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仕新:科研副校长的学术人生

2017-03-20 16:30黄东兵李钢音
神州学人 2017年3期
关键词:密歇根大学汽车

黄东兵+李钢音

胡仕新,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1984年赴美留学。先后于1986年和1990年取得密歇根大学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2年-2006年任密歇根大学工学院制造学科主任、交叉学科执行主任,2007年-2013年任密歇根大学工学院副院长,2014年-2015年任密歇根大学代理科研副校长,2015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1月至今任密歇根大学科研副校长。

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初夏,位于小城安娜堡的美国密歇根大学,草长莺飞,花木繁茂,具有各个时期浓郁风貌的建筑,错落在清澈旖旎的休伦河岸。

5月26日,在一间古雅而宽敞的会议厅里,密歇根大学为胡仕新教授举办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庆祝酒会。酒会和这所国际性大学的诸多活动一样,有着不同肤色的来宾。由于胡仕新的华人身份,来宾中也多了一些东方面孔:有他当年在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就读时的同学,有闻讯而来的在美天津大学校友,有他的妻子儿女,还有他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院工作的弟弟一家。

窗外阳光明净,厅内笑语起伏,胡仕新用英语或中文和来宾们交流,他的脸上一如既往地挂着谦和儒雅的笑意,眼神温暖而专注。

庆祝酒会由密歇根大学工学院院长David C·Munson主持。著名机械工程教授Galip Ulsoy和Yoram Koren,机械工程系系主任Kon-Well Wang等人在致辞中回顾了胡仕新的学术成就,尤其提到了他对锂电池装配制造的贡献及著名的“两毫米工程”。他们还充满感情地回忆起和胡仕新共事的一幕幕,那些平凡的点滴,那些令人激动的情景。在他们眼中,胡仕新是一个具有洞察力、高瞻远瞩的学者,他刻苦不怠,擅于卓有成效地推进工作,更难得的是他对别人的体贴和关心。他们认为,胡仕新是一个很棒的合作者、朋友和领导。

在酒会上,投向他的目光里,有着由衷的钦佩,也有真诚的敬意。这一刻,他不仅是密歇根大学的骄傲,也是华人的骄傲。

在一片掌声中,胡仕新来到了讲台。早已习惯用英语思维的他,话语中渗透了敏捷的思索和亲切的幽默,引起大厅内一阵阵会心的笑声。他身后的落地窗外,密歇根大学的校园绿荫蓬勃,宁谧而有生机。这一方校园,也见证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学者数十年的奋斗。

胡仕新1984年12月来到这里时年仅21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遴选的早期公派留学人员之一。刚进入密歇根大学时,除了繁重的学业,他还在食堂洗碗、端菜,弥补费用,深入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现在,他担任了该校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引领着这所几乎拥有全美最高研究预算学府的学术探索。这一路的辛苦和付出,是每一位在场的人都能领会和感悟到的。

胡仕新在天津大学上学时,他班上的团支部书记现在是西雅图一位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他从繁忙的日程里抽身,专程赶来祝贺。他说:“同学入选院士,比公司挣几百万美元更令人高兴。”

胡仕新的夫人说:“几十年来,他几乎只有周六的晚上在家陪伴家人,其他时间都在学校或实验室忙碌。”

只有长期在海外的人,才知道这荣誉是多么来之不易。胡仕新的治学之路,总是来路生云烟,而前途正漫长。

在美国学界

占有一席之地

1979年,胡仕新从湖南常德农村考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大学第一年的成绩并不理想,但从二年级开始,胡仕新的各科成绩就一直保持全班领先了,液压、电工等课程均名列第一。同学们回忆他大学时代的身影,不是在教室图书馆,就是在足球场上。在那个单纯而富有朝气的年代里,胡仕新养成了坚韧和刻苦的品行,并一直保持。

胡仕新的主要研究,是先进制造和装配系统设计与评价方法。多年的科研成果,使他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协会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美国自然科学基金CAREER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William T Ennor制造技术奖及多篇优秀论文奖,并担任了国际学术杂志主编。由于他的突出贡献和影响,他还担任了国际生产工程协会CIRP装配系统组主席。

