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展高职院校特色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2017-03-11 13:17
文化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特色化柳州校园文化

黄 新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文化与教育】

后发展高职院校特色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黄 新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后发展高职院校受发展基础薄弱、发展资源先天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尤其需要优先考虑特色化建设。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通过特色定位、改革专业设置、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等几方面,阐述后发展高职院校特色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后发展;高职院校;特色化

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后发展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凝聚特色,错位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纲要》强调了高等院校特色化建设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后发展高职院校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源压力日益加重,需要寻找并建立自身的特色发展路径,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特色发展受到众多后发展高职院校的青睐。特色发展有利于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后发超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笔者认为,后发展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建设应抓好特色定位、改革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一、根据院校自身特点,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地方特色,科学定位学院特色

科学准确的特色定位是高职院校特色化建设中制定规划、调配资源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只有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根据院校自身的特点,结合院校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地方特色对学院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1],才能在特色化建设的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以特色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从而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促进学院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推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虽然是一所转型只有十年的后发展高职院校,但它拥有着七十多年的师范教育历史和十多年的留学生教育经验,而且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所在的柳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柳州市及市辖六县包括有壮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仫佬族等48个少数民族,民族传统文化深厚。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提出:“高职院校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在此背景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把打造“有鲜明特色、有民族传承、有国际视野、有创新服务”的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作为学院的发展定位,把打造“国际化与民族化两化并进”作为学院的特色定位,这既符合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有助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依托地方支柱产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打造高职院校特色

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的教育形式,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建设具有推动和支持作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只有主动适应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适时优化专业结构,提前预测经济动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使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同步[2],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销对路。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民族地区要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的要求出发,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着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强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能力。”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所在的柳州市以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需要当地高职院校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直接影响着在柳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因此,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根据柳州市支柱产业的结构和民族文化浓厚的特点设置专业,紧扣地区支柱产业发展结构,围绕地区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趋势,以服务柳州汽车产业为目的设置了能与之适应的主导专业,并以此作为重点专业而建设。该校与上汽通用五菱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成立了上通五海外汽车学院,同时加大了对上通五配套企业的服务力度,开发符合支柱产业及其配套企业的专业和课程,为上通五印尼基地及其配套企业、柳州市的支柱产业培养出了拥有高端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推动柳州市的汽车产业走向了国际化,更加凸显了学院的国际化特色,同时,也提高了该校的社会地位和招生吸引力,成为广西发展最快的高职院校之一。

三、重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学院的特色化建设

高职的特色化建设,实质上也是内涵建设。高职院校的特色不仅体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上,也体现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管理方式和校园文化等方面,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特色化内涵建设的核心,是直接显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要素。因此,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建设,应首抓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的调整。特色化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应服务于学院的特色化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的研究制定,开发与之对应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扩大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软实力。”而国家教育部、国家民委、文化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则提出了“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发挥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民族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等重要指导意见,是在职业教育领域首次将民族文化传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见高职院校在民族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紧紧围绕“国际化与民族化两化并进”的特色,开展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挖掘、开发了一批具有国际化或民族化特色的课程或教材,开设了国际化、民族化的选修课程,把民族歌舞、民族技艺等民族文化融入课程内容,将国际化的技艺、标准、文化嵌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教学突显学院的国际化、民族化特色。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素质养成,夯实高职院校特色根基

校园文化是学院精神和学院品牌的重要体现,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传统的集中体现[3,4],是学院发展进步的灵魂,是推动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活力之源。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形成,有利于增强校园人文氛围,提升师生精神境界;有利于形成优良教风学风,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建设应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结合学校特色综合设计、建设,在学生活动、学校标志、校园环境等各环节中融入学校特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素养的养成,从而夯实高职院校的特色根基。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突出“国际化与民族化两化并进”的特色,在运动会中开设了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在文化艺术节中增加民族歌舞和民族技艺的表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在校园环境建设和学院标志设计中也植入了国际化和民族化的元素,使具有国际化、民族化的文化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整个校园中,感染师生,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提高学院的影响力。

[1]亢雄,白炜.高职院校发展定位及特色化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7):70-71.

[2]王昊.地方高职院校的特色创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5):19-22.

[3]石建梅,丁建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职教通讯,2014,(26):1-2.

[4]徐令.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20):27-29.

【责任编辑:周 丹】

2017-01-03

黄新(1973-),男,广西田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管理研究。

G718.5

A

1673-7725(2017)03-0129-03

猜你喜欢
特色化柳州校园文化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语文教师班级特色化管理“四法”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