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群众观的多维度审视

2017-03-23 17:46王廷中刘春福
理论观察 2017年2期
关键词:解读习近平

王廷中+刘春福

摘 要:习近平同志传承并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形成了新的群众观,这是当前做好党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具备较高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文章在明确习近平群众观的价值、内容与特点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践行习近平群众观的路径,以期创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提高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水平。

关键词:习近平;群众观;解读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028 — 03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内形势变得更为复杂,这对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在该形势下创新党的群众观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积极回应群众的新期待,重视群众工作,强调领导干部要提升群众工作水平。全面研究习近平同志的群众观,利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对如期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一、习近平的群众观奠定党长期执政理论之

习近平的群众观是新时期对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按照党情、民情出现的新变化,在全面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我国历届领导集体群众观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奠定了党执政的理論之基。习近平强调,面对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复杂任务,党坚决不能居功自傲,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持续推进改革, 从当前社会发展结构、利益布局以及思想理念的影响看,科学处置好改革、发展与稳定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习近平的群众观,争取群众的大力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依靠并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全方位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不断奋斗。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更要关心群众冷暖,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办事情,并全面做好党群关系畅通的桥梁,为广大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好处,拉近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采用实地走访调研的形式,密切党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一起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征程中,奠定群众基础。因此,习近平的群众观奠定了党长期执政的理论基础。

二、习近平的群众观内容

(一)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论”“源泉论”

首先,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论”。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主体地位与作用,我党从事的社会主义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事业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群众才是实践与利益的主体。习近平在有关“中国梦”的论述中,也强调人民群众有追求以及实现梦想的权利,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梦想是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依靠人民,也是为了人民。同时,在强调“八项规定”落实、“四风”纠正等方面,领导干部要明白人民群众处在主体地位,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指导群众广泛参与。坚持人民群众为主体,也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与权力主体。既要关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的唯物史观,也要确立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奉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要坚持尊重、服从与服务群众,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创建在人民群众的愿望之上,服务奉献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2〕。

其次,坚持了人民群众的“源泉论”。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智慧都是无穷的,这是党的宝贵资源,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以“源泉论”阐述当前领导干部需全面认识到新时期群众工作紧迫性,在新时期不断强化与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协调各方的权益,加快推进各项事业实现和谐发展,群众工作难度较大,但是办法也很多,最根本的就是“群众观”,群众是力量之源,党的所有决策部署,都需要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开展广泛调研,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要想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深入到群众中,虚心广大群众请教,并总结群众经验,找出问题的解决之策,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多和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拉近彼此间的感情,增加信任度,坚守肩负的重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将改革开放、现代化事业持续推向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3〕

(二)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习近平强调,面对新时期党在执政中出现的挑战,应有清醒的认识与准备,并展示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政治优势,密切党群关系,并强调做好群众工作需要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全面做好党群工作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在全面深入到群众中间,了解群众实情,宣传政策说服并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化解矛盾,并带领广大群众一同进步,这些都需要建立在群众关系基础上,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获得群众的信任、理解与支持,才能彼此之间形成和谐关系。要始终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以此作为强化与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中心问题。坚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奉献的宗旨,化解在发展进程中存在脱离群众的风险,突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群众方式,理顺并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确保党群关系和谐。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关系到党的生存以及未来发展,要对其提升到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尤其是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并弘扬党的群众路线光荣传统。当前大力推进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指出不管是何时何地都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围绕群众的现实需求,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深化党员干部与群众间的情感,赢得信任和支持,同群众一起开创社会事业建设新局面,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线,充分说明群众路线工作极端重要,说明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是在继承党的群众路线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三、习近平群众路线的特征

(一)传承基础上注重创新

习近平的群众观源自其不断学习与提升,不断充实、超越与完善自我,需要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打牢理论之基,确立理想信念,不断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及相关重大战略思想的学习,不仅熟悉政策,还要掌握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今后的工作方向,具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结构,广泛学习先进道德模范的党性、道德修养,通过汲取勤政爱民事迹的思想精华,永葆党员的先进性,与此同时,在掌握先进理论的同时,也要强调和实践相融合,坚持总结在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习近平同志所谈到的学习,重点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线,本质就是树立并增强群众观,将群众理论转变为工作力量,始终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创造新业绩。〔4〕

