”建设工程推广以来,我国的乡村图书馆遍地开花,一个个挂牌的“乡村图书馆”成为了基层文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价的指标,却很少去考虑它真正存在的价值。基层整体文化氛围不高,对图书馆认识的不足,使得乡村图书馆成为摆设,可有可无。并且在每年有限的经费里,图书馆这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化配置也最容易被忽视。乡村图书馆利用率低,长期大门紧锁,书架铺满灰尘已经是乡村图书馆的常态。

农民习惯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思维和耕作方式,对文化知识认识不高,信息敏感度不强,空余时间的活动也多为看电视、打牌、打麻将,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风气,对图书馆的认识也自然不会太高。很多设有图书馆的行政村,村民根本不知道本村有这样一个场所,知道的也总认为图书馆是村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图书馆未深入到村民的生活当中,自然也成为了摆设。

3.缺乏统一管理及财政支撑。近年来,跟随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而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乡村图书馆,却往往缺失和被忽略。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没有上去,造成返贫队伍源源不断。

目前我国乡村图书馆还没有被列入国家公共图书馆事业体系里,其发展主要还是依靠捐助或民营。资金得不到保障,致使很多乡村图书馆图书更新换代慢、老旧,无后续发展,所谓的图书馆成了一种摆设,有的甚至倒闭。此外,乡村图书馆由于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业个体,没有固定的人员和资金支持,多依附于村委会,管理人员也多由村委成员兼职。没有相应的资金报酬,兼职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村委成员抱怨太忙,没时间管理,其他村民没有利益则不会接手。这也造成这一无直接经济效益的文化站被忽视。

乡村图书馆得不到统筹规划和管理,导致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停滞不前,人们的积极性不高,对图书馆的长期发展不予考虑,新的理念和服务无法跟进,乡村图书馆面临的只有倒退和消亡。

三、改进措施

1.资源配置广泛化。我国乡村文化发展初期,乡村图书馆多以“农家书屋”来发展,目的是为了满足农民“有书可读”的需求,但是随着文化信息的迅速发展,农民对知识信息十分渴望,但对纸质图书似乎并不感冒。所以,建立一个乡村“综合性的图书馆”成为新时期乡村文化发展的重点。

首先,资源配置要体现广泛化、多样化。在资源内容方面不能只局限于农业科技知识,要广泛化配置资源,让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农民都能阅览到适合自己的图书资源,内容要积极向上,富有指导性、实用性,要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资源形式方面,乡村图书馆可适当配置一些包括党政教育、科学技能、文化娱乐等的光盘、磁带类资源;还可通过连接网络数字资源,满足群众实时的各类型的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获取需求。此外由于智能手机和微信技术的全民普及,乡村图书馆还可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发布党政信息,村务通知提醒,还可定期收集整理一些村民感兴趣的知识信息进行推送;此外,还可以推荐村民关注一些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实现网络资源的实时获取。

当然,以上所讲的广泛化和多样化要适合各个地方的特色,不能一刀切,一味地追求广泛与多样,毕竟人力财力有限,因此乡村图书馆资源的配置还应考虑地方特色,甚至本村的一些实际情况。比如,对于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村落,应重点考虑民族特色资源的配置和推送;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即文盲较多的村落,可以考虑多配制音像、视频资源;对于各类疾病频发的村落,可多配制推送一些相关的医疗防御知识等等。

2.办馆形式多样化。众所周知,乡村图书馆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壁垒就是用户的缺失。乡村图书馆大都有固定的服务对象,但如何让这些服务对象走进图书馆,享受图书馆带来的乐趣,成为图书馆界头疼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相应的文化素养、信息敏感度也是比较低的,因此乡村图书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在开展传统图书阅览及外借服务的同时,通过多形式、多样化办馆来吸引读者。

首先可以将乡村图书馆作为村民继续教育的场所,通过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知识讲座、开展夜校学习班等将村民吸引到图书馆。其次乡村图书馆还可以作为乡村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过各类党政培训、学习,国家时事政治的及时播放,思想政治交流座谈等,发展、培养和提升村党员队伍,吸收新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党员队伍当中,通过党员带动集体,从而有助于带动全村思想政治文化水平。最后,乡村图书馆还可以作为农民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可以定期进行一些影视展播,开展一些书画作品展,知识竞赛等,提高农民知识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此外,乡村图书馆由于其规模小,所以有更好的灵活性,可以灵活办馆。陕西省三原县为了吸引村民的目光,将乡村图书馆搬到了大街上,通过四轮驱动的“流动图书车”将图书搬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江西省兴国县凤凰村的“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更是成为乡村图书馆办馆的一大创新,服务站不仅能读书,还能卖土特产,深受村民的欢迎[5]。“农家书屋+电商”服务模式,有效地实现了经济和文化效益的融合,在实现农民经济增收的同时,农民文化素养也得到提升,有助于最终实现经济文化同步走。乡村图书馆还可在寒暑期通过组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农民农忙的时候,孩子们也有了一个安全良好的文化娱乐场所。乡村图书馆发展新模式的创新将会给乡村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

3.将乡村图书馆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我国乡村图书馆建设,多是由社会捐赠或地方自主办馆,国家支持也只局限于初期的一次性投入,很多时候,图书馆成为了基层建设的一种任务指标。自主办馆的弊端在于,本身农村文化信息意识不强,这就造成图书馆建设的盲目和义务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应付上级检查,而不去考虑其后续的发展。乡村图书馆发展,必须要政府主导,并将其纳入图书馆服务体系当中,形成国家、省、市、县、镇、村逐级结构体系的办馆模式,这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向基层的快速延伸,图书馆新的发展理念及服务模式也能够随时跟进。

乡村图书馆纳入国家图书馆服务体系,使得乡村图书馆的发展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作为图书馆体系的一员而共同发展。首先,乡村图书馆可以享受文化部门每年的定额拨款,也可根据其发展需求申请资金支持。其次,乡村图书馆在人员配置方面也有了保障。初期的乡村图书馆很难吸收高学历人才下基层担任图书馆员,但现有馆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有了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基层也有了自己的主力军,可以配合图书馆发展好基层图书馆事业。此外,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有专门的人员配置,而乡村图书馆基本只有一人,无法完成全面的信息推送、活动宣传等工作,这就需要有上级部门的统一协调和管理,平级部门的互相帮助和协作。纳入体系有助于,图书馆界发展的实时延伸,以及全国范围的全面覆盖。图书馆界掌握着图书馆事业最前沿的东西,新的东西能最快最好地延伸下来,这才实现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步走。

总之,乡村图书馆要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来发展,要作为图书馆事业的分支长期发展下去,在乡村这片阵地开枝散叶,文化渗透,帮助农民从精神层面根本脱贫。

[1]人民网-人民日报: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EB/OL].[2017-04-09].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409/ c40531-24853597.html.

[2]汤曼,王秋云.构建面向农村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2).

[3]张文斌,侯馨茹.乡村文化自信的缺失与培养路径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

[4]柳斌杰: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文化权益[EB/OL].[2007-06-30].http://www.zjcnt.com/content/2013/07 /09/1221.htm.

[5]江西探索“农家书屋+电商”文化富民创新农家书屋服务新模式[EB/OL].[2016-08-11].http://www.zgnjsw.gov.cn/booksnetw orks/contents/406/302514.html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4.20

赵娜娜,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G258.23

A

2016-09-03

猜你喜欢
图书农民图书馆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去图书馆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