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传统村落文化的心理传承

2017-03-11 12:33
文化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村落福建省福建

陈 莹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福建 宁德 352100)

【文化视点】

福建省传统村落文化的心理传承

陈 莹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福建 宁德 352100)

福建省传统村落文化包含着多样的文化源流与多彩的人文魅力,然而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却面临诸多难题。为此,只有坚定文化自信,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调查,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以人为本,积极调动广大民众参与;战略提升,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纳入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等,才能促使福建省传统村落文化的心理传承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福建;传统村落文化;心理传承

传统村落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质财富,更包含着村民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生存智慧。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开始逐渐落没。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基于人本发展理念,立足村民的心理传承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问题。

一、福建省传统村落概况

受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福建传统村落带有鲜明的人文地域风情、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彰显着别具一格的风采。福建省仍保存着一大部分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在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里,福建省便有73个村落列入其中。这些传统村落的历史文脉、传统民风、建筑结构等皆被保存的较好。例如,南靖土楼、廉村古堡等聚族而居、雄伟粗犷的村落;“尚书第”“九厅十八井”等规模宏伟、美轮美奂的大型府第;更有坐落山间丛林、倚筑幽谷河畔的民宿;还有那环山绕水、景致优美的民居建筑聚落等。[1]这些传统村落的存在不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更传达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福建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难题。第一,城镇化建设导致村落被过度开发。为了让传统村落赶上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福建省对原有的村落风貌存在过分改造现象,导致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部分村落已然失去传统的古风古韵,甚至完全沦为商业化。第二,村落的空心化现象。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村民搬迁进程的加快,村落户籍人口虽仍有多数,但实际上相当于空壳,其实际人口与户籍数不符。第三,文化保护意识薄弱。福建省部分地区领导及干部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相对淡薄,甚至认为其保护工作与自己无关,而是文物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所以对村落文化缺乏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此外,新生代村民的文化传承心理极为匮乏,致使许多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与历史风貌不断遭受破坏。

二、福建省传统村落文化价值

(一)多样的文化源流

作为中原汉人的迁居地,福建自西汉开始便被北方士族逐步开拓,入闽人士更于两晋、宋元时期达至高潮,所以福建也可说是客家人长期聚居之所。而随着汉人南迁福建,中原文化和当地闽越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并逐渐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又富有地域风情的新文化特色。此外,福建位于沿海地区,多山丘而少平原,陆路贸易实属不易,因此福建人民致力于海上贸易文化发展。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其引导着无数福建人走出内部封闭区,去不断开拓海外疆土,其足迹可追溯至整个东南亚、东亚等地区。[2]海上贸易的开展,使福建的文化呈现多元化,这极大影响了福建传统村落的建设。闽台之间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也强化了闽台间的相互沟通合作,两个地区文化交融频繁,互相影响。这些均为福建注入了新鲜的文化血液,并对福建村落文化历史的前进产生影响。

(二)多彩的人文魅力

福建省既是客家人长居之所,更是许多少数民族的祖居之地,如回族、高山族等。不同的民族为福建带来了不一样的民族文化特色和风土习惯,使得各民族之间相互联系、影响、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新文化体系。例如,回族人口大都是古阿拉伯人、波斯人等踏上海上丝绸之路,并驻扎在此发展的后裔,而现今,其生活方式与前人大有不同,既带有前人的生活习惯,又有其他方式融合在内,这皆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3]此外,深深扎根于福建传统村落中的民俗节日、特色小吃、民族信仰等数不胜数,如浔埔与惠安女的独特头饰风俗、闽南南音、高甲戏、木偶戏、石雕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不仅体现出独树一帜的福建文化传统,更彰显着福建人民内心对于古老文化的认同与发扬光大的渴望。

三、福建省传统村落文化的心理传承

福建省传统村落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系,既要守望村落文化的根本,更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发展、关注人文心理,从而推动传统村落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坚定文化自信,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传统村落是古人汇集劳动智慧结晶所创,蕴含着世代传承的民风民俗,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根据,可谓弥足珍贵。[4]落实好福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要坚定文化自信,基于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创造力、文化价值的自信感与重视感,发扬传承福建省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遵循因地制宜、文化遗产保护为先的原则,深入研究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从而推动福建传统村落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科学调查,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

福建省传统村落调查工作的展开应综合文字图像,以全面、系统地对传统村落中的原生信息进行记录立档,这既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完整性的有效措施,也为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组织与民间文艺家协会也应积极获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以推动传统村落调查工作的进行。[5]此外,调查工作更要深入人民内部,从人民的文化共鸣入手,将民众的心理传承共同记录在档,深度挖掘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情感,从而更好地制定出村落文化保护规划。

(三)以人为本,积极调动广大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现实生活中,农民把城市生活视为现代化生活的样板,旧房子与新房子并存的现实逼迫保护者或研究者要正视其背后的情感认同错位。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必须相携而行,必须坚持以人文本的工作导向,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为主,社会和村民共同参与支持的保护发展机制,从而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传承和保护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出主体性作用,并在科学整治传统村落生态环境、风貌格局的同时,让生活于其中的村民真正体验到村落文化的改革成效。

(四)战略提升,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纳入传统村落文化传承

我国农耕文明极为悠久,五千年的孕育,让村落这块古老的土地涌现出缤纷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而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文化的蓬勃发展,城市化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村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此,还需对传统村落文化于中华文明传承中的价值意义进行重新审视。将传统村落文化纳入中华文明传承中,并将其作为发展新战略,让传统村落文化与当代文明有机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6]此外,还要将传统村落文化纳入政治建设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丰富,并让其理论指导实践,从而推动村落文化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融入传统村落文化,还应注重历史文物古迹、古建筑等人文生态及村落景致、地域风貌等自然生态的保护,以建设出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之村。

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活的载体,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农民对传统居住空间的认同,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价值观都影响着农民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可以说,居住空间认同与传统村落保护关系密切,前者认同的不仅仅是现代化的生活,还有村落的历史记忆和祖先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因此,只有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群众共同参与村落的文化建设,坚持人本理念,才能让传统村落文化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1]丁智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基于缸瓦窑村的考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3-98.

[2]田慧.福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研究综述[J].艺术生活,2015,(2):60-63.

[3]陈莹.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分析[J].传承,2015,(11):138-139.

[4]庄学村,郑庆昌.哲学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中传统村落文化传承路径探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1):100-102.

[5]陈莹.基于农民价值观视角的传统村落保护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4):203-204.

[6]鲁可荣,金菁.基于文化自觉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路径分析——以月山村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13.

【责任编辑:周丹】

G122

A

1673-7725(2017)09-0016-03

2017-07-03

陈莹(1985-),女,福建闽侯人,讲师,主要从事社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村落福建省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那个梦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