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JD/MBA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2017-03-18 08:31王霆�オオ�
高教探索 2017年2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美国

王霆�オオ�

摘要:JD/MBA作为美国高校发展多年的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成功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商复合型人才,形成了一些典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模式体现出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些共同特点:培养方案既强调跨学科培养的复合性,又注重独立学科培养的完整性;教学安排上非常重视案例研讨等实践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法商复合性问题的现实解决能力;培养目标上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着力提升其毕业生就业质量。美国的JD/MBA项目培养经验对于我国高校当前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JD/MBA项目;法商复合型人才;就业质量

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法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需要大量既懂经营管理又有法律意识的复合型人才。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在教育部质量工程“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上,开始举办法商管理MBA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探索和深化法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和“商”的结合是一种自然的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将“法学”和“商学”的元素有机融合,打破学科彼此界限,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采用跨学科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复合型应用能力。

C ·P ·斯诺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著名的“斯诺命题”,认为高等教育的过细的专业化设置会导致青年学生被动接受“学科文化”分裂,难以形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1]MBA教育是美国开创的商科主流教育模式,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复合性,尤其是在80年代后开始强调跨学科人才培养,一些著名美国商学院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开始招收管理学与法学、教育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双学位,尤其是法律博士(Juris Doctor,JD)和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BA)的联合双学位项目(JD/ MBA),成为培养法商复合型人才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因此,了解美国JD/MBA教育项目并总结其经验对我国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一、美国JD/MBA联合培养项目产生的背景

哈佛大学1908年成立商学院,并招收了第一批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MBA)。1910年,哈佛商学院的第一批MBA硕士毕业。随后,美国各高校纷纷设立管理学院,MBA学位教育成为美国商科教育的主导方式。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国企业管理权和经营权的明显分离,加上消费水平增长、市场兴旺等因素,市场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剧增。这虽然有助于MBA教育的蓬勃发展,却也暴露了培养过程中的诸多弱点,尤其是传统教育模式和产业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鸿沟。1984年《哈佛商业周刊》针对MBA管理教育的严厉批评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2],促使美国各商学院走向各自探索的道路,不斷推动美国商科教育的持续创新。这一时期,美国MBA教育在内涵、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上都做了新的阐释和改变,也是第一次提出要加强培养管理类的复合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MBA教育又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化改革,跨学科培养的趋势日益增强,一些院校开始探索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融合,来培养跨学科的科研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而JD/MBA无疑是其中发展最有特点也是最具吸引力的联合培养项目之一。[3]JD/MBA项目最早在弗吉尼亚大学有过5年的试验期,虽然这一项目最终夭折,但此次试验证实了法学和管理学跨学科研究学习是具有实操性的。[4]1971年,哈佛商学院启动了JD/MBA联合培养项目,美国西北大学也于1999年开展该项目以培养法商复合型人才。迄今为止,美国JD/MBA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已有40多年的历史。[5]

二、美国JD/MBA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按照教学方法,美国高校MBA的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以案例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教学为主以及理论讲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三种。其中,哈佛大学商学院是案例教学的典型代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是理论讲授教学的代表,斯坦福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则是综合模式的代表。本文分别选取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为例,介绍不同教育模式下JD/MBA联合培养项目的基本情况。

·比较教育·美国JD/MBA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1.哈佛大学JD/MBA项目。哈佛大学MBA教育以案例教学模式而著称,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有写作、实践、阅读等课程。哈佛大学JD/MBA项目由商学院和法学院联合举办,为期4年。[6]前两年在两个学院分开进行专项学习,侧重课堂知识学习;另两年为综合学习期,在两个学院交叉学习,设有案例研讨课与其他实践课程。哈佛大学商学院注重案例教学,每两年举行一次联合课程案例研讨会,并占有2个法学学分。哈佛商学院在1920年就成立了案例开发中心,课程案例使用比例占总课程的80%以上。学生要完成哈佛大学商学院的JD/MBA联合培养项目,要在法学院修读不少于52个学分的课程,其中课堂学习不少于36个学分。同时,学生需完成商学院不少于18个学分的课程,每学期约有4.5到7.5个学分的学习。在哈佛大学JD/MBA项目中,法学课程安排有民事诉讼法、合同法、刑法、国际法、比较法、立法和监管、财产法、侵权法和解决问题研讨会等;商科课程包含金融学、财务报告和控制、领导和组织行为、营销、技术和运营管理、政府和国际经济法等。哈佛大学通过JD/MBA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严谨、集中的课堂知识,获得法律和管理的实践性专业知识,加深学生对今后职业生涯中法律和商业原则的认识。

