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慧党建在基层组织的战略思考与路径探索

2017-03-11 14:4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智慧党员建设

李 先 李 薇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模式,开启时代新的面向。关于智慧党建在基层组织的战略思考与路径探索,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饱含丰富的现实意义。

1 习总书记对智慧党建的批示

十七大之后、十八大以来、十九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论述。

习近平同志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智慧党建的本质要求,并为进一步落实智慧党建指明了科学化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2017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贺词中写道:“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为经济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重申他在第二届世界经济大会上,提出的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四项原则”、“五点主张”。

习近平同志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让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要求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

由此可见,忽略智慧党建工作,放弃与时俱进的工作手段与先进便捷的工作方法,不采纳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基层党建工作将遭受重大挫折。智慧党建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新手段、新方法、新工具。互联网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员教育,全面服务党员,提供了有力抓手。

2 智慧党建各地经验分享

纵观各地的经验,纷纷将互联网引入党建工作,达成智慧党建就是高人一筹、快人一拍的共识,不断摸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模式。扬州大学刘怀玉、刘诚提出一体(党员主体地位)两翼(思想道德建设和科技建设)稳定的能力结构。将党员的主体地位比喻为龙头,思想道德建设和科技建设比喻为两翼。龙头强、两翼稳;两翼强,龙头活。[1]

宁波市江北区构建集卡、系统、网站、地图和手机“五位一体”的“江北智慧党建”平台。[2]该平台囊括一张展示地图(党建三维地图)、三大支撑系统(党员IC卡、手机党建信息和互联社区网络)、五大平台(网上 E支部、网上学院、党员动态管理系统、党员服务在线系统和党政网上接访平台)。[3]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从网上民主评议为突破口,打造一套“一个平台(民主评议信息化平台)、两类对象(党员和党支部)、三重保障(人员、技术、制度)、四个环节(网上评议 -数据分析-查摆问题-改进落实)”智慧党建系统。[4]

从以上三个颇具代表性的智慧党建案例,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平台,“互联网 +党建”乃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智慧党建植根主体特点。无论是扬州大学、江北实验,还是清华大学,智慧党建的立足点、出发点以及归宿点均围绕党员展开。技术手段是支撑条件,从主体而来,回到主体而去,方是智慧党建的宗旨与目的。

二是智慧党建体现集成特色。从内容而言,江北区智慧党建全面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从服务对象而言,智慧党建服务对象辐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动,实施全天候感知,对党员群众的需求进行全天候记录。从功能而言,智慧党建作为全新的党建工作模式,除了常规性拓展党建阵地、扩大党建影响力、提供党建工作效率之外,还肩负实时的物联感知中心、全面的互联互通中心、整合的智能分析中心、科学的扁平管理中心四大功能。换言之,智慧党建非另起炉灶、重铺摊子,而是从“点上创新”实现“集成创新”,对已有的党建信息化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有效地将之前分散的网站、党员IC卡、信息管理系统、手机党建信息系统等载体对接,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手段,打造多方协同、无边界、融合式新型高效的智慧党建平台。

三是智慧党建与现实空间同步推动。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说过“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要扎根群众,走进群众,智慧党建代表的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两种空间都不放松,虚拟化、实体化两种手段都要过硬,只有保持同步推动,同行并轨,才能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3 管理学院智慧党建路径探索

3.1 服务对象

服务两类群体,43名教师党员和26名90后学生党员。目前下设5个支部,特设由学生技术骨干、支部书记、委员等联合组成的智慧党建工作组。针对网络时代党员生活习惯、职业属性等,通过党建微信、互联网平台,定期推送党建信息、组织学习榜样模范、组织学习讨论、网上答题竞赛,业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党建人人知、事事晓。

3.2 技术手段

智慧党建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机等手段,实现党建跟踪管理、在线提交心得体会、在线做题答题、党费收缴等,提高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信息集成化管理,智能分析,增强信息互通性和精确性,避免传统人工操作造成的随意性,减少错漏率。平台充分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社交新媒体,展现网页、视频、全景等现代技术优点,生动灵活地展现党建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促进党员随时学习,即时交流。

3.3 具体路径

智慧党建的实质就是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党建信息收集、传播、反馈、沟通等领域进行创新拓展。关键在于信息点的及时传递,让信息流实现多回路运转。举例而言,党建课程学习及考试这一内容,可通过后台监控,每一位党员学习时间点、学习时间长短、做题时间点、做题时间、错题等,生成学习及考试评价报告。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动态实时感知和采集,即可考察该名党员在此内容上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的效果。通过信息技术后台管理,实现上级党组织完成对下级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借助微信群、学习社区,党员针对学习内容,即时交流学习方法。围绕考试,传递学习资料,分享考试心得,实现同级之间沟通无障碍,保障主题式学习的深入性,培育学习型社区,培养学习氛围,增强党员的归宿感,提升学习的荣誉感与成就感,促进共同进步。

网络手段的复合性促进上下左右各个层面,各个系统之间党建信息纵横贯通、互联互通,使得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组织与群众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在线连接,促进互动协同,完成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飞跃。

智慧党建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创造了新机遇。但当前对智慧党建的人力、物力投入还不够,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智慧党建平台还需进一步搭建夯实,方能实现党建系统资源整合,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的全链接。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没有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系统。系统皆因人而起,因势而导,因时而变,因需而为,手机、多媒体、电脑等仅是载体,学习型政党社区方是建设的关键,线下活动仍是主要抓手。智慧党建的建设需紧密植根广大党员,根据时代变迁,技术革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智慧党建,以期保持该模式的先进性,路径的畅通性,完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

[1]刘怀玉、刘诚.从思想建党到文化建党的现实转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6:65.

[2]夏行、方永军.网络环境下“智慧党建”的理论模型构建及实现路径[J].领导科学,2011,12:40-41.

[3]夏行.论“智慧党建”的“江北实验”及其发展战略构想[J].领导科学,2013,3:39-40.

[4]张小平、钱婷、任怀艺.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研究生党员网上民主评议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23-24.

猜你喜欢
智慧党员建设
我是党员向我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