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有“还原”意识

2017-03-21 18:50娄小明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还原愚公晏子

娄小明

叶圣陶曾经说过:“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爱因斯坦也曾经说:“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些名言都指出了在教育现象背后存在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更加接近教育的原初目的、本质内容,即教育的“原本”。但是它们要更为隐秘,否则这些名言也不会用“否定”的句式来表达。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会迷失对“原本”的探索。

那么,该如何看清这种“原本”,让老师们知晓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好课呢?也许,借用这种“否定”的思维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吧。

当孩子离开教师的思维引导,是否能够还原学习过程?某位教师在教授《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默写三组词语,分别是“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狐狸”,“葡萄、一串、紫红色”,“迫不及待”,然后引导学生看图复述每段课文的大意,接着复述整篇课文的内容,最后说说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并建议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低年段的孩子能够在短短一节课中完成上述内容,记忆大量的信息,会得到听课者的赞叹。但是笔者在想,如果课后学生拿起一则童话,还能够如此高效地建构句、段、篇的內容,并深刻地理解文章的道理吗?笔者表示怀疑,因为教师问题设计的“还原性”还不够。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笔者发现,教师的第一步设计才是“关键点”,此后所有的问题都是这些词语的组织和运用。也就是说,教师先把答案揭示出来了,随后的课堂只不过是学生在“按图索骥”罢了。如果把这个前提去除,那么学生的进步其实是有限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关键词语,并由此串联起对整篇课文的整体认知,这才是教学的成功。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过程来还原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当孩子结束了生成,能否还原文本的“初衷”(价值观)?某教师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生成:教师问学生,愚公认为他会成功,是不是因为有天帝的帮助?一些孩子表示了肯定。接着他让学生设想愚公能否“世世代代无穷匮也”?有些同学表示了多种可能:万一愚公的后代是女的呢?万一他的后代不住在这个地方呢?这时教师发散道:“说不定他的哪一代想移民到美国去了呢?”然后,他又让孩子设想愚公和智叟的辩论。有的孩子模仿智叟说:“靠山吃山,你把山都移走了,我们吃什么呢?”教师应和道:“从现代旅游开发观来看,也有一定的道理。”还有些学生说:“愚公这么做,是为了感动天帝而使用的‘苦肉计。”教师引导道:“愚公并不愚昧,相反有些狡诈。”接着教师又出示了外国学生如何看待这则神话的观点,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中国人有“老人”癖好,因为在很多电影中,“老人”都拥有绝世武功。有的学生说,中国人有传统家族观,这和西方是不同的,所以很难为外国人所理解。直到一位学生说,一个人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这时,老师才表示了肯定,并且结束了课堂讨论。这样的“课堂”,学生是有了多种价值观,是有了精彩的“生成”,但是我们发现,这种生成偏离了文本的初衷,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样去读书,任何名篇巨制都可以读成歪理邪说。文章有文章的“界限”,有作者的“初衷”,作为阅读者可以去引申,也可以去质疑,但是不能不“尊重”文本,只有通过还原文本的观点去合理生成学生的观点,这样的价值观生成才有历史基础和现实意义。

当孩子走过了太多的细节,是否还原学习的内容?某教师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完成了字词句篇等基本任务后出示了一位外交官的话,“晏子,逞口舌之能,这不是智慧的表现,因而也得不得真正的尊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楚王能够及时道歉,非常可爱;有的学生说,这也说明晏子的国家国力强盛,所以晏子能够使楚王屈服。接着,教师又出示了韩信受胯下之辱这则故事,让学生比较,晏子为什么不忍辱负重。随后联系学生低年级学过的文章《狼和小羊》,让学生联想,小羊怎样作为才是最智慧的。最后,教师和学生演唱《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并且擦去黑板上的“板书”,只留下了“尊重”两个字。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领略了文章的多重精彩,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但是缺少了对基本任务的思考,即学到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习。教师的每一个新的内容的设计都是由教师完成的,尽管教学内容很多,但是缺少言语的逻辑联系。这样的精致是建立在缺少对“大结构”了解的基础上的,学生很难将内容化繁为简,也很难真正吸收。只有将学生学习的内容还原到基本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大问题上来,他们才会记住大致内容,并根据这种结构衍生出对细节的理解。唯有这样的还原,才能让学生学实学活。

当孩子没有了“外推力”,能否回归自己的学习动机?某教师在教学美术课《蛋壳画》中设计了很多的奖励措施,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奖励学生贴纸;如果学生作业比较出色,就给予最佳创意奖,最后,教师还奖励给学生很多蛋壳贴画的作品。但是,矛盾出现了,有的学生因为对奖品期望太高,所以当老师把奖品展示给大家看的时候发出了一片失望的声音,还有些学生因此出现了逆反情绪,认为自己做作业是为了给上课老师“争面子”,索性把作业做得一团糟。的确如此,这样的“外推力”如果运用不当,是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拔苗助长”的。我们只有让学生明白了本节课的意义,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他们才能找回学习的动机。

老子曰:“凿户牅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如果以“无”为参照点,我们就能够找到教育的原本;如果我们能够“还原”教学,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还原愚公晏子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还原”范冰冰
收藏在“还原”中添趣
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晏子使楚
愚公移山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