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总结与改进
——以梧州学院为例

2017-03-11 22:47易敬源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小组讨论讲授

易敬源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总结与改进
——以梧州学院为例

易敬源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根据教育部“05”方案而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2015年梧州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试点进行。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改革的成功做法以及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问题;措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是根据教育部“05”方案而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是针对大学本科生而开设的。目的是从基本原理的角度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

自2005年开设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中各高校均在探讨如何上好“原理”课,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梧州学院作为1999年后升本的学校——应用型学校,根据形势的需要及学校的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而“原理”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而属于其中。认真总结“原理”课教学改革的得失,坚持成功的做法,改进不足之处,使“原理”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原理”课教改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改革的目的

通过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从灌输式教学转向启发探讨式教学,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从而大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以适应学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的目标

“原理”课教学主要通过理论讲授、自学指导、小组讨论、拓展学习和综合实践5个环节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运用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口头表达、文字表达以及应用实践等能力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用的人才。

(三)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教学一个课次分为理论讲授、自学指导、小组讨论3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

1.理论讲授。教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采取专题形式来精讲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并把新的理论及研究成果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通过理论讲授,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为进入后二个环节奠定理论基础。在理论讲授时开展拓展性的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共8次,每次3个课时,共24学时。

2.自学指导。本环节是学生对理论讲授过内容回顾与小结,并自学下次理论讲授内容,教师通过答疑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消除困惑,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准备。自学指导共8次,每次2个课时,共16学时。

3.小组讨论。教师要在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的前提下,经教研室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出本专题小组讨论论题。学生可6-8人为一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论题或是自拟的经教师同意的论题展开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充分进行拓展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结论,以作业的方式上交,教师要对学生小组讨论结果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教学中学到研究辨析事物的态度,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益于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共8次,每次2个课时,共16学时。

二、实施情况

根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总方案,“原理”课的教学改革以试点的形式进行。理论教学在学校学术报告厅进行,学生为大班教学,学生人数600人左右,由3个任课教师轮流进行理论教学,一位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3课次),一位教师讲授政治经济学内容(2课次)、一位教师讲授科学社会主义内容(3课次,含拓展内容);自学指导、小组讨论在学校A11食堂分班进行,共分3个班,每个班学生人数在180人左右,每班配一位老师负责指导。

三、取得的成绩

(一)教师方面

1.初步形成教学改革的理念。梧州学院“原理”课的教学改革是根据形势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而进行的改革。刚开始实施时有教师不理解,认为这样做法缺乏体系上的完整性,其次是自学时间较多,对学生的要求过松。对课时本来就不多还开设自学环节有抱怨情绪。

2.教师真正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特长结合课程内容设置自己的专题。尽管目前教学改革的结果与教改方案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教师花在专题上的时间精力比较多,教师努力上好自己的专题课。另外,专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以前大多只是讲解教材内容,解读教材内容,只能说是理论的宣传者、传播者。

(二)学生方面

1.初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改革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习教师没有讲授的内容以及参考材料。学习的要求比原来的高。

2.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一是在讨论中要求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学生的考核中设有申论题目,使学生懂得申论的含义、要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原理”课的试点已进行了一个学期,从形式上讲,是按教改方案去做了,但从内容上看与“方案”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一)理论讲授方面

1.理论讲授精讲、讲精要求难度大。按照改革方案,“原理”课有8次理论讲授。内容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大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讲授要以“原理”教材为基础,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每一个章节。因此,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抽出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授。“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哲学通向实际生活(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的中介,而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使命的社会主义理论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1]

由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应是“原理”课的主要讲授内容。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讲授的内容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等。要讲好、讲透这些内容,要求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掌握理论前沿,又要把握现实社会的情况,能对现实社会存在的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理论的正确性及其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教学形式的变化使得有的学生对原理的某些内容不理解。本次教学改革,其中有一个目的是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学能力。这样,讲授的时间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由于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教师没有讲授,加之学生没有认真学习、思考所学内容,学生对“原理”的某些内容一知半解。以期末考试的名词解释为例(闭卷考试),有一道题是“什么是剩余价值”。有多个学生的答案是:A同学: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出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劳动者被剥削的为剩余价值,也体现了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B同学: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C同学:剩余价值是指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一而足!这里,学生的回答体现出学生对概念的不理解,应该是劳动力价值。学生的答法,如果单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也是错误的,资本家把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全部归为己有,雇佣工人连生活费都没有,如何生存,如何继续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如果对学生讲解了剩余价值的概念,相信学生不会出现如此低级错误。

(二)自学指导方面

因为教师人手少监管不到位容易流于形式。目前自学指导、小组讨论一般以6-8人为一组,组员由学生自己组合。自学的内容是:一是消化教师讲授的内容;二是自学教师没有讲授的教材上的相关章节的内容;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关内容。“我建议,尽管学时少,还是应该要求学生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2]自学时要做自学笔记。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能做到的是自学教师没有讲授的教材上的相关章节的内容并做笔记,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自学(教师已告知学生网络地址,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原著),且对自学内容的理解不甚了了。少有学生在自学中就自学内容与教师进行探讨。学生是否都理解了内容?非也。这从学生考试作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教材的内容。

