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策略

2017-03-11 14:46黄俊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8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黄俊敏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南安 362332)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异军突起,走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处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教育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思想层面的变化常常难以预料,很多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高校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进而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提升思想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大学生在学期间获得先进思想的启迪,进而为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坚定信念,增进勇气。

2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新媒体以风起云涌之势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高校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大学生来说,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改变。新媒体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信息传输效率高,信息量大,而且互动功能强。学生借助手机或者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即可时刻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参与互动交流讨论[1]。这种信息交流模式下,大学生会接受丰富的思想注入,其中既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也有可能充斥着不良思想的侵蚀。而同时应当注意,大学生虽然年龄已步入成年阶段,但是他们长期处于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之间,最为缺乏的是社会经验,因而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灌注,使自身的思想观念发生乃至根本性的变化。

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原先大学生进入高校后,主要往返于宿舍、教室、图书馆、操场以及校外周边地区,从事学习、人际交往、购物、休闲娱乐等活动。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开展以上活动。例如,借助网上购物途径学生可以随时购买所需的物品,通过数字图书馆获取学习资源,应用微博、微信平台与他人沟通交流等等,这些行为活动都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大学生活模式。可以说大学生正在开启一种全新的生活旅程,并且对今后走向社会实践领域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源于现实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在新媒体时代,伴随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产生,教育工作也面临尤为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工作本身的难度还是工作的形式,以及工作的复杂性,都需要高效给予高度的重视。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使命和价值,这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由表及里的工作,需要通过思想政治观念的注入使大学生产生共鸣,进而将先进的思想作用于学生自身的行动当中,避免误入歧途。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时代也促成了社会环境的急剧变革,学生在复杂纷繁的信息环境中,因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极有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形成思想上的误区。例如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社会安全问题的现象非常普遍,与此同时,近年来大学生在社会中遭遇伤害的案件又是屡见不鲜的,这些都时刻提醒着高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在与日俱增[2]。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落后。新媒体时代使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改变,例如原先纸质文献的阅读逐渐被网络信息获取所替代,通过微博、微信交流思想的行为颇具时代特色;借助新媒体参与广泛的互动交流也成为大学生社会交往的一种诉求,随之而来的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时代的脱节。单纯依靠理论宣导、文件传达、小组讨论等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难以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3]。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形式上的创新,才能聚焦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广泛参与到政治教育活动当中。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稳定性与时代性兼备的工作任务。稳定性来源于其政治使命的根深蒂固,而时代性则是要求工作应当随着时代的变迁融入新的元素,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化意味着工作复杂性的增加。具体来看,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又与信息量激增、舆情监督需求等有着紧密的关联。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来,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信息量随之增加。而学生在复杂环境下的思想变化、行为特征及其影响都离不开舆情监督工作的支持。可见信息传播的泛化要求工作模块的增加与之匹配。

4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策略

面对当前的工作挑战,高校首先应当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以服务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通过运用新媒体时代的工具,促进工作形式的创新,并注重发挥辅导员的一线教育能力。

第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以往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突出头脑武装,特别是在教育活动中引入大量枯燥的理论。这种教育形式虽然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地位,让学生能够保持一种严肃的态度,但更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不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在工作中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就必须积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让教育工作绽放时代特色,由此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教育转为主动探索学习。

第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职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有效体现服务职能,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纵深。新媒体时代下,当大学生面临种种思想疑惑,遇到挫折和困难,甚至陷入误区时,高校要及时对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心灵归属感。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坚定政治信念,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高校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使用APP、微博、微信,向学生发布信息,参与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服务需求,为学生排忧解难。

第三,促进工作形式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直接关系着形成的效能,新媒体时代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多元化为方向,将生动的案例、热烈的交流、丰富的活动应用到工作中,使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而增强反思。例如,学生观看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案例,参与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同样也是思想接受洗礼的过程。再如,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呈现颇具时代亮点。高校应借势新媒体潮流,努力打造自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途径产生变革,对学生形成一种因势利导的教育作用[4]。另外,面对工作内容增加的现状,积极借助信息化管理工具,合理划分工作模块,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四,发挥辅导员的一线教育能力。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心灵导师是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正是因为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就决定了其人格魅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会形成重要影响。所以大学生在学期间,辅导员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人员,其言传身教是对学生最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一线教育能力,以身作则,给予学生积极的思想精神指引,成为学生大学期间的良师益友,并随时关注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动情况,及时提供帮助,这些都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内容[5]。

5 总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主题,也是具有时代性的任务。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理性认识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顺应新媒体时代潮流,积极推动工作的创新,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迎接社会挑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

[1]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82-86.

[2]顾伟黎.全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力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6(03):77-79.

[3]蒋德勤,侯保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2):143-147.

[4]刘运显,舒大凡.论如何提升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66-68.

[5]谢锡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11):44-46.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