伴随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新的实践离不开新的理论指导,这需要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的群众观是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基础上,结合传统群众观理论与自身实践,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在方法、理念、理论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探索与创新,发展了党的群众理论,推动了党的群众工作,加快了群众观的发展。

(二)密切党群关系,打牢群众观

习近平同志指出:关心民生,要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将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好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他提出“获得感”一词,就是要将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更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为民谋福利的理念更为具体化,赢得群众广泛认可。关注民生、为民谋福利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工作,还要办实事、见到实效,以实际行动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产生较好的人文效应与社会效益。群众在不断提升幸福感的同时,也会和党、政府之间形成信任支持,构建良性互动关系,为创建和谐党群关系奠定基础〔5〕。

(三)灵活运用群眾观,讲求实效

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求真务实,这是做好各项事业的重要支撑。全面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关系到是否能客观分析形势、认识存在的困难,科学进行决策与部署,注重实际、强调实效,灵活运用群众观,这是习近平群众观的显著特点之一。习近平强调,求真务实就是要开展深入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听真话、掌握实际情况,而为政之道贵在实干。既要利于社会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又要为群众谋实惠,做到造福于民,也要将落实放在重要位置,贯彻落实各项任务,通过落实才能出成绩,通过执行才能看到实效,不管是哪一项工作都不能虎头蛇尾,要抓到点子上,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群众工作水平。〔6〕

四、践行习近平群众观的思路

(一)创建密切党群关系的机制

强化密切党群关系制度建设,就是将习近平群众观中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理论逐步形成常态化,从制度层面确保党群关系的通畅,全面保障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通过创建并完善党群监督体制,确保权为民所用。要根据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的布局,从严治党,强化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监督,全面落实习近平群众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权益。〔7〕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在党内发扬民主集中制,创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督制度体系,提高监督的法治化效益。二是全面完善权力机关监督制度。要采用立法的形式不断强化监督行为,提高监督的强制性与可操作性。三是创建群众监督制度,发挥群众对各项工作的监督作用。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打造监督平台,探索并完善群众监督的体制,保障群众监督的通道的通畅,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能获得及时反馈,当然也要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探寻新的形式,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服务群众的机制,多为群众办实事与好事。全面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尝试与完善社会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创建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提升服务群众的理念,尤其是要通过典型示范,不但提高群众服务水平,带领群众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8〕

(二)下大力气改善民生

要获得群众对党的各项发展事业的支持力度,需要全面创造条件,深入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保障并改善民生,在不断推进发展的基础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民生事业发展中。同时,要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需要全面考虑到各方面条件基础上,解决好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当前,需全面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实际问题,维社会公平正义,彻底扭转行业收入、地区收入逐渐拉大的情况,这事关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命运,应完善各项分配制度,厘清分配秩序,创造和谐市场环境,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9〕就业为民生之本,要继续实施更为积极就业政策,尤其对创业者建立更多的优惠政策支持,确保市场竞争的公正公平,依靠法治来进一步规范社会秩序,确保各项权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推进各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城乡一体的服务系统,全面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逐渐缩小地区间的差异,保障并改善民生。

总之, 习近平同志的群众观,奠定了我党长期执政理论之基,不仅要明确习近平群众观重点包含:人民群众的“主体论”、“源泉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联系党群关系以及群众路线是根本工作路线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也要明确习近平群众路线的特征,不仅强调在传承基础上注重创新,密切党群关系,打牢群众观,还要灵活运用群众观,讲求实效,为此,结合实际,在深刻领会习近平群众观基础上,建立党群密切联系的工作机制,下大力气改善民生,真正做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去思考解决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全面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李先伦,房晓军,王钦广.习近平群众观的深入解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2〕杨鑫.习近平总书记“群众观”思想研究〔J〕.学习月刊,2015,(08).

〔3〕朱荣英.习近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创新及表述风格〔J〕.开封大学学报,2015,(02).

〔4〕张雪,程艳彬.习近平群众观研究〔J〕.管理观察,2015,(22).

〔5〕赵洪伟,王蕊.习近平群众观研究述评〔J〕.人民论坛,2014,(20).

〔6〕王义.论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特色〔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04).

〔7〕杜鸿林.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丰富发展〔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4,(05).

〔8〕谭扬芳.论习近平群众观的三大来源〔J〕.党建.2014,(10).

〔9〕苗耀辉,卢海燕.试论习近平的群众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责任编辑:谭文富〕

猜你喜欢
解读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