2.芝加哥大学JD/MBA项目。芝加哥大学MBA教育以理论讲授教学为主,JD/MBA联合培养项目为期4年,培养形式较为自由,学校会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量身定制。课程设置上,法学课程除了有合同法、侵权法、财产法、刑法和民事诉讼法5门核心课程外,还设有劳动法、高新知识产权法、不动产法、反垄断法、小微企业法、法律与经济、破产法等7个大方向共27门课程。商科课程又分为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学、战略与咨询、不动产业务、文娱传媒、高新产业和企业家精神等7个大方向共16门课程。通过芝加哥大学的JD/MBA学习项目,学生在法学院和布斯商学院学习双学科课程,促进学生法商复合型应用能力方面的职业发展。

3.斯坦福大学JD/MBA项目。斯坦福大学MBA教育采用的是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其JD/MBA项目学制三年,要求学生前两年在法学院和商学院分别进行一年专项学习,最后一年进行联合培养课程学习。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在项目期间修习164个学分,其中商学院课程占84个学分,法学院课程占80个学分。通过JD/MBA复合型人才培养,斯坦福大学旨在培养两类学生:一类是热衷于法律或公共事业等职业,希望能获得普通业务经理水平技能的学生;一类是热衷于企业管理,希望能够具有律师的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学生。

4.西北大学JD/MBA项目。西北大学MBA教育非常注重管理实践,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来检验课程所学。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最早开始推出的JD/MBA双硕士学位是四年制的,从1999年开始,形成了三年制的快速学习项目。学生第一年和第三年在法学院学习,完成85个学分和一系列团队协作、应用技能等方面的必修内容;项目第二年,学生将在商学院完成16学分的商科学习。课程安排上,法学的必修课程有合同法、侵权法、刑法、财产法、宪法、民事诉讼法、传播与法律论证等;商学必修课程有组织领导学、决策会计学、商业策略、金融学、销售管理、商务分析、微观经济分析和运营管理等。第一年的暑期学生会在法学院进行半日制课程学习,第二年的暑期学生被要求完成一个暑期实习。西北大学的JD/MBA项目旨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管理和法律基础,帮助学生处理许多法律和商务交叉的事件,因此为学生提供很多实践性学习机会。例如,学生可以给芝加哥地区的小型企业提供法律和战略建议,暑期课程也安排他们到芝加哥地区的内部法律部门去实习。

三、美国JD/MBA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特点评析

尽管美国各高校的JD/MBA项目培养模式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讲,这些高校在JD/MBA项目的实践中仍表现出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些共同特点。

1.就培养方案而言,学分要求高,既强调跨学科培养的复合性,又注重独立学科培养的完整性。首先,美国高校JD/MBA项目的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至少需要三年,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甚至需要四年时间,其项目特色就是法学和管理学的跨学科融合,因此在学分上非常强调复合型课程的设置和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每学期都有学分保证学生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和交流。其次,由于JD/MBA是法律博士(JD)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在掌握MBA管理学内容的同时,对于法学课程的学习也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掌握较为全面的法学知识体系,达到法律博士(JD)的水平。比如,哈佛大学的法学必修学分要求不少于52分,斯坦福大学和西北大学对于法学的学习比重要求也非常高。可以看出,美国高校的JD/MBA项目不仅仅要求学生在商业应用中具备法律意识,而且还需要掌握法学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只有形成管理學和法学两个学科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实现彼此之间的跨学科融合,达到法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2.就教学安排而言,非常重视案例研讨等实践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法商复合性问题的现实解决能力。一方面,通过比较美国各高校的JD/MBA项目,可以发现,虽然各高校在教学方法上有的侧重案例研讨,有的侧重理论讲授,但是都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课下案例互动研讨、社会实习实践等教学方式有着明确的要求,并且学生需要通过必要的考察评价才能获得相应的必修学分。另一方面,JD/MBA项目的教学安排是由法学院和商学院共同制定的,首先是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年的时间投入到商学院或法学院的学习中,这样可以保证两个学科各自专业学习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增强学生对管理学和法学的系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在学科融合后的深度理解和学科创新。然后,在最后一年(或两年)的时间里由两个学院共同制定学科融合的教学安排,真正实现学生在学科独立学习基础上法商复合性、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学科融合阶段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最为有效的培养手段就是通过法商复合型案例的研讨以及实习实践等社会参与方式,提升学生对法商复合性问题的现实解决能力。

