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教师角色,实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

2017-03-21 23:33王强胜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

王强胜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组织者的引领作用,构建和谐课堂;重视教师引导者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能力;落实教师合作者的参与作用,融洽师生情谊。从而转换教师的课堂角色,真正实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101-0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統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就说明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在课堂上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效果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应该由传授者向组织者悄然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合作者”悄然转变。

在2014年12月份由黄陂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的“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中,我校(此处指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李集小学,下文同)组织课堂教学大练兵,根据教务处工作安排听了18节数学课,涉及小学各个学段,教学内容也涉及各种课型。很多教师能依据新课标理念、结合班上学生实际、运用自己的业务水平上了很多精彩的课。但是有少数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代课教师、支教教师的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满堂灌”式教学、有“一问一答”式教学、有无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有无学生交流活动的教学、有无应用训练的教学等,由此引发笔者再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课堂上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效果、达到课堂实效,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引领作用,构建和谐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案;二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实施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有序,做到循循善诱、步步激趣,真正做到使学生学有所获、获能所用,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教师所追求、学生所向往的和谐课堂、高效课堂。在有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注重“满堂灌”或“个人表演”,使学生没有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学习活动,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死板的。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中,笔者是这样组织设计的:

1. 初步感知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个什么形状?你们每个人都拿出一个圆形用手摸摸它的面积。

(1)学生动手触摸圆形纸片的面积。

(2)指名学生口述圆形面积的概念。(你说得真准确)

(3)学生猜想圆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师:那同学们的猜想对吗?这就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证明。

【述评】让学生经历感知、猜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 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公式

(1)师启发学生,引出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师:这是一个什么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拼的过程)

师:这个同学不仅能说还能动手操作,他可是大家今天学习的榜样哟!

师:这种将图形通过拼切的方法转化成另一种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这种转化思想,采取拼切的方法将圆形转化成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图形,然后根据屏幕上的问题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不知道同学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指名学生把思考题读一次)

(2)学生小组合作,师出示导学思考题。

你将圆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你拼成图形的面积和圆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你拼成图形的各部分和圆形有什么联系?

你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3)小组汇报。选几组学生边汇报边演示。

师:这个组的推导方法对吗?你认为他们说得好吗?你们组能比他们说得更好吗?

师:同学们个个都能说会道。老师把这个推导过程做成了动画,你们想看吗?

(4)课件演示推导过程。演示完后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推导方法。指名口述,师板书。

师:老师现在想找个助手,把推导方法再说一次,你们边说老师边板书,看你和老师的配合默契吗?

【述评】组织学生对刚才的猜测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

3. 师生质疑

师:现在同学们说一说求这个一圆硬币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4. 验证猜想,提出要求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和我们课前的猜想相吻合吗?你会运用这个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吗?

5. 尝试应用

(1)师告诉圆的半径和直径让学生计算圆的面积。

(2)师指名板演,抽查汇报,集体订正。

在本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在课堂中精心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氛围和谐,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重视教师引导者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三是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面临各种难题或困惑,无法按照教师的要求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教师就要及时根据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学习困境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关键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误区”“困惑”“障碍”“难题”等得到解决,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在李家集教育总支组织的街内数学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一节课“百分数的意义”,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先让学生自学百分数的读写法,然后直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百分数的意义,结果很多同学答不出来,或者答错了。教师不得不让学生看課本说出百分数的意义,这样学生从实质上根本就没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面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以及它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的教学制造了困境,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由于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很广泛,学生通过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可能对百分数的大概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教师首先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百分数,接着通过创设情境:沙漠植树有白杨、胡杨、长穗柳,告诉它们的种植棵数和成活棵数,让学生选择在沙漠里种植什么植物合适,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判断它们的成活率来确定选种的植物。再引导学生把得出的分数转换成百分数后,让学生说出用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刚才经历的过程推导出百分数的意义,教学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

由于教师准确地发挥了引导者的关键作用,让学生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观察比较能力、推理能力得到培养,既面向了全体学生,也落实了新课标理念,教学任务得以完成。

三、落实教师合作者的参与作用,融洽师生情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与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新课标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开放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是课堂上实用性最强也是普遍性最广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参与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时教师不应该放任不管,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做学生最真诚的合作伙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情谊得到体现,也让学生在温馨愉快的课堂中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事半功倍。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面积”时,有的小组为圆的面积是否等于圆周长的一半乘半径争论不休。这时候,教师就应该介入。教师采取的方法是:让合作活动暂时停下来,告诉学生要小声说话,要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要有勇气反思自己的想法,要大胆创新,寻找新的思路去验证你的结果。在教师的帮助下,每个小组又重新开始合作研究圆的面积大小与什么量有关。教师这时的介入,就为学生的进一步合作学习排除了障碍,指明了研究方向。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时刻转换自己的角色,在学生的学习上充当学生的好助手、好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
有“德”的人
有“德”的人
怎样是最好的合作者
导演
庭审话语中法官“介入”的人际意义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最节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