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研究

2017-03-14 19:35李惠蓉赵小克
科教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独立学院对策

李惠蓉 赵小克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一种新模式。它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迅速扩大;改善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状况。但在学院专业建设的发展中由于独立学院建设时间较短、专业建设经验相对缺乏等原因,使学院在专业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就目前江苏省独立学院发展中专业建设存在的专业规划、师资结构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与母体学校错位发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专业建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1.017

1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江苏省为例

1.1 专业设置缺乏科学的、全面的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是影响整个学校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它是一個院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从相关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很多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时缺乏科学的、全面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着盲目性、前瞻性不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和专业建设发展空间需要;未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社会和学生需求对人才市场需求,缺乏科学规划。在我国的独立学院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约有71%的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约有75%的院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约有62%的院校开设。而且在全国的独立学院中约有 40% 以上的院校都开设有: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法学工商管理等相关专业。以江苏省来说,截止到2010年,江苏省内的26所独立学院中有20所以上的学院都设置了:“国际经济贸易”、 “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等所谓的“热门专业”。从学院的长远发展来看,“热门专业”的出现说明目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雷同现象严重,其结果必然导致相同专业的大量毕业生涌现,这对学校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都将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1.2 师资队伍结构欠合理

独立学院师资现状之一就是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例失调,师生比的合格线是1:18。下面是武书连对全国所有独立学院师生比情况做的统计中,本文选取的其中一部分独立学院师生比的数量如下:

表1 江苏省部分独立学院师生比情况一览表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在江苏省独立学院中,师生比最高的竟然达到1:50.2、1:46.79的较高比例。与国家规定的1:18合格线相比,能接近此项数值的学院只有四所。从这四所中细看具体数据:3所还是略高于该标准的,只有XX学院12的17.2是小于1:18的。上述这14所学院中,师生比合格的学院只有一所。

师生比例的严重不达标造成学院大班化上课情况比较严重,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很难发挥教师的作用。在课上、课下辅导等方面无法面面俱到,兼顾不到每个学生的情况,由此可能导致学生提高不大,教师上课效率不高。另外,在师资结构方面,很多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老教师精力不够的明显的缺陷。同时学院在师资发展中不太重视教师实践实验技能的提升以及“双师型”师资结构的完善。

1.3 过度依赖母体学校

作为母体高校,从建立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雄厚的基础和实力。而独立学院在办学条件、办学经验、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环节由于办学时间较短而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大多数独立学院初期阶段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专业设置方面,几乎都借鉴母体学校那些传统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并在具体设置专业时依托母体学校的专业优势资源,通过依托母体学校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对于建立初期的独立学院而言,在较短的时期内这种模式是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但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在将来十几年的发展中如果母体高校有什么专业,独立学院就开办什么专业即还是沿用这种专业发展思路的话。不仅会影响其培养出的毕业生质量而且不利于独立学院自身特色专业的创立,从而导致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1.4 专业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学校各方面的建设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而且学校成立时间较晚、起点较低,使得很多独立学院往往忽视专业建设这种周期性长难以见到实效方面的经费的投入,而更重视见效快、时间短的基础建设方面投入。同时,国家财政政策对独立学院的支持较少, 所以对于办学资源来说,大部分独立学院是相对短缺的。此外, 迫于办学条件和经费的不足,独立学院在设置专业时,为了节约办学的成本,学院在专业的设置中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方面的专业设置可能考虑较少,而考虑更多的是在具体设置专业时,如何以较少的投入换取最大收益,比如在设置中偏重于办学成本较低的人文社科类等专业。

2 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1 盲目申报新专业,片面迎合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发展趋势是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并存。学院的合作方参与学院的重大决策以及独立学院的监督和领导。与传统的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在管理机制、治理结构、举办方式、运行机制等都和一般民办高校不同:在管理机制上是由合作者与申请者共同商定;在治理结构上实行多元主体联合治理;在运行机制上按民营机制运行。

因此,独立学院往往在专业设置上根据市场导向所需“市场上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独立学院就开办什么专业”的趋势非常明显。比如,前几年有些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许多独立学院看到市场这些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就积极申办此类专业。但是,人才需求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式下也是不断变化的,学院在外在市场形势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不能仅仅以市场信息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如果单纯以此为依据的话其结果是:学生就业难、招生规模缩减甚至有些专业难以继续开办。因此,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时单纯凭借市场信息这一数据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条件,其结果是既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国情,也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2.2 培养目标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科学论证

目前对于独立学院专业建设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更多的独立学院在实际操作层面或思维定式中,则将“本科层次的教学型复合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这种培养目标定位对市场需求预测,相对而言是不准确的而且缺乏足够的依据,大多数专业都是效仿传统模式来设定人才教育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计划。岗位要求与专业人才教育规划严重脱节,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如出一辙、专业设置相似度高、学生缺少个体的核心竞争力,长远来看这些问题必将导致学校生源减少并逐渐被社会淘汰。