3.就培养目标而言,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着力提升其毕业生就业质量。第一,比较美国高校JD/MBA项目的培养目标,无不强调学生今后需对法律和商业规则应该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JD/MBA项目能够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与帮助,尤其是涉及法律的商务问题。第二,美国JD/MBA项目都偏向培养学生具有更坚实的法学和管理学的综合素养。课程设置的起点就偏向于系统知识的夯实与巩固,而将商务领域作为应用实践的发展方向,其培养目标十分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帮助学生提升适应复杂职业环境的就业能力。项目的课程安排上,首先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管理学和法学各自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最后一至两年的综合实践学习,达到两门学科的融会贯通,从而解决实际生活中法律与商务交叉的复杂问题。总的来说,美国JD/MBA项目虽然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发放两个学位,对人才的单门学科基础要求还是很高的。同时,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办学交流频繁,双方专家交流合作定制课程安排,为学生量身定制了高质量的跨学科教育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能够给学生最好的指导、授课,使其能够应对日益复杂的法商综合性事件,培养出法学与管理学交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四、美国JD/MBA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提出培养具有“精商明法、敏思善行”特质的法商复合型人才,并于2010年率先启动了法商管理MBA专业学位的培养。随后,国内法学院校掀起一阵“法商结合”热。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的驱动:一方面,近十年来我国法学院校数量急剧增加,各高校之间的法学教育竞争激烈,法学院校都在努力寻找创新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因此,对于MBA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挑战。可以看出,“法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方向,同时也满足市场经济规范化、法治化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美国JD/MBA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对我国法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1.完善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定位,形成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第一,我国法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借鉴JD/MBA,适当调整学习周期及课程设置,力争在学分分配上有更加合理且均衡的安排,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跨学科知识。第二,国内高校的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对于学校究竟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思考:是偏重法学知识,兼具管理学常识?还是精于管理,仅僅掌握法学基础?抑或是兼具法学和管理学二者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实际应用能力?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才能因地制宜,定制出更完整的管理学和法学知识结构体系,推出有重点的双学科课程学习要求,最终实现有针对性的跨学科融合,达到培养法商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2.增强办学单位交流合作,实现法商有机结合。第一,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增强法学院和商学院的交流合作,共同为学生定制具有学科交叉性的课程安排。美国JD/MBA项目的发展依赖于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和办学单位的高度合作,而当前我国的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多是由法学院或商学院独立办学,只是在办学过程中引入交叉学科的教师。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的培养模式——前两年分别在商学院和法学院学习基础知识,最后一年(或两年)进行交叉的课程学习——真正实现学科的融合。第二,以美国JD/MBA模式为参照,有关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可以探讨我国研究生阶段双学位教育创新模式的可行性,以培养法商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发当前MBA和法律硕士两个独立专业学位的联合培养项目,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交汇融合,提升学生对法商复合性问题的现实解决能力。

3.注重法商复合型应用能力培养,帮助学生适应复杂职业环境。第一,我国高校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当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提升学生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美国的管理学和法学教育中都十分重视案例教学法,哈佛商学院在MBA教育发展的初期,就是借鉴当时法学教育常用的案例教学法,[7]最终形成了闻名于世的管理学全案例教学模式,这一方法能够很好地再现管理情景,非常适合法商复合型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二,我国高校应该从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角度出发,在培养过程中强化对MBA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借鉴美国JD/MBA培养项目,加强高校和实务界之间的协同合作,给学生更多接触真实或模拟管理环境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尝试去解决企业、公共部门或非盈利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锻炼学生的法商复合型的管理实战能力。同时,高校应在师资配置和资源安排上进行适当调整,考虑MBA专业学位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日益增长的跨学科人才需求,提升法商管理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海良.“斯诺命题” 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0(10):10-15.

[2] 陈炳富,邱琼.哈佛管理教育的改革及其启示[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57-60.

[3] 刘芳.美国MBA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5:5-9.

[4] John Warren Kindt.An Analysis of Legal Education and Business Educa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J.D./MBA program[J].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1982(31):512-530.

[5] Lynn Wood,Justin Osofsky.Crossing the Charles:The Experiences,Networks,and Career Paths of Harvard JD/MBA Alumni[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05(8):1-64.

[6]傅利平,张志刚,刘一方.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及其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2):65-68.

[7]葛建华,慕凤丽.“法商结合”在案例教学实践中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7):67-70.

(责任编辑陈志萍)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美国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