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荡漾的《路边野餐》

2017-03-23 19:51周文萍
粤海风 2017年1期
关键词:陈升野餐洋洋

周文萍

《路边野餐》是一部诗意荡漾,才华洋溢的影片。这诗意不仅来自片中多处响起的的读诗声,更来自影片所表达的诗的情绪、诗的意象,以及那些充满诗意的镜头。

一.诗的镜头:自然流动、虚实相生

初次看《路边野餐》的人,往往會对影片的情节感到茫然,但又会不自觉地跟随镜头看下去。一个颇为有趣的评论说“看《路边野餐》时,我以为自己睡着了,后来,我发现,我记得几乎所有情节。”【3】还有人这样陈述自己参加导演分享会时的观影经验:“随着电影落幕,我一脸懵逼!意料之中,导演毕赣亲临现场参与互动,意料之外,这片子到底说了些啥?我勒个去,我连‘提问环节都不敢举手,压根儿想不出问题!”【4】

能让观众有如此神奇的观影体验,一大原因在于影片的镜头运用。《路边野餐》的镜头是会让人迷失的镜头,它自然流动,虚实相生,充满了诗的韵味。

首先是长镜头的使用。

影片中有很多长镜头:

主人公陈升开着摩托绕过盘山山路,路的另一边就是高高的山崖;

陈升出狱时坐车经过盘山公路下山,四周布满雾气,就像是记忆一样模糊;

陈升坐洋洋的摩托经过盘山公路,两旁是贵州常见的包谷地。

这些长镜头多是跟随着人物而移动的,它们自然而然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让观众跟随人物一起体验贵州亚热带山区的风貌,也将观众带到了影片的情境之中。

最令人瞩目的,是片中那段42分钟的超长镜头。这段镜头出现在影片后半段,一气呵成地讲述了陈升在一个叫荡麦的地方的经历:陈升在这里寻找着一个吹芦笙的苗人,期间他遇见了大卫卫、洋洋、理发师,他给理发师唱了一首歌,离开了这个地方。但是,与片中出现的凯里镇远这样现实中存在的地方不同,这个超长镜头所表现的荡麦这一空间实际上并不存在,它是陈升的一个梦境,梦境里的一切人物和细节与前面陈升在凯里生活里的人物与细节都有对应:前面陈升曾说梦到吹芦笙的苗人,他在荡麦寻找的便是吹芦笙的苗人;前面小卫卫喜欢在墙上画钟表,荡麦的大卫卫则把表画在手上;前面老医生说起与林爱人恋爱时对方曾把自己的手捂在电筒上,荡麦的陈升便把女理发师的手捂在电筒上。前面小卫卫在电视里看野人报道感到害怕,荡麦的大卫卫就给陈升讲了野人的事。前面陈升带小卫卫去吃粉,荡麦的陈升和大卫卫也在一起吃粉。陈升正是用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与人物编织出了荡麦的世界,在那里遇见了一个个的人物和事件。42分钟长镜头在影片中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更形成了影片的结构:42分钟之外是陈升在现实空间凯里镇远的生活,42分钟之内是陈升在虚幻空间荡麦的遭遇。虚幻空间由陈升用现实空间里的人物细节与情绪建构起来,两个空间虚实相生、相互对应,传达出令人惆怅又兴奋的情绪。

第二,《路边野餐》镜头非常富于创造性与想象力。它们无拘无束又自然天成,常常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在片中的世界。

有些是跨越时空的镜头:

陈升去帮花和尚的儿子报复,追问女人是不是埋了男孩,女人紧张地解释此事已了,也赔了钱,陈升不依不饶,女人仍在解释,镜头移到房中一张红色的桌面上,雨水一滴滴滴在上面,水滴的声音很大,渲染出剑拔弩张的气氛,而之后镜头左移,人物出现,已然是多年后陈升与老歪的冲突。

有些是抄近路的镜头:

之一:老歪去车场拿摩托车,他从大门走进去,镜头并未跟着他进去,而是从房子外面横移,移到后门时老歪和车场的人从屋里走出来,之后老歪便骑走了车。之后旁边是一台挖掘机从车上开下来,挥舞的巨臂象是在跳舞。

之二:陈升坐着卫卫的摩托向前,镜头并未一直跟着他们,而是拐进旁边的岔路,经过窄窄的巷子到了另一条街,而这时陈升他们也已绕到了此处,镜头于是继续跟随他们向前。

有些是带有魔幻色彩的镜头:

花和尚和老歪在屋里讨论带走卫卫时,镜头向左移动展现了室内的几个人,而移着移着,一列火车出现开进画面,占据了原本应该是墙的地方。这一镜头暗示花和尚坐火车带走了卫卫。

