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2017-03-21 19:56陆敏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辨析小熊正方形

陆敏

阅读材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数学阅读活动,是为了全面挖掘和提升数学阅读的价值,发展思维能力和培养数学素养,在阅读材料的研究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苏教版数学教材在个别单元虽然安排了“你知道吗”的阅读材料,但是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小学数学阅读材料成了数学阅读教学中的短板。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小学数学阅读材料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研究体会。

一、利用绘本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预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能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的形式有“微课”“预学单”等,其实利用数学绘本阅读材料由学生自己课前预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借助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由李舟妮翻译的数学绘本《两条射线手牵手》安排学生预习。绘本阅读材料图文并茂、短小精悍,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易读、易懂的特点,要求学生阅读后根据材料内容去思考、接受新知识。很明显,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确角的概念,知道角有顶点、两条边,角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感悟角的特征,自主探索角大小变化的规律,指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的方法让“教”于“学”,给学生的学习创设时空,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二、开发情境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情境阅读材料的开发是为了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搭起原有的知识与所学新知识的桥梁。数学情境阅读材料的开发不仅能使学生解决学习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基本的思维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情境导入中的阅读材料。

猜一猜 分一分

最近,小熊要过生日,妈妈买来12个苹果,要他分给和他一起过生日的小猪、小马,而要求三人分得同样多,小熊挠挠头,怎么也分不出来,妈妈看出了小熊的心思,对它说:妈妈帮帮你。

妈妈:你可以先猜一猜,每个人可能分几个?

小熊:我猜每人可能分5个吧。

妈妈:你分一分,是不是每人5个?

小熊:我5个,小猪5个,小马剩下2个,妈妈,还差3个。

妈妈:12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人分5个,是不够分的,说明每个人分多了,你这次就应分得少一些。

小熊:我每人分3个,我3个、小猪3个、小马3个,还多3个。

媽妈:说明每个人分少了。

小熊:我知道了,每人分4个,正好分完。

亲爱的小朋友,你会分吗?怎样才能一下子知道答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可以很快知道结果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以上阅读材料采用猜一猜、分一分和母子对话的方式来引入新知识,要求学生阅读后根据问题去思考。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使他们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同时,阅读材料也渗透了一种逐步调整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在分多分少中如何平均分。有趣的对话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抓住了学生的心,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三、创设辨析阅读材料,增强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即“思考辨析”,它首先指的是一种思考方式,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往往涉及分析、辨别、推理、判断、表述、交流等数学思维过程和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是否有思辨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创设数学辨析阅读材料能使学习者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辨析意识,可以为他们的后继学习积累经验和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不断形成。

例如,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解题辨析的阅读材料。

解决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呢?你认为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在学习新知识后,针对学生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出现的易混淆、易困惑的地方编写辨析阅读材料。教学时组织甲、乙两组学生阅读材料,他们紧紧围绕小华和小凤的解题过程展开辩论,在思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时要发挥辨析阅读材料的功能,引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围绕典型困惑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估算、社会调查等方式,做多种有利于学生思辨的引导,让学生在思辨中,实现对问题困惑的感悟,适时找出自己解题中的偏差,有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纠错阅读材料,澄清学生模糊概念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学生在头脑里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接受、编码、存储和提取等一系列活动的组织过程。由于小学生认知心理不成熟,在做练习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不要害怕,不要将错误藏着、掖着,或轻淡写一带而过,而应切实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彻底“根治”错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应该首先从认知心理角度去审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找出归因,提出对策,促进教学。

例如,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错题分析阅读材料。

“小马虎” 闯关

“小马虎”平时学习时比较粗心,他一心想改掉自己这种粗心的坏习惯,于是利用假日来到“智慧岛”想磨练一下自己,取得学习上的真“经”。可是,要想到“智慧岛”取“经”需要过两关。

(1)第一关:议错。

小马虎闯过了第二关。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问题,对于这些错误我们如何处理?设计纠错阅读材料是处理错误的方式之一。让学生根据小马虎的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到出错的原因,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避短,澄清学生的模糊概念。如果教师能巧妙地利用错误,正确引导,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编写拓展阅读材料,提升学生灵动思维

富有思考性的阅读材料能有效驱动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学生的好奇心是天性,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颖、富有想象,编写拓展阅读材料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充分体现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思维过程。拓展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想、探究、分析和归纳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例如,六年级下册“圆、正方形”综合练习拓展阅读材料。

在一块正方形钢板上(图1)裁圆片。

(1)按照图1第一种方法裁剪后,分别剩下多少平方米的钢板?剩下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探究过程:

圆的面积:3.14 ×(2÷2)2=3.14(平方米)

正方形的面积:2×2=4(平方米)

剩下的面积:4-3.14=0.86(平方米)

剩下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0.86÷4=21.5%

我的发现:剩下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21.5%

(2)类比与推理:照这样的剪法,如果剪去4個最大的等圆后,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剩下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我的探究过程:

我的发现:

(3)猜想1:照这样的剪法,如果剪去9个、16个最大的等圆后,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剩下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我的探究过程:

我的发现:

猜想2:照这样的剪法,如果剪去n个最大的等圆后,剩下的面积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几?

我的探究过程:

我的发现:

编写拓展阅读材料,通过正方形与内切圆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类比与推理,大胆猜想,巧妙地构造数学研究的对象,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自觉地沟通数学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发现数学规律,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主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林,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辨析小熊正方形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小熊
移火柴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可爱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