胡仕新的博士生导师吴贤铭教授学风扎实而严谨,是机械工程领域优秀的华人学者,一生培养博士多達125名。胡仕新以自己的勤勉聪智,深得导师器重,毕业后留在了学校里。

密歇根大学靠近底特律,汽车工业成为胡仕新长期关注的一个方向。当时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在装配制造在线检测方面遇到了很多数据问题,凯迪拉克、克莱斯勒等公司都曾就这些问题向密歇根大学请教。作为吴贤铭的第一个研究装配的学生,胡仕新经常到汽车工厂去调研,一度每天都呆在厂里。在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产线上,如何去发现误差源,胡仕新和他的团队经过不懈追踪和努力,最终找到了方法:首先是模拟和估算,在设计时就进行精确测算;然后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了与测算不符之处,就在实际生产中寻找误差源。他撰写的一系列论文,从理论和方法上解决了装配误差,被学界广泛引用,且最终运用到汽车生产线上,实现了控制两毫米误差的目标。“两毫米工程”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如今行驶在美国道路上的汽车,装配工艺已做到相当精确。

导师去世后,胡仕新正当30岁出头,他整天思考着怎样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创新。机械制造的传统学科,无论中美,多年来一般是切削、机床和工艺。胡仕新清楚地意识到,只有走出传统,有所突破,才能在竞争激烈、创意领先的美国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他苦苦求索,终于选定了装配系统和装配生产线作为自己的学术方向。

胡仕新说:“最好的科研项目,是你做完以后别人接着做,别人都照着你的做,这就证明了你工作的前沿性。”在自己的专业成就基础上,他又将视野延展到整个美国机械制造研究领域。2011年,胡仕新和密歇根大学校长一起参加了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推进的先进制造项目。他们首先提出了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的概念。目前,“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方案已经启动,有5个研究院已成立。胡仕新加入了底特律“金属材料轻量化研究院”的董事会。

改变未来人类生活

现在,作为密歇根大学的科研副校长,胡仕新正在主持并投入精力全面推进的,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汽车联网与无人驾驶技术”项目。对于人类发展史而言,汽车对人类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和改变。“汽车联网与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将深刻影响未来的人类生活。

胡仕新介绍说,首先是安全性的提高,由人车交流转向汽车的相互交流,无人车能知道谁在它的周围,道路的行驶和事故情况,不会造成安全事故。比如在一些地方的沙尘天气里,如果前面一个车出现事故,后面的车会因为视线受阻而发生相撞,如果是无人汽车就能避免。美国2015年交通事故死亡3.5万人,无人驾驶汽车将彻底改变这个数字。

第二是汽车占有量的大幅缩减,停车、交通堵塞等现代社会问题都会获得改善。汽车实现了自动驾驶,人们有需要的时候,比如用手机输入起止地点,汽车就会驶来,把你带到任何目的地。需要返回时,另外一辆车又会把你带回,这就免去了买车和停车,车辆的拥有和行驶模式也会根本改变。胡仕新举例说,以密歇根大学所在的安娜堡为例,这里的12万居民,如果每天上班用车实现无人驾驶,那么只需2万辆车就足够了,可以不用那么多停车场。现在的汽车大部分时间是停在某处,一个安娜堡上班族每天的开车时间,大约占全天的1%-2%,而家里要有车库,单位要有车位,路上还会拥堵,这对土地资源、能源分配、生活方式和效率都会有影响。

“汽车联网与无人驾驶技术”项目的运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担任该项目董事会主席的胡仕新,面对的不光是汽车本身,还有制造、交通体系、信号系统、社会伦理、法律等一系列有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但他对这个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个项目的实施,也使他从一个有一定专业和领域的学者,成为一个战略和目标的执行者与协调者。这一复杂的交叉学科,有密歇根大学的10个学院参与其中,同时吸收了学校投资、学院投资和工业界投资,目前美国工业界已有40家企业加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也加入其中。

