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建构在高中英语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7-03-21 20:32马世飞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自主

马世飞

摘 要 高中英语教学中,单元复习课多是由教师主宰,教学内容是教师意志的体现,鲜有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空间进行自主意义的建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以任务驱动、思维留白为手段,在课后拓展中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建构书本话题知识网络,广泛涉猎话题内容,进行语段输出和文化探究,以期多维实现主题意义建构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单元复习课 自主 课后拓展 意义建构

《牛津高中英语》实践教学中,一线教师逐渐意识到各板块单元复习课的重要性。他们纷纷在实践中积极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笔者认为,目前的单元复习课主要还是基于教师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之下教师意志的体现,教学内容多是原知识的瘦身和复现,课堂组织多以知识点归纳和即时练习巩固为手段,缺少主题引领的拔高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试想,如果教师尝试在单元复习后引導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多维度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话题的多样性涉猎和主题的多元化探究,继而进行创意性语义输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笔者认为这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一系列的尝试,笔者以模块四Unit 1 Advertising为例,对此进行阐释。

一、任务布置,让留白给学生插上翅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1]。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单元整体复习后,尝试通过搭建支架,任务留白,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完成单元“编者—文本—主题”循环的最后一环,延续补充主题意义。

为此,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如下教学任务:(1)用思维导图等形式整合单元各板块语言知识。(2)从提供的主题广告中任选其一,进行50词左右评论,内容包括该广告创意、寓意、手法等。(3)从以下话题中任选其一,制作PPT,进行主题英文汇报:广告的演变、辩证看待广告的社会文化影响或文化意义、国外广告中的修辞等。个人作业完成后,各小组成员将其上传至小组QQ群,相互审核后,在线商议、确定最终小组汇报版。

三项任务辐射语言、语用、文化三个维度,旨在让学生在任务驱使下置身于课本内外大的主题情境中,进行多维对话和意义协商,最终在认知建构中实现主题附带。

二、小组展示,让主题建构浸润化

单元授课是学生获得话题知识给养的重要一环,而教师开放性任务的布置使得学生将已学知识和探索新知前后贯连,知情互促。学生领取任务后,首先各自为阵,在网络资源库中尽情搜索,深度挖掘,综合所有,完成任务。接着,小组成员通过评鉴组内他人作品,发掘独特视角,进而加深对话题的认知和理解。最后,小组集体商议,共同制作一份质量高、主题性强、文化味浓的成品进行展示。

1.知识网络绘制让学生认知体系化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用可视化的图形表征文本篇章知识,建构认知体系,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主题知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基于单元话题,因个人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的差异,不同的学生主题自我建构体系也不尽相同。但正是因为个体差异,才有了视角独特、多元并存的精彩课堂片段。

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立足文本,逐渐明晰“广告”这一主题单元的整体语言结构体系。从某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知晓本文的话题词advertisements和二级目标词,即广告的定义(definition)、展示地(places for display)和种类(types)。每个二级指标又包含有三级目标词,如types下,三级目标商业广告(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和公益广告(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铺陈开来。商业广告的不同方面(charge、purpose、advantages、disadvantages、tips for people)构成四级目标。也有小组将本单元中Reading 板块与Project板块有机组合,内容侧重操作性较强的广告运动中如何瞄准目标观众,开展研究、分析数据、传达信息等。

实践中,以话题核心概念为中心,发散思维,逐级拓展,学生通过甄别各种概念所表征意义的内在衔接,分析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以图示的形式将其显示,形成语义结构图[2]。

2.语段输出使学生认知运用及时化

基于语言输入,语言输出使得各种语言子技能得到练习,所获知识得以表征和呈现。它是学生将主题所学加以整理、重构和运用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和文本意义再次交融的有力载体。《牛津高中英语》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科学知识体系反复斟酌编写而成,它不仅向学生立体呈现话题的相关知识,而且也为学生成果输出做足了榜样和示范。在单元板块授课、单元专题复习课、主题思维导图认知拓展之后,笔者选取有代表性的四幅公益公告(图略),内容涉及公共形象、行车安全、温室效应、节约用纸等,有效引导学生在思辨中运用所学。

以下为两组学生代表的发言:

The public service ad aims to tell us not to base our enjoyable lives upon the disappearance of polar bears. In reality, when we open the air-conditioners to maintain right indoor temperature in winter, a lot of CO2 will be released, leading to the ice melting. It easily shocks people into being concerned about global warming and appeals to citize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is PSA uses visual methods to educate people about deforestation. Turning over the book page by page, you seem to be cutting down the tree bit by bit. When you reach the last page, it turns out to be only a bare stump. Its striking design alerts people to save paper after thinking about what each page mean and how much damage it can cause to the environment.

主题丰富多样的语段输出不仅使得学生在强烈的表达欲望下关注语言形式,提高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还使得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辩证性地对社会百态发表观点,同时提高公民意识的养成。

3.文化探寻让思维品质高质化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搭建平台,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在笔者提供的任务项目中,学生选择某一话题展开网络资源大搜索,在各小組上交的小组个人作品库中,笔者发现,尽管同样选择“广告历史”这一主题,A组以时间顺序梳理由原始兜售叫卖(peddling)→造纸术产生海报出现→typography(活字印刷术)→报纸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的演变;B组则以可口可乐为具体实例,折射出广告随时代变迁而衍生出的不同表达方式。

以修辞为例,中国著名修辞学家、语言学家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修辞格的语言形式是一些“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于寻常逻辑的言语方式,而使得语辞呈现出一种动人魅力的词语”。学生小组在汇报中,图文并茂地用实例阐释了修辞在广告中的巧妙运用,如 simile (比喻)、personification (拟人) 、exaggeration (夸张)、 pun(双关)、 parallelism(排比)等。课堂汇报中,各小组选择不同的实例将广告手法运用与话题呈现交融,所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生活百态,如戒烟、酒驾、城市污染、家暴、儿童虐待与性侵犯、窨井盖盗窃、心血管病防治等。

更有甚者,一小组采用角色扮演,以新品发布会中公司CEO推广产品的形式来创意性地解读广告中语言的使用技巧和音、形、意的融合。如表1所示。

课堂上,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上不断接受着不同的社会文化、信念和价值观的输入和刺激,不时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双重考量下拷问自己心灵,实现自我反省和提升。

三、能力培养,让学习真正发生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超越前期单元各板块,融听、说、读、写为一体,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概括性和拓展性。在主题认知中,学生经历着由认知体系理性梳理、网络资源综合筛选分析、小组智慧集结点化、班级高手过招展示、自我学习升级这一螺旋递进、稳步推进的认知循环;文化熏陶中,学生经历着由碎片化的信息接触到条理性化的主题建构;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经历着由个人才智上升为小组明智再升级为理性意志。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在多个学习时空中促进自己的主题学习,丰满自己的话题认知。

此外,作品展示不仅是小组全体成员智慧的呈现,更是小组间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决。为拔得头筹,各小组还会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不断相互提醒,追求完美,如仪容仪表、语音语调、临场反应、语言技巧、呈现逻辑等。各小组逐一展示过程中,以群体的名义展开的全员评价会让每一位同学再一次多话题、多角度地浸润学习,评鉴优劣,更加辩证客观地完善主题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课后拓展及意义建构这一手法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中的巧妙运用是激发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桥梁,是由语言感知向意义建构的纽带,是由接受性机能向表达性技能升级的载体,最终指向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翁冰玫. 高中英语“同主题多文本”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学篇,2013(7).

[2] 李得武.语义结构图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4).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自主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物理教学“四忌”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播和意义建构
意义建构对预算管理演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