第三,镜像表达。

这是《路边野餐》镜头表达上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不直接表现人物及其活动,而是通过镜子里的影像来表现,使影片虚实相生、产生梦幻疏离的效果。如以下一些场景:

屋子里的电视,电视里是陈升读诗的节目,而他读出来的却是电影的制片信息,相应的字幕也在电视屏幕上显现。影片和片中的电视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文关系:电视在影片里出现,影片本身又变成了电视里的一个节目,巧妙的呈现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老歪把摩托停下,自己走开,摩托的后视镜立在画面中间,正当观众在寻思人到哪里去了时,老歪的身影在后视镜里出现,他走到院子洗了手,又提了水走回来;

陈升和妻子在舞厅对话,妻子只在镜子里出现,暗示这已是过去的记忆;

荡麦的陈升在女理发师的理发屋里边洗头边聊天,镜头对着的正是镜子里的他们;

花和尚坐在车里等卫卫,后视镜显出他正在刮胡子。

镜子代表的是一个幻像世界,人物在画面中的某个镜面里出现,看上去平静无奇的画面在窄窄的一方镜子里波澜暗涌,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影像魅力。

二.诗的意象:记忆与时间

《路边野餐》还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它们无处不在,就像珍珠一般在片中闪闪发亮,将影片的情绪表达得意味深长。

钟表是影片最突出的意象:

凯里的小卫卫在墙上画钟;

荡麦的大卫卫在手上画表;

花和尚说死去的儿子想要表,自己不得不开了钟表店;

陈升在花和尚的车上放下扣子,也是放在一个钟上;

荡麦的大卫卫说他要到火车上去画钟,让洋洋在去凯里的时候能从对面开过的火车上看到倒转的时钟,以挽回他与洋洋的爱情;

最后陈升在火车上睡觉,旁边经过的火车身上显出倒转的时钟,就像是倒流的时间。

钟表意象强调的是时间,影片最令人感慨的也是时间。时间藏着人们多少不可弥补的遗憾,让人们祈盼它能够倒流。当这祈盼无法实现的时候,人们能够留住的就只有回忆了。

在钟表之外,影片还有许多关于记忆的意象:

鱼从水里被捞起来,就象记忆被打捞起来;

黑漆漆的隧道,远处的洞口露出一点亮光,镜头穿过长长的黑暗,就像是穿过沉沉的记忆;

风扇吹着,陈升在沙发上睡觉,陷入记忆。

还有那些斑驳潮湿的墙,它们经历了岁月的侵蚀,身上带着沧桑的印记,将人们带到了记忆最深处:

老歪打牌的台球室;

阴暗潮湿的防空洞;

荡麦张夕理发屋的墙上长满了霉点。

所有的意象都与时间和记忆有关,将人带到另一个世界。

三.诗的情绪:无可挽回的遗憾

以诗意的镜头和丰富的意象,《路边野餐》自然而然将观众带入诗意的情绪之中,令不少观众在对其“剧情茫然”之时便已被其感染,产生惘然若失之感。影片的原名《惶然录》以及英文名Kaili Blues也都表明这是一部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与情绪为主的影片。那么,《路边野餐》表达的到底是怎样的情绪呢?

有必要梳理下影片的内容:

主人公陈升人到中年,他居住在凯里小镇,每天在诊所给人看看病、聊聊天,生活看似波澜不惊,内心却带着无法弥补的遗憾。他年轻时跟着一个道上的大哥花和尚混,与妻子张夕在舞厅里认识。后来张夕生了病,陈升去找花和尚,花和尚给了他一笔钱。后来花和尚的儿子得罪了仇家被人活埋还砍了手,花和尚觉得儿子在道上混被人杀很正常,但既然对方杀了人,还要砍手就太说不过去了,心里一直梗倒起(贵州话:耿耿于怀)。陈升于是帮花和尚去找对方讨说法。陈升对对方具体做了什么不清楚,但结果是他因此被捕判了九年。但九年的牢狱生活中,他的母亲去世,他无法为她送终,张夕也已去世,他却直到出狱后才知道。

两个亲人的离去成了陈升内心最大的遗憾,他一直想弥补这遗憾。影片的前半段他一直在照顾弟弟的儿子卫卫,在卫卫失踪后寻找卫卫,甚至放弃母亲留给自己的房子来换得卫卫的消息,其根源除了他是卫卫的大伯之外,更重要的是于母亲给他的遗言便是希望他能照顾卫卫。他对卫卫尽心,便是对不能对母亲尽孝的一种弥补。

