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校”释疑

2017-03-11 13:17于全有
文化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竺可桢长官首领

于全有

【文化视察】

“长校”释疑

于全有

近来,随着电视剧《少帅》的热播,有关张学良的一些往事成为相关媒体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在有关张学良出任东北大学校长的一段往事钩沉中,笔者几次收到友人及同道后生对目前的一些相关材料中出现的“张学良长校”说中的“长校”之说究竟可不可用、到底该怎么解释的一些疑问。联想到几年前网上曾出现的有人对“长校”之说的疑问(见网易博客《感觉知识的匮乏,不明白“长校”的含义》),自感很有对此做一点儿诠释的必要。

“长校”(zhǎngxiào)之说,尽管在目前常见的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料库在线等检索系统及常见的一些汉语工具书中,尚未见到有该用法的记录,在时下的日常社会语言生活中也比较鲜见,但却是前已有之,不乏典例。特别是在近人的一些相关叙述中,时常会见到这种用法。例如:

(1)蔡元培长校十年,一半时间在外,与学生直接冲突较少,可也仍有金刚怒目的时候。(陈平原《老北大的故事》)

(2)隔了两天杨杏佛又来了坐谈一晚,说东南大学(就是以后的中央大学)正在闹行政的纠纷,两不相让,最好请元任出来长校,对两面朋友都说得过去……(杨步伟《杂记赵家》)

(3)对竺可桢长校浙大时期的科技人才思想与实践进行研究,能够促进我们对该时期浙江大学崛起的内在原因的探究,深化对这一时期浙江大学校史的研究。(王琎《试论竺可桢长校浙大时期的科技人才思想与实践》)

(4)张学良长校(东北大学汉卿会馆展板标题)

从上述用例的语境及所涉及人事的相关实际历史状况上看,尽管历史上蔡元培确实做过北京大学校长、赵元任当年的确有人希望他出来做东南大学校长、竺可桢确实做过浙江大学校长,张学良也确实做过东北大学校长,但这当中的“长校”的意思,却不可能是似是而非的带有名词性特征的“长官”“校长”之义,因为这与“长校”所出现语句的上下结构特征及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合:“蔡元培长校十年”“元任出来长校”“竺可桢长校浙大”“张学良长校”等明显地分别都是一个带有动词性特征的结构,如果将“长校”理解为是名词性的“长官”“校长”之义,不仅与原语境所体现出的动词性结构特征不合,而且也势必会造成上述语句结构的表意分别成了“蔡元培长官/校长十年”“元任出来长官/校长”“竺可桢长官/校长浙大”“张学良长官/校长”等不伦不类的状况。

理解把握“长校”义的关键,不在于这当中比较好理解的表示“学校”义的“校”,而在于对这当中的“长”的意义的把握。

“长”的义项中,本有带有动性特征的表示“为首领”“做长官”之义(参阅《汉语大字典》)。《庄子·山木》曰:“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这当中的“长”,即“为首领”之义。《战国策·楚策一》云:“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这当中的“长”,也是“为首领”或“做长官”之义。

实际上,“长校”中的“长”,即是“为首领”“做长官”之义。“长校”即是“为学校首领”“做学校长官”,亦即“做校长”。准此而论,“蔡元培长校十年”“元任出来长校”“竺可桢长校浙大”“张学良长校”等语句结构所表示的意思,自然分别是“蔡元培做校长十年”“元任出来做校长”“竺可桢在浙大做校长”“张学良做校长”。这和“长校”在上述用例中所体现出来的语句的上下结构特性及意思等,也是完全相契合的。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王 崇】

猜你喜欢
竺可桢长官首领
求是前行的竺可桢
雁首领的信
明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册封及其演变
胡适与竺可桢打赌
胜利者
A house in the sky
脑筋转个弯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
唯一的关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