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寒冷的“2·19”夜晚

2017-03-20 17:30
新民周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小平浦东证券市场

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元宵节还没过,算是在新年里头。

一个消息在很小范围内流传。

这是1997年春节时分。对于上海人来说,先是有些淡淡的失望。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曾在上海度过7个春节。此后的日子里,许多上海人依然盼望,春节时候小平能再次来上海,但是一直没有音讯。1997年元旦过后,中央电视台播放了12集电视纪录片《邓小平》,可以看得出来,这部纪录片是加紧时间拍出来的。1997年春节到来了,邓小平也没来上海。失望之际,不少人都有些猜测。

2月19日入夜。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很平常的夜晚。零点过后,刚刚睡下不久,我床边的电话响了起来,拿起电话,是社科院一位副院长、当年我的同事,他一向爽朗的声音有些低沉:“小平没有了,马上要播新闻了。”

我有些吃惊,稍过一阵,才慢慢平复下来。打开电视,过了一会,看到了那位熟悉的男播音员,开始了沉痛宣告……

事情发生变化,是在1996年12月12日的清晨。那天早晨,邓小平一觉醒来,觉得呼吸不畅。他无法像往常那样自己起来,去洗脸刷牙,而是不停地咳嗽。咳嗽让他喘不過气来,难以呼吸,不能吃东西。身边的医护人员已经无法应付这个局面,只好把他送进301医院。301医院离他家只有10多公里,此一去,小平再也没有回来。

邓小平身体一直很好,电影《大决战》中有一个镜头,在寒风呼啸的雪天里,邓小平依然在洗冷水浴,就是一个例证。晚年时,他患了“帕金森综合征”,这是一种没有办法根治的疾病,会压迫神经,带来咳嗽,影响吃东西。情况越来越差,会影响呼吸。

1997年的大年初一,是2月7日。到了正月十三,也就是2月19日,最后的时刻来临了。当天,邓小平的呼吸功能已经衰竭,只能借助机器呼吸。21时08分,一代伟人溘然长逝。

2月20日,很多人是在茫然与痛苦中迎来黎明的。大约5时许,我接到电话赶去单位。当天早晨7时,报社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布置相关工作。

当时,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证券市场的动向。中国的证券市场从创立起,就体弱多病。面临这一重大变故,何去何从是大家十分关心的。

2月18日星期二,沪深股市曾大跌,上证指数跌8.91%。2月20日开盘,不出所料,上证指数以9.61%的全线跌停开盘。就在很多人紧张的时候,指数缓缓回升。可以清晰地看出,有股力量在支撑大盘,全天低开高走,收盘还涨了0.25%。当天的跌停870.18点,成为1997年最低点。第二天继续大涨5.39%,后来一路盘升至5月最高1510.18点,深成指则创出6103.62点的当时历史新高。

如果说证券市场是一面镜子的话,那么在度过了那个寒冷的“2·19”之夜,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但没有任何的顿挫,而且继续沿着小平同志指引的道路,奋发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

对于上海来说,小平同志连续7年在上海过春节,对上海改革开放大局,带来了历史性的影响。

1990年2月17日,在春节过后回到北京时,邓小平对中央领导们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我本来是不管事的,我现在要说话,上海要开放。”

199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出《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

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前,《解放日报》曾经刊登一篇文章《上海的10个全国第一和5个倒数第一》,反映了上海在努力为全国发展作贡献的同时,自身发展缓慢问题。1987年12月陆家嘴轮渡事件,更是矛盾的集中爆发。那时,上海是全国发展的“后卫”,发展速度比当时全国比较缓慢的速度还要低2个百分点。浦东开发开放之后,上海迅速成为了全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发展速度比高速发展的全国速度还要高2个百分点。

时间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中期,上海以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姿态,迅速在全国领跑,迅速成为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之时,回想小平同志“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的讲话,深深感受到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

小平同志在上海度过的7个春节,其实是在谋划上海如何从“后卫”变成“前锋”的宏篇大作。

那个寒冷的“2·19”之夜,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上海、中国今天的发展,是对于那个夜晚最好的告慰。

猜你喜欢
小平浦东证券市场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该如何帮你,我的爱人
放风筝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浦东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