对母亲的遗憾还可以有所补偿,对妻子的遗憾却再也无法弥补了。其实,陈升在狱里一直都接到张夕的信。他在狱里特地学了一首歌《小茉莉》,想出来之后唱给张夕听,出来之后才发现这愿望已不可能实现。

不能实现的愿望让陈升心里一直梗着,对于他来说,要实现这个愿望,除非是时间倒流。时间当然不可能倒流,于是他便在离开凯里去镇远找卫卫的途中来到了荡麦。

如前所述,42分钟的荡麦是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这与其说是陈升的一个梦,不如说是他内心的一种期望,是他的潜意识。在这里他遇见了长大后的卫卫,按导演的说法本来还有他的母亲(据说此长镜头原本有60多分钟,减掉的20多分钟里便有遇见母亲),但最重要的是,他遇见了长相酷似妻子张夕的女理发师。陈升到她的理发店里去洗头,给她说自己与妻子的经历,把她的手捂在电筒上告诉她这就是看见海豚的感觉,而更重要的是,他为女理发师(实际是为张夕)唱了一首歌《小茉莉》,虽然他五音不全,黄腔黄调(贵州话:唱歌走调),但他毕竟是给张夕唱了想为她唱的那首歌。这首歌唱出来,陈升心里的梗也去了。于是他愉快地把老医生的磁带留给女理发师,一身轻松离开了荡麦。

这便是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也是影片令人惘然的情感诗意所在:陈升,这个生活在亚热带贵州山区的小镇中年,曾经的混混,看上去离我们那么远,连念诗都是用方言,而实际上他跟我们又没有什么不同,他一样爱他的妻子和母亲,一样为失去她们而遗憾,这遗憾如此之深,以致让他希望时光倒流去弥补。

希望时光倒流去弥补内心遗憾的还有老医生,她年轻时曾经和戀人林爱人约定,先离开的人给对方买一件衣服。后来她离开了,并没有给对方买衣服,但这遗憾却一直藏在她的心里。因此,在得知陈升要去镇远找卫卫时,她托陈升给林爱人带去一件衬衫,也是在弥补内心的遗憾。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当陈升找到林爱人时,他刚刚离世,她的遗憾也已无法弥补。

还有荡麦的大卫卫,他固执地喜欢着洋洋,但洋洋要去镇远。他天真地想着要到火车上去画钟,好让洋洋在坐火车时看到倒走的钟来挽回她。

洋洋有没有看到倒转的钟不知道,倒是片尾陈升坐在火车上,对面经过的火车上显出了倒走的钟,就像倒走的时间。

老医生与林爱人、陈升与张夕、卫卫与洋洋,三代人都有着各自的情感遗憾,它们相互映衬,将影片的情感表达得深沉动人。片中有一场景:陈升给理发女送磁带,同时洋洋给卫卫拴红布,两代人在同一个画面之中,就像命运的重复,而磁带来自老医生,陈升又穿着老医生送给林爱人的衣服,事实上是三代人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之中了。

不仅是片中的三代人,类似的遗憾也隐藏在所有人的心中,当他们由影片想起自己那些希望时光倒流去弥补的无可弥补的缺憾时,影片便打动了他们。

四.诗的声音:情绪的自白

最直接体现《路边野餐》与诗歌关系的,就是那些在片中直接读出的诗。为此影片一开始便告诉人们陈升会在电视上读诗,但其实所有的诗都出自导演毕赣的手笔。这些诗与影片的影像、故事及情感相互交融,烘托出贵州山区潮湿氤氲的氛围与影片的情感。

且看片中出现的第一首诗:

背着手

在亚热带的酒馆

门前吹风

晚了就坐下

看柔和的闪电

背着城市

亚热带季风的河岸

淹没还不醉的桥

最后陈升在火车上睡觉,旁边经过的火车身上显出倒转的时钟,就像是倒流的时间。

钟表意象强调的是时间,影片最令人感慨的也是时间。时间藏着人们多少不可弥补的遗憾,让人们祈盼它能够倒流。当这祈盼无法实现的时候,人们能够留住的就只有回忆了。

在钟表之外,影片还有许多关于记忆的意象:

鱼从水里被捞起来,就象记忆被打捞起来;

黑漆漆的隧道,远处的洞口露出一点亮光,镜头穿过长长的黑暗,就像是穿过沉沉的记忆;

风扇吹着,陈升在沙发上睡觉,陷入记忆。

还有那些斑驳潮湿的墙,它们经历了岁月的侵蚀,身上带着沧桑的印记,将人们带到了记忆最深处:

老歪打牌的台球室;

阴暗潮湿的防空洞;

荡麦张夕理发屋的墙上长满了霉点。

所有的意象都与时间和记忆有关,将人带到另一个世界。

三.诗的情绪:无可挽回的遗憾

以诗意的镜头和丰富的意象,《路边野餐》自然而然将观众带入诗意的情绪之中,令不少观众在对其“剧情茫然”之时便已被其感染,产生惘然若失之感。影片的原名《惶然录》以及英文名Kaili Blues也都表明这是一部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与情绪为主的影片。那么,《路边野餐》表达的到底是怎样的情绪呢?

