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裴正学教授经验方旋覆代赭汤合杏苏散治疗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效果分析

2017-03-15 08:08张海彬刘红昱尚玉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临夏县食道流性

张海彬,刘红昱,尚玉芳

(甘肃省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卫生院,甘肃 临夏 731800)

·中医中药·

用裴正学教授经验方旋覆代赭汤合杏苏散治疗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效果分析

张海彬,刘红昱,尚玉芳

(甘肃省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卫生院,甘肃 临夏 731800)

目的:探讨用裴正学教授的经验方旋覆代赭汤合杏苏散治疗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甘肃省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卫生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13例胃食道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13例患者均使用裴正学教授经验方旋覆代赭汤合杏苏散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1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情的复发情况。结果:在这1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痊愈(占30.77%),有6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显效(占46.15%),有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有效(占15.38%),有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无效(占7.69%),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12/13),其病情的复发率为7.69%(1/13)。这13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用裴正学教授经验方旋覆代赭汤合杏苏散治疗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且能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胃食道反流性咳嗽;裴正学教授;旋覆代赭汤;杏苏散

胃食道反流性咳嗽是由胃酸及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道所导致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中医认为,该病属于“咳嗽”的范畴。《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景岳全书》云:“五脏疾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裴正学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胃食道反流性咳嗽形成了系统的认识。裴教授认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脾两脏。其中,脾为土脏,肺为金脏,土能生金,脾为肺之母,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两个方面。脾气若虚损,常可导致肺气不足。脾失健运,则可导致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滞,聚而生痰,从而影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使患者出现咳嗽痰多的表现,也就是所谓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裴教授指出,中医治疗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原则主要为燥湿运脾、化痰行气,即培土生金,以治疗母病及子。本文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甘肃省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卫生院就诊的13例胃食道反流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用裴正学经验方旋覆代赭汤合杏苏散治疗该病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甘肃省临夏县麻尼寺沟乡卫生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13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这13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编写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关于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在这13例患者中,有7例男性,6例女性,其年龄在25~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68岁;其病程在3个月~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21年。根据这13例患者的中医症状和体征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其中,有2例轻度症状患者,9例中度症状患者,有2例重度症状患者。

1.2 方法

对这13例患者均使用裴正学教授经验方旋覆代赭汤合杏苏散进行治疗。该方的组成及用法为:旋覆花、甘草(炙)、半夏(洗)、苏叶、茯苓、前胡各9 g,代赭石、人参、枳壳、苦桔梗、橘皮各6 g,生姜15 g,大枣(擘)4枚。为伴有反酸表现的患者加生龙牡、乌贼骨各15 g。为伴有频繁嗳气表现的患者加草豆蔻(后下)、木香(后下)各6 g,丹参10 g。为伴有胸闷脘堵表现的患者加苍术、厚朴各10 g。为伴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热表现的患者加蒲公英、败酱草各15 g,黄连6 g。为存在脾胃虚弱表现的患者加半夏泻心汤及香砂六君汤进行治疗。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服1剂。共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13例患者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病情的复发情况。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这13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或钡餐造影检查,观察其胃黏膜病变的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患者进食后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有灼烧感等症状较治疗前减少了95%以上,对其进行胃镜检查或钡餐造影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胃黏膜的病变基本消失,视为痊愈。患者进食后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有灼烧感等症状较治疗前减少了70%~95%,对其进行胃镜检查或钡餐造影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胃黏膜的病变获得明显好转,视为显效;患者进食后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有灼烧感等症状较治疗前减少了30%~69%,对其进行胃镜检查或钡餐造影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胃黏膜的病变有所好转,视为有效;患者进食后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有灼烧感等症状未发生改变,或较治疗前减少了30%以下,对其进行胃镜检查或钡餐造影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胃黏膜的病变未发生改变,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在这1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痊愈(占30.77%),有6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显效(占46.15%),有2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有效(占15.38%),有1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无效(占7.69%),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31%(12/13)。这13例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7.69%(1/13)。在接受治疗期间,这13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裴正学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咳嗽分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应性哮喘、嗜酸细胞增多症及胃食道反流性咳嗽四类。裴教授认为,胃食道反流性咳嗽是因脾胃虚弱、水湿痰浊阻滞,使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所导致的。该病的特点是本虚标实,其临床证型以实证居多[4]。裴教授提出,治疗该病应以燥湿运脾、化痰行气为原则进行辨证论治。旋覆代赭汤合杏苏散是裴教授治疗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代表方之一。旋覆代赭汤由旋覆花、甘草、半夏、人参、代赭石、生姜及大枣等药物组成。其中,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逆气;炙甘草、人参及大枣等可补气虚;生姜具有宣散水气、和胃降逆之功效,同时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全方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效,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之证[5]。杏苏散由半夏、苏叶、杏仁、茯苓、橘皮、苦桔梗、枳壳、甘草及大枣等药物组成,具有清宣凉燥、理肺化痰的功效。该方中的苏叶可发表散邪、宣发肺气;杏仁可宣降肺气、润燥止咳;前胡可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能助苏叶清宣达表,又能助杏仁将气化痰;枳壳和桔梗可助苏叶、杏仁理肺化痰;茯苓可渗湿健脾;橘皮、半夏具有理气行滞、燥湿化痰的功效;大枣、生姜可滋脾润燥、调和营卫;甘草可调和诸药,并与桔梗发挥宣肺利咽的功效。将旋覆代赭汤与杏苏散合用,外可清宣发表,内可益气和胃、降逆、理肺、化痰,切中病机,使诸症自除[6]。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裴正学教授经验方旋覆代赭汤合杏苏散对胃食道反流性咳嗽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

[1]裴正学.裴正学医话医案集[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75-176, 219-220,235-237.

[2]裴正学.裴正学医学经验集[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66-367,318-31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一)[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5):453-456.

[4]杨希,江米足.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2):2665-2670.

[5]赵静,刘顺庚.旋覆代赭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1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119-120.

[6]裴力娇,黄利兴.黄利兴副教授运用杏苏散治疗小儿咳嗽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47-48.

R259.7

]B

]2095-7629-(2017)21-0196-02

张海彬,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临夏县食道流性
老年人食道相关的衰老与疾病
玫瑰花茶饮 可缓解胃食道逆流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行食道扩张的治疗体会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小布鞋大扶贫
临夏县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最佳施肥技术研究
浅谈临夏县玉米种植常见病防治
如何搞好临夏县天保工程二期中的森林管护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