因此,针对独立院校在教学模式和专业设计上的同质化问题,独立学院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应结合本院的现实条件,充分考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需求变化性与专业设置稳定性的矛盾,紧跟时代需求,综合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动态,搞好独立学院专业建设。

2.3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开发与专业课程设置,但目前大多数的独立学院在这方面的情况是:设置专业课程时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一是对自身的办学定位模糊,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包括管理和教学方面对“母体”学校存在著很大的雷同性和依赖性。二是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合理性,其教师资源一大部分是来源于“母体”学校的退休教师,自身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从“母体”学校来的这部分教师资源在他们的教学方法中可能较少考虑到学生特点和生源的质量,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出现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独立学院自身招聘的中青年教师,包括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他们在教学中相对而言缺乏教学与其相关的行业实践经验。因此,这些对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不利的。三是课程改革滞后,目前在精品课程、 网络课程和教材方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并不多,所以说在我国独立学院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相对较弱。

3 解决对策

3.1 依据自身目标,制定可行的培养方案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自己的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站对自己的位置、弄清自身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这两类学校的差异。优化专业结构、以学生为本、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行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课堂知识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注重与产业、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为提高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实际性,学院还应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人员参与制订过程。为使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合岗位要求,能力更加切合社会需求;注重理念和实际的相结合。例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在制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时,为使其培养的学生在专业实践动手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滨江学院在专业设置时既要求培养“技工型”用工人才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又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研究型”理论学习,在学生培养、课程设置中结合计算机技术自身发展的特点,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该目标开展工作。同时,增强学科体系定位与建设的针对性,将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深入研究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特别是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密切结合作为学科建设的突破口。要求区域产业经济结构与独立学院专业结构优化协同。

3.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师资方面,由于独立学院建院历史相对较短,学院师资主要是以刚毕业的硕、博士,中、青年教师和以母体学校或其它普通本科院校的兼职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倚重的梯队结构以及“双师型”教师短缺,制约着目标定位的实现。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明显不足,目前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独立学院“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快速培养。鉴于此,学院将来在师资问题上应考虑建设以独立学院自身教师为主体和骨干、以母体学校师资为辅助、聘请校外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在师资制度方面通过制定规范的人才进阶制度,优化专任教师个体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实践培养方面鼓励学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进行基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独立学院还应充分利用自身灵活机制的优势,根据发展特色的目标要求,建立和完善一套有别于母体但适合自身发展的激励制度和用人制度。

3.3 依托母体学校、坚持错位发展

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办学水平的科学、合理是直接影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结构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学院应充分利用母体学校丰富的办学经验等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学校在专业设置时选择打造适合自身的 “特色专业”,并发展母体学校暂未开办的新兴专业,并实现与母体学校专业设置的错位互补。在专业设置开发的方向上,参考母体学校的发展模式,显示出独立学院的“独立性”,进行切实可行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而制定符合学院情况的总体发展规划。加强对市场生产经营发展态势的跟踪调查研究。例如: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经济新闻正成为各类媒体的焦点,人们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实际的情况是很多高校的传统新闻专业学生中既懂经济又懂传媒的专业媒体人才相当缺乏,这就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后无法迅速进入角色。根据该专业目前的市场所需,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依托南京大学进行新闻专业的设置时,设置经济新闻方向,该专业在学生培养中注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既懂经济又懂传媒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必须找准自身定位,同时依托母体学校的大平台建设专业特色,促进学院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4 拓宽专业建设经费筹集渠道

学院发展过程中经费不足的问题阻碍了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顺利开展。因此,独立学院应给自身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就必须拓宽经费的筹措渠道、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走适合学院发展的筹资之路。

在实际中学校可以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申请减免税收、提供师资和拨发公用经费、提供场地等不同形式的补贴和扶持,以获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资助以改善专业办学的条件。此外,还可以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并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筹集资金。同时,为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学院可依靠和寻找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为学院在专业建设中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上存在的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2015年重点教育研究课题“基于专业评估视角下的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研究——以江苏省独立学院为例”(2014HDJY06);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C227);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阈中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研究”(2015JSJG110)

参考文献

[1] 孔祥沛.评估视角下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9).

[2] 黄藤.中国民办教育思考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 朱廷珺.独立学院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4] 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5] 康贤刚.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差异化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9).

[6] 凌飞.专业评估视角下江苏省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4.

[7] 刘玉风.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5(2).

[8] 潘济华.浅谈独立学院师资状况及其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2016(2).

[9] 张翠红.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强独立学院专业建设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6(4).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独立学院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