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引领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科学转换

2017-03-11 11:34门元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3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工作

门元元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46)

在近期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强调了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正处在与社会接轨的大学生群体的教育,更应全力贯彻十九大中党的教育方针,加快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科学化进程,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积蓄后备力量。但在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发展的现状中,这一教师群体面临的矛盾和压力与日俱增,教育改革下高校扩招导致辅导员素质参差不齐、发展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使得高校的学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于时代要求。因此,促使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科学化的转换迫在眉睫,着力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1 当今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分析

第一,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在高校中,普遍出现的一个现象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少,辅导员对学生的关怀意识不够强烈,树立过高的威严以至于学生畏于与其接触,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生疏,感情淡泊。长此以往,辅导员不能及时的掌握学生信息,管理效率低下。并且由于教育的改革和学校扩招,辅导员队伍参差不齐,这就导致部分能力和经验不足者也工作在第一线,给辅导员工作模式科学性的转换增添了困难。

第二,学生对辅导员工作配合的积极性降低。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不配合。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的“功利心理”突出,对于“有好处”的活动和工作趋之若鹜,而对于普通的活动则兴致了了。同时,学生工作中学生干部的良好待遇也使得大批的学生争抢干部职位,对于没有职位的学生,活动的开展好似与他们无关,积极性低下,这种种错误的观念都阻碍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2 工作模式科学性转换的措施

第一,辅导员群体要培养科学的工作理念。一是感情、榜样式教育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教师是学生在这个“家”里的监护人,辅导员对他们不只有管理,还有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所以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不能一味地采用命令、规则类的方式,应该采取情理、管教结合的方法。在平常生活中,辅导员应尽可能多的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配合工作的积极和热情。同时,辅导员在教育管理学生时,还要以身作则,以自身为学生树立榜样,获得学生的信服,从而促进工作的开展。二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学生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主体,因此要尊重学生的这一主体地位,具体表现有很多,在此以因材施教、德育为先为例。自春秋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至今历经千载这一理念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新时代背景下文化更加多元,学生的思想更加个性,发展方式也更加多样,各高校辅导员应深入学习这一理念,尊重学生性格、能力、家庭等方面的不同,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做到因材管理、精准管理、科学管理。在党中央的十六号文件里说到,“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未来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第二,加强工作模式创新,紧跟时代潮流。一是及时总结反思,巩固工作成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开展工作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中,反思和总结不可或缺。现存的工作模式亟待科学性的转换,在此关头,反思和总结有助于发现和纠正错误,积累经验,以确保工作模式转换的顺畅。二是着力于辅导员工作新模式的科学构建。年轻人是一直走在时代潮流前端的,当今的年轻人更是突出表现着时代的特征,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新潮,追求奇异和时尚,生活节奏快捷有力,对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他们在其中找不到自己所追寻的新鲜和多样,所以只能逃离和摈弃。面对这一现状,各高校辅导员必须对旧有的工作模式进行转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确保工作的长远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队伍要坚持现有的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方法,广泛的学习其他学校甚至是其他民族教育方法的优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创新和实践,构建科学的工作模式。三是与当下热点相结合,促进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现在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思想也在时刻变化,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辅导员群体应该主动地适应社会的变革,转变落后、保守、单一的思想,培养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多样性的思维,努力寻找顺应现代化潮流的工作方法。要注意工作方法的技巧,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首先是要赢取学生信任,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用的方法引导,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是当下的热点,在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创新上,这是很具有开发价值的一个工具。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群体是活跃于网络的主体,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没带现金有支付宝,迷路了有百度地图,无聊了有腾讯微信,饿了还有美团外卖,几个App填补了他们的生活,出门手机不能忘,没钱不能没流量,所以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利用互联网管理学生是大势所趋。网络是一个相对活跃开放的空间,学生可以轻松的与辅导员沟通,在依托互联网开展活动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其中,促进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1] 赵长明.中国侦查制度特异性及侦查制度改造[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05)

[2] 赵长明.交往行动理念下的学校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20)

[3] 赵长明,唐学亮.高职院校大学生三生教育路径研究[J]才智. 2012(23)

[4] 刘俊峰,王晓珊.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协同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1)

[5] 赵君,张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3)

[6] 邱柏生,刘巍.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7] 赵长明.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5(09)

[8] 赵长明.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教育[J]长江丛刊.2017(18)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想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不工作,爽飞了?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选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