(三)小组讨论方面

教师多从教材相关章节习题中选出一两个题目让学生讨论。学生往往事先根据教材中相关内容进行作答,待小组讨论时,小组组长把本组学生的作业抄在一起,算是小组讨论的结果了。小组讨论课没有真正去讨论问题,没有思想碰撞。这样,小组讨论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自学指导、小组讨论成绩考核方面:学校进行教改以后,原来的课程有2/3时间属于自学指导和小组讨论,根据现行做法自学指导和小组讨论都是在一个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样8次自学指导和8次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考核就比较难。教师多数是以抽查的形式进行,这样做可能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四、改进的措施

(一)教师的精讲、讲精方面

教师要做好精讲、讲精,必须注意教师的课堂讲授不能完全离开教材另讲一套,那样做,偏离了该课的开课目的,与“05”方案相违背;同时,教师不能把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全都搬到课堂讲授中去,那种照本宣科的做法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课堂讲授需要进行专题设计,这种设计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力求能找到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点。总的一个原则应该是,教材是学生读的,或者说是学生应该读的,它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而课堂讲授不一样,它不必求全,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凡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掌握的地方,教师就不要在课堂上再详细地讲解,而应该把气力花在既是教材中的重点又是学生难点的地方。要对教材熟悉的基础上,尽可能以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这样,原理的主要内容讲授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又有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精讲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第一,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有准确深入的理解。首先要熟练掌握教材内容。高水平的教材是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吃透教材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它不仅由来自全国的知名学者组成教材编写课题组承担编写工作,而且由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组织审议,特别是,前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政治局常委还亲自审定了教材的编写提纲和书稿。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是以往同类教材无法比拟的。

第二,教师对有关经典著作要有准确深入的理解。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精读经典著作,一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两种方式,各有其用,相互促进,不能偏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三者之间存在联系和区别。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本依据,离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然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表述。不同的是,原著往往是论战性的,包括多方面内容。它的重要的基本原理有时为其他次要的论述所遮蔽,甚至被掩盖在个别词句中;而基本原理则具有确定性,它虽然取自原著,但它的基础是客观规律,而它的表述方式仿佛是公理和公式。教科书是教材,它按章分节表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材可能会由于编者的水平和理解不准确出现错误,或出现重要观点的遗漏[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

因此,教师既要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第三,教师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和高超的讲课方法和艺术。广博的相关知识包括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知识和对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的大体把握。

高超的讲课方法和艺术,包括内容的设置和内容表达的设置,还有学生疲劳时的应对等等,而这恰恰是我们教师所欠缺的。

(二)自学辅导方面

自学对学生来说起到一举几得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自学效果,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一是教材自学的指导。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答疑;二是原著自学指导。适当安排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学生在学习原著时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解读;三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测,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是否认真自学,真正自学了。

(三)小组讨论方面

小组讨论的目的有几个:一是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否掌握教材的内容;二是检测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了提高讨论效果,为了防止学生机会主义,应付教师的作业,必须设计好讨论课的题目。其原则是:一是不能离开原理课的内容出讨论题目。离开了原理课内容出题目,偏离了该课程开设的目的;二是不能出直接从教材上抄答案的题目,并且是社会上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学生有所耳闻,能吸引学生参与讨论。不能出直接从教材上抄答案的题目迫使学生去思考,运用原理去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运用辩证的否定原理谈谈对我国政府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的否定是自我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扬弃。根据辩证的否定原理,我们对待传统的东西必须辩证的对待,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表现,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而且愈益勃发的力量源泉,是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我国政府规定“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为法定节假日恰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的否定观。又如,在讨论价值观问题时。可以运用原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的内容来出题。可出题:如何看待“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它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坐在宝马车里哭说明从物质上来说是得到较大的满足,地位较高,但从幸福的角度上看,幸福指数未必高。“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从物质上说较为缺乏,但从幸福的角度上看,幸福指数未必低。一个年轻人应该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物质指数与幸福指数的统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从两个例子来看,一是属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学生会积极参与;二是学生有话可说;三是原理有关。此外,小组讨论课应有一个讨论结果汇报环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观点),使学生了解更加全面(其他小组的观点)的情况,更加吸引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至于考核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可以增加指导教师。如条件许可的话,可分为8人一个小组,3个小组配一个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考勤、自学指导、讨论指导,并记录学生自学、讨论的成绩。

[1]陈先达.陈先达文集:第3卷[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2]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学习辅导—教材编写的体会和讲授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Z].

[3]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本及其解读[N].光明日报,2015-08-13.

[4]习近平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N].人民日报,2011-05-14.

(责任编辑:高 坚)

Teaching Reform of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Basic Principles” Course: Summary and Improvement——Taking Wu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i Jingyuan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Basic Principles” is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hich is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05” program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15, a complete reform in terms of teaching mode started in Wuzhou University, in which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Basic Principles” was taken as an experimental course. This paper makes a review of the successful methods and shortnes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aid course so as to material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Basic Principles”.

Marxist Basic Principles; Teaching reform; Problem; Measures

2016-08-10

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118);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0LSZ022)成果之一

G642.4

A

1673-8535(2017)01-0079-06

易敬源(1964-),男,广西苍梧人,梧州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小组讨论讲授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省林业厅党组书记石卫东讲授专题党课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
如何帮助开放教育学生有效开展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