“汽车联网与无人驾驶技术”项目从安娜堡开始,将逐渐扩展到更多的地方。他们的第一步,是把安娜堡的9000辆车连接起来,在安娜堡行驶;第二步,将有密歇根州东南部的2万辆车参与;第三步,将实现安娜堡拥有2000辆无人驾驶汽车。胡仕新相信,这是一个充满了无穷想象力的项目,它不光是技术上的问题,甚至会改变人类的世界观。

科研副校长的责任

作为一位学者,胡仕新正当壮年,一路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宽广的视野,正是纵横驰骋、有所建树的时候。而同时,密歇根大学科研副校长的职位也让他有了另一番人生体会和思索。

胡仕新的日程由一位助手帮他排好,他手机里每天的安排是以小时或更小单元计算的。只要有机会回家,他还会力争给自己一点锻炼的时间。七八年来,他每个周末都在学校度过,生活和工作的节奏都非常紧张。他说自己已经习惯了。

密歇根大学是世界上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学生5万多,超过75%的专业在美排名前十,研究生院的学科评估名列美国第三。管理这样一所学校的科研,同样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

密歇根大学和美国其他高校的科研管理模式基本相似。作为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胡仕新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建立交叉的科研项目,帮助研究人员和团队确立方向,创造机会。密歇根大学拥有众多的研究院和研究所,胡仕新的管理团队要负责他们之间的交叉与合作。二是科研管理,他的办公室是唯一可以报送项目计划的部门,每年有成千上万的项目计划报送出去,每一个都要进行审查,并与合作方和接收方沟通磋商,以保护学校的利益。三是学术纪律和专利转让,如果出现学术造假,胡仕新就要派专人调查,根据程度进行责罚,严重者甚至会被开除。这样周密而严谨的科研管理,保证了密歇根大学的学术活跃度和成效。

胡仕新有5位助手,在密歇根大学被称为“副副校长”,都是某专业的知名教授,包括工程和自然科学、人文、医学、计算科学、法律,协助他管理科研工作,他们有一半时间都在科研办公室工作,胡仕新和他们两周见一次面,全面了解和管理学校各学科领域的情况。此外,他还需跟各个学院的院长们会面和沟通,有时是各学科组的,有时则是单项学科的,比如医学院、艺术学院、工学院等。

胡仕新每周还必须抽出一天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博士生和科研团队,并与工业界同仁,比如通用的科研團队等,进行视频交流。每逢这一天,只有校长才“请得动他”,别人找他是不行的。

因远而深的中国心

与胡仕新共事的人,都能感觉到他低调的作风、扎实的功底和强大的内心。这位来自中国的貌不惊人的副校长,永远面带微笑、语调平和地与各国学人们打交道,娴熟的英语和敏锐的思维,使他成为密歇根大学国际风范的一个标志。当你走近他,就能体察到那颗中国心。

湖南常德,是胡仕新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每年他都要回国探望父母乡亲。天津大学是他的母校,也是他回中国必去的地方。偶有间隙,他还会到大学同学的微信群里跟大家说上一两句。对于那些从中国来到密歇根大学的博士生和访问学者,胡仕新总是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人们说,中国文化和情结,是愈远愈深的东西,赴美30余年的胡仕新对此有格外深刻的体会。

他以赤子之心关切着中国的变化,而身兼学术和管理,又使他能够以特殊的角度思索和比较。上世纪90年代中期,胡仕新就与中国的一汽、长安等汽车生产企业建立了联系,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了然于胸。在他看来,国内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虽然现在的生产制造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设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仍显匮乏,而设计和创新,又是一个长远的投资过程。随着与中国业界、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往来,胡仕新愈加感到中国经济从制造转向创造的重要性,每次和国人交流,他都会流露出这样的关切。

胡仕新在工学院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导师吴贤铭先生的篆书,上写“改善”两字,古朴而苍劲,这是老一代华人学者对自己和学生的勉励。胡仕新对自己数十年的求学和学术生涯,总是所言不多,但他沉静睿智,事必躬亲,朴实真切,日常工作中处处流露出对人生和事业的坚韧与热爱。在美30余年的学术之路,是胡仕新给出的一份饱含中国人精神力量的答卷。

猜你喜欢
密歇根大学汽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密歇根阁楼住宅
美大学让山羊除草被起诉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FRIB将建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