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政治社会化
——教育政治功能新视角

2017-03-12 11:01刘慧仿陈发江
林区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社会化态度个体

刘慧仿,陈发江

(1.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南新乡453007;2.新中大道小学,河南新乡453007)

个体政治社会化
——教育政治功能新视角

刘慧仿1,陈发江2

(1.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南新乡453007;2.新中大道小学,河南新乡453007)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可以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具有个体政治功能。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需要经历政治信息传播、个体政治态度转变、个体政治行为生成以及个体阶段性发展四个阶段。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探究学校在实现教育的个体政治功能中的主导作用及其路径选择。社会化机构多管齐下;明示与暗示共同作用;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交织进行。

个体政治功能;个体政治社会化;过程

一、个体政治功能内涵镜诠

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定义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内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如果公民普遍对本国政治体系认可程度高,那么这个国家的政权是稳定的,而这一切都有赖于政治文化的实现深度和广度。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将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治文化传递给公民,公民则在此过程中,学习政治行为规范,内化政治价值观,形成特定的政治人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我们称这一过程为政治社会化。

教育的政治职能是指教育对一定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变革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仅从社会角度定义教育的政治功能,难免一叶障目,忽略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属性,难以揭示教育政治功能的全貌。教育只有通过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个体,才能实现政治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一言以蔽之,教育的个体政治功能就是指教育具有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和拥护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学校教育一经产生就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国家所需要政治人才的责任。

二是教育帮助国家培养、选拔国家政权管理人才,促进政治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个体在心智、情感、意向、个性等方面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学生在历经学校的千锤百炼之后,无论是政治素质,还是政治技巧都能得到显著提升。另外,学校先天具有的选拔职能,做到了优中选优,保证了管理人才队伍的质量。

二、个体政治社会化的生成逻辑

1.政治信息传播

个体政治社会化首先是政治信息的传播过程,分析的着眼点在于政治信息的传播者、政治信息的传播过程、政治信息的接收者以及传播情景四个方面。

政治信息传播者是指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主要包括家庭以及学校、大众传媒等专门性政治社会化机构。政治信息接收者是指社会个体。政治信息经由传播者传递给接受者,传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者自身的素质。传播者若在传播过程中,既解释自己观点合理之处,又阐述相反观点的不合理之处,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政治信息的传播过程也是政治信息的接受过程。政治信息只有通过接受者才能发挥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信息加工能力等都会影响传播效果。

2.政治态度转变

科尔曼认为,态度的转变需要经历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一是服从阶段。即个体为了达到某种满足或者迫于社会压力,表面上做出与社会主流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一致性的表现。外界诱因或者压力一旦消失,政治顺从行为就会停止。

二是认同阶段。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政治观点、政治信念,并通过模仿使自己的政治态度与他人一致。个体政治态度的认知、情感都发生了转变,但是还不稳定。

三是内化阶段。个体从内心里接受他人的观点,并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政治态度,把他人的政治态度纳入自己的政治价值体系中,以个体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不会轻易转变为标志。

3.政治行为产生

个体政治态度转变一经完成,便具有了表现出某种政治行为的倾向,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政治行为是个体政治本质的现实化过程,也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完成式。

政治态度具有内隐性、动力性等特征,对个体行为的产生,表现出一种激发、协调、调整作用,产生政治行为动机。促使政治行为动机转化为政治行为还必须有一种临界的推动力,就是实现政治动机的决心,即与动机相联系的一种持续的内心冲动,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的心理活动。此外,政治行为的产生还与个体政治素质、政治利益等因素有关。

4.个体阶段性发展

个体政治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不同的发展时期表现出形态各异的特点。

首先是学龄前期。儿童的政治态度主要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父母言谈举止、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都为今后儿童的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其次是学龄期—青年期。这一时期是个体政治态度形成与政治行为产生的关键时期,学校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学校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完备的政治知识,为学生政治认知提供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政治行为倾向。

最后是成年期。成年人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基本形成,处于稳定状态,不易发生改变。如果个体在儿童期和青春期—青年期接受了良好的政治教育,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倾向。

三、个体政治功能的实现策略

1.社会化机构多管齐下

从实施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来看,既包括学校、党团组织、大众媒介等正式的政治社会化机构,也包括家庭等这些非正式政治社会化机构,应协调发挥影响。

其一,重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是正式的、最有效的、最重要的政治社会化机构,在实现教育个体政治功能中起着主导作用。

其二,规避其他政治社会化机构的交互作用。“如果公民从不同的社会化机构得到的是同样的信息,那么他们的态度极有可能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形成”。家庭是学生最初政治社会化的场所,对个体政治价值观的树立发挥着先入为主的作用,对学生政治态度的情感成分影响深刻。学校应尽早了解学生在家庭形成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倾向,加以强化和矫正,为今后的政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向家长普及相关政治知识,增强家长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保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2.明示与暗示共同作用

个体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包括明示和暗示,两种手段各有所长,不可偏废其一。

明示的政治社会化方式是指,公开交流政治信息、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包括宣传教育、象征等。学校是实现教育个体政治功能的主阵地,一方面,要注意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立足学生特点和利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共青团、共产党等党团组织,引导学生掌握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为今后参与国家政治做准备。

个体政治社会化也可以通过非政治态度的传递而实现,主要借助仪式、行为举止等非政治性手段,这就是暗示方式。学校仪式是学校严肃生活的组成部分,代表学校精神和价值态度。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日常化仪式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意识、秩序观念、法制意识。另外,个体政治社会化寓于日常行为习惯中,要重视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的教化作用。

3.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交织进行

个体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学习的双向过程。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在社会教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政治文化的实现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基于自己的需要有机地选择、吸收政治知识,习得政治行为方式。教育真正而且充分的目的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理智。在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引导者的身份,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政治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不同的人生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同一年龄阶段的个体也存在差异,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确保教育的实效性。

[1]A.阿尔蒙德,小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胡贵勇.教育功能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7):59-62.

[3]全国13所高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55.

[5]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6]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中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7]钟启泉.教育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张东娇.学校文化团结发生机制与实现策略[J].教育研究,2016,440(9):64.

〔责任编辑:李海波〕

G641

A

1008-6714(2017)07-0006-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03

2017-03-17

刘慧仿(1988-),女,河南清丰人,2015级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陈发江(1989-),男,河南牧野人。

猜你喜欢
社会化态度个体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