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彰显理论自信
——评邹宏如教授等著的《理直气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2017-03-11 09:36易显飞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特色科学理论

易显飞

(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国社科院 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732)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彰显理论自信
——评邹宏如教授等著的《理直气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易显飞1,2

(1.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国社科院 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732)

邹宏如教授等著的《理直气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一书,是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力作。该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发展、科学内涵、独特优势、时代价值、自信误区以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彰显理论自信的六大维度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作出了全面、翔实、科学的诠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何独特的品格与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有何误区?我们又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最近由长沙理工大学邹宏如等撰写、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理直气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2016)一书,立足于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紧密联系时代背景,直面上述核心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科学内涵、独特品格与优势、时代价值、理论自信的误区以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彰显理论自信六大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做出了较为全面、翔实和科学的诠释。这部著作紧扣时代,研究内容较为新颖,对我国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个体三者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本书在开篇总序中首先对四个自信做出了总体把握与基本定位:“从来源上说,‘四个自信’是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源于对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的自信;从地位上说,‘四个自信’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从结构上说,‘四个自信’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1]1-2此后,本书在前言中对理论自信的地位与作用展开了详细论证,书中指出:“理论就是旗帜,旗帜指引方向。我们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就能够坚定不移地将理论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就能够对中国梦的实现发挥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方向指引和方法导航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更加明确、更加坚定、更加充满信心。”[1]8-9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渊源与发展”的进一步挖掘

作者从“乌托邦”幻境到“科学社会主义”蓝图、从社会主义“理论模态”到“实践模态”、从社会主义“固态模式”到“特色模式”的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历史转换,追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渊源。本书指出,“乌托邦”即空想社会主义,它体现了早期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以及他们在理论上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反抗,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应时代之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解决了反对资产阶级的工人运动急需科学理论指导的问题,完成了人类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由社会主义“理论模态”到“实践模态”的飞跃。社会主义的“固态模式”指的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行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模式”。

基于此,本书视角转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设想与实践,深入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其他人类优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总结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有史以来最“经典”的设想。列宁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俄国的现实国情,实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斯大林在新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创建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支撑,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最后,本书聚焦于我国党中央领导集体走出的一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特色”之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艰难探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直至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

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经历了如上所述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并践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等几个阶段。这样,作者通过深入了解并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厘清了它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这对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渊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品格与优势”的深层次思考

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已有不少成果问世,但是整体而言,还具有进一步探讨空间。《理直气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视域,此书对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的研究较为系统,为我们了解该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作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探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仅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且内含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脉相承的理论。本书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理念:一是注重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二是强调科学发展与民生优先;三是推动富裕文明与社会和谐;四是关注公平正义与民主法治。书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创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推进民生优先发展等。这些先进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凸显出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向和趋势。

本书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但有着其独特的品格。作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独特品格包括:时代性与开放性、科学性与真理性、传承性与创新性、人民性与实践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它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最广大人民的需求,适应中国的发展状况与时代的进步要求,这些独特的品格是对中国现实的客观反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优势,作者认为具有如下几点:一是科学向度优势,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理论的彻底性与科学性;二是价值取向优势,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崇尚人民主体价值观;三是实践精神优势,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四是认识方法优势,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五是态度立场优势,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秉承人类自由解放学说并加以科学论证。总之,作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品格与优势”的思考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刻。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代价值”的合理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作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阐释、规范、引领方向和创新的功能。

本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和回答了三大基本问题:首先,阐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释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释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1]209-210,213。本书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最基本的规范,这就是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1]215。从作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释功能、规范功能、引领方向和创新功能的相关观点,可得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结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造,它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传承、中华文明的当代凝练、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创造与现实根据等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必要性。书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承,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1]2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已经被实践证明的,关于建设、巩固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亦是中国现实的必需与抉择。最后,作者理论结合实践,阐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与丰富,具有时代性,富有创新性,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属于中国的理论,在空间上也是属于世界的理论,在时间上属于时代的理论。作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代价值的论述,逻辑清晰而不枯燥,用真实的历史事件与生动的现实案例将人们引入理论的殿堂。

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误区与问题”的全面审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理论自信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本书从防止态度上的误区、澄清认识上的误区、防止思潮上的误区以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四个方面来分辨理论自信,积极应对错误的理论思潮。书中指出,目前在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上存在两大错误倾向:一是盲目悲观、自暴自弃的“理论自卑”;二是盲目乐观,狂妄自大的“理论自负”。又如当前在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存在着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和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两种认识上的误区[1]271,278。这些错误认识根本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乏理性客观的理论态度造成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理论自信也经受着崇洋媚外的“西化思潮”与厚古薄今的“儒化思潮”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的广泛影响,这些错误的思潮干扰社会秩序,扭曲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不仅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挫折的最主要根源,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主要障碍。此书较为深入地厘清了这些理论误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社会思潮汹涌跌宕,面临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作者认为在新时期新阶段理论自信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诸多与之相关的关键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问题;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努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自言自语、自娱自乐的范式,扩大话语权和影响力;摒弃对西方话语体系的“理论他信”等。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对现实问题的强烈关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标志,是提升理论感召力,增强理论自信心的着力点。从著作相关论述中我们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适应中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和大众化要求的理论,是在面向中国新的实际,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凝练出来的新的理论内涵,进而发展成为新的理论体系,从而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心。

没有扎实的理论建设,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党就不可能成就今天这样的伟业。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笔者相信,这部拓新之作将对学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一定的助推与提升价值。

[1]邹宏如.理直气壮——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Abstract:On Socialist Theoretical Confid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y professor Zou Hongru and othersis a profound work on the exploration of Socialist theor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s work gives a complete and scientific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confidence from six dimensions:origin and development,scientific connotation, unique advantage,value of the age,misunderstanding of confidence and showing confidence in the revival process of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oretical confidence;great revival

[责任编辑:罗 昂]

Showing Theoretical Confidence in the Great Revival of Chinese Nation Process:On Socialist Theoretical Confid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y Professor Zou Hongru and Others

YI Xian-fei

(1.Changsha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 410004; 2.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ofPhilosophy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

D64

A

1674-831X(2017)04-0104-04

2017-06-21

易显飞(1974-),男,湖南醴陵人,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特色科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完美的特色党建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