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词“而”的韵律特征

2017-03-11 19:40李雨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单音节连词韵律

李雨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 200234)

1 音节对称

前后音节对称的形容词主要有 “单音节+单音节”和“双音节+双音节”这两种,其中形容词的并列是双音节居多。比如:

(1)左手推着车,右手放在康妮的圆而白的手腕上,温柔地、爱抚地挽着她的手腕,一把力量的火焰在他的背上、腰下下降着,使他复了生气。(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2)他带着一脸傲慢而从容的神气说道:“我已经在林子里踱了好一会儿,希望碰到你,请你赏个脸,看看这封信,好不好?”(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单音节形容词不能分开单独修饰中心语,只有用“而”连接来修饰中心语。比如例(1)的“圆”和“白”不能单独修饰“手腕”,而例(2)的“傲慢”和“从容”可以单独修饰“神气”,由此可见,单音节形容词没有双音节形容词独立自由。

单音节形容词都含有比较浓厚的文言色彩,在现代汉语中就形成了文白兼容的语言特色。冯胜利认为,纯口语的“白”不能形成正式的书面语体,但纯古雅的“文”也不属于当代的书面白话,所以其结果就是“文白交错”。文白兼容的历史成因主要归结于一条规律:韵律制约的文白交错。单音节形容词不能独自在现代汉语的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只能和其他单音节形容词构成并列结构,从而符合韵律的要求。现代汉语中的并列连词不能省略,于是在这两个单音节形容词之间加入了并列连词“而”。

吕叔湘指出,单音节形容词并列必须用“而”连接(除非熟语性的才可以不用),比如“这件衣服长而瘦”不能说“长瘦”;两个双音节形容词并列,当中可以用“而”,也可以不用,比如“天安门广场庄严而雄伟”,“而”可有可无。张茉认为从韵律角度来看,只要前后两个形容词音阶数目不相等都需要用“而”连接,比如单音节形容词加双音节形容词、双音节加多音节形容词。同时她认为两个形容词之间是否需要连词“而”连接,不单单是韵律问题,还涉及语义要求,当两个并列项之间意义不和谐时,必须用“而。”比如:

(3)啊,那美好而伤心的一天,当时,在永远离去之前,他曾和她吻别呢!(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美好”和“伤心”语义不相和谐,如果不用“而”连接,无法形成一个并列结构使用。

表示并列义由“而”连接的前后音节对称的动词主要是双音节+双音节格式,用“而”连接的动词一般都是不及物动词,因为及物动词后紧接着就是宾语,不能用“而”连接。随着动词的发展演变,单音节动词都趋向于双音节化了,一般不单用。比如:

(4)一日夜阑人静时我翻书解闷,忽地,看到门福的一段话,让我警醒而震惊。(1996年《厦门商报》)

用“而”连接的双音节动词主要还是表示并列义,比如例(3)的“警醒”和“震惊”还是并列义。有的时候,由“而”连接的两个双音节动词在并列义的基础上表示一种顺承,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比如:

(5)五年,命谭泰为征南大将军,同何洛会征讨降而复叛的原明将领、江西总兵金声桓。(《中国历代名将》)

例(5)中的“讨降”和“复叛”在时间上存在着先后的关系,“而”表示承接。

2 音节不对称

音节不对称的形式主要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双音节+单音节”这两种形式,由于现代汉语对韵律的需求,这两种形式中间一般都要加上“而”来和谐韵律。比如:

(6)然而也正是这三大箱的“阿堵物”害得我毕业前夕囊中羞涩,将它们从北京运到厦门直直把我几百大钞剥削殆尽,到了单位却又宿舍过于狭窄,只好委屈地藏身床下,几乎窒息而死。(2002年《厦门晚报》)

这种音节不对称的形式可以由两个一单一双的形容词或者动词构成,也可以由状态形容词和动词构成修饰关系。比如:

(7)“大丁香”荔枝风味独特,肉质厚而鲜嫩、滑而爽口,专家考察后认为这种反季节栽培的晚熟品种对于解决季节集中帮助农民增收问题具有相当推广价值。(2002年《厦门晚报》)

(8)他只笑嘻嘻的把头点点,就带了那四个苹果飞奔而去。(沈从文《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9)他的房间里没有窗帘,他扭过头看看光亮汹涌而入的窗户,接着转过头来说:“没人会看到。”(余华《偶然事件》)

连词“而”连接前后音节不相等的动词结构时,一般不表示并列义。“单音节动词+而+双音节动词”一般表示转折关系。比如:

(10)为什么蟑螂灭而不绝呢?(《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但是表示转折的“单音节动词+而+双音节动词”这种连动式一般都是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用法,都是成语或者熟语等固定格式,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能产性。比如:

(11)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个别地方面对本辖区内的假冒伪劣、合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2001年《人民日报》)

“双音节动词+而+单音节动词”的前项动词一般用来修饰后项动词,表示动词的状态或者方式。比如:

(12)骑兵大尉一下子挺身而起 ,坐在床上,“难道你们不明白吗?就是公主帕拉从拉伊-赖伊上校的屋子里出来了。(基尔·布雷切夫《两个地球的角斗》)

“挺身”用来修饰“起”,表示“起”的一种状态。

前单后双的四字格与前双后单的四字格性质完全不同,前者都还是并列关系。比如:

(13)鸿渐到外文系办公室接功课,碰见孙小姐,低声开顽笑说:“这全是你害我的——要不要我代你报仇?”孙小姐笑而不答。(钱钟书《围城》)

而前双后单的四字格式都有从连谓向状中或者补充发展,形成状中或补充结构,这种短语中的“而”已经助词化了。比如:

(14)金日成主席和夫人偕同卡特一行乘坐游船从平壤顺流而下,前往南浦参观西海水闸。(1994年《人民日报》)

(15)而也以此事为开端,当其转往东南准备征服喀什米尔时,竟然不战而胜,被称为不费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胜将军。(《中国武将列传》)

例(14)是状中结构,例(15)是一种补充结果。

为了凑足四音节,“单音节动词+而+双音节动词”也经常出现使用,但据对语料库的统计,“双音节动词+而+单音节动词”这类出现频率更高,有的是从古代汉语中直接继承的,有的是在现代汉语中重新创造的,在文学作品和口语中占很大比重。汉语因为缺少形态标记,需要借助语序和虚词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当仅仅用语序手段不能够展现一连串连续动作或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时,“而”可以标明两个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是可以缓和口气、满足汉语韵律的要求,二是可以标明前后的关系,从而让所连接的两个成分关系更紧密。上文提到单音节形容词必须用“而”连接一样,单音节的动词带多音节的动词、状态形容词时,一般也要用“而”连接来舒缓语气,突出重点,从而使得整个状中短语韵律和谐、凸显重心。

[1]冯胜利.汉语韵律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姜磊.“而”字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2009(10):350.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 马静恒.“而”字的探讨[J].世界汉语教学,1990(1):34-36.

[5]刘睿涵.并列连词“而”的韵律组配规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6]张茉.现代汉语连词“而”的义项分析[D].北京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单音节连词韵律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韵律之美——小黄村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