有必要梳理下影片的内容:

主人公陈升人到中年,他居住在凯里小镇,每天在诊所给人看看病、聊聊天,生活看似波澜不惊,内心却带着无法弥补的遗憾。他年轻时跟着一个道上的大哥花和尚混,与妻子张夕在舞厅里认识。后来张夕生了病,陈升去找花和尚,花和尚给了他一笔钱。后来花和尚的儿子得罪了仇家被人活埋还砍了手,花和尚觉得儿子在道上混被人杀很正常,但既然对方杀了人,还要砍手就太说不过去了,心里一直梗倒起(贵州话:耿耿于怀)。陈升于是帮花和尚去找对方讨说法。陈升对对方具体做了什么不清楚,但结果是他因此被捕判了九年。但九年的牢狱生活中,他的母亲去世,他无法为她送终,张夕也已去世,他却直到出狱后才知道。

两个亲人的离去成了陈升内心最大的遗憾,他一直想弥补这遗憾。影片的前半段他一直在照顾弟弟的儿子卫卫,在卫卫失踪后寻找卫卫,甚至放弃母亲留给自己的房子来换得卫卫的消息,其根源除了他是卫卫的大伯之外,更重要的是于母亲给他的遗言便是希望他能照顾卫卫。他对卫卫尽心,便是对不能对母亲尽孝的一种弥补。

对母亲的遗憾还可以有所补偿,对妻子的遗憾却再也无法弥补了。其实,陈升在狱里一直都接到张夕的信。他在狱里特地学了一首歌《小茉莉》,想出来之后唱给张夕听,出来之后才发现这愿望已不可能实现。

不能实现的愿望让陈升心里一直梗着,对于他来说,要实现这个愿望,除非是时间倒流。时间当然不可能倒流,于是他便在离开凯里去镇远找卫卫的途中来到了荡麦。

如前所述,42分钟的荡麦是一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这与其说是陈升的一个梦,不如说是他内心的一种期望,是他的潜意识。在这里他遇见了长大后的卫卫,按导演的说法本来还有他的母亲(据说此长镜头原本有60多分钟,减掉的20多分钟里便有遇见母亲),但最重要的是,他遇见了长相酷似妻子张夕的女理发师。陈升到她的理发店里去洗头,给她说自己与妻子的经历,把她的手捂在电筒上告诉她这就是看见海豚的感觉,而更重要的是,他为女理发师(实际是为张夕)唱了一首歌《小茉莉》,虽然他五音不全,黄腔黄调(贵州话:唱歌走调),但他毕竟是给张夕唱了想为她唱的那首歌。这首歌唱出来,陈升心里的梗也去了。于是他愉快地把老医生的磁带留给女理发师,一身轻松离开了荡麦。

这便是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也是影片令人惘然的情感诗意所在:陈升,这个生活在亚热带贵州山区的小镇中年,曾经的混混,看上去离我们那么远,连念诗都是用方言,而实际上他跟我们又没有什么不同,他一样爱他的妻子和母亲,一样为失去她们而遗憾,这遗憾如此之深,以致让他希望时光倒流去弥补。

希望时光倒流去弥补内心遗憾的还有老医生,她年轻时曾经和戀人林爱人约定,先离开的人给对方买一件衣服。后来她离开了,并没有给对方买衣服,但这遗憾却一直藏在她的心里。因此,在得知陈升要去镇远找卫卫时,她托陈升给林爱人带去一件衬衫,也是在弥补内心的遗憾。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当陈升找到林爱人时,他刚刚离世,她的遗憾也已无法弥补。

还有荡麦的大卫卫,他固执地喜欢着洋洋,但洋洋要去镇远。他天真地想着要到火车上去画钟,好让洋洋在坐火车时看到倒走的钟来挽回她。

洋洋有没有看到倒转的钟不知道,倒是片尾陈升坐在火车上,对面经过的火车上显出了倒走的钟,就像倒走的时间。

老医生与林爱人、陈升与张夕、卫卫与洋洋,三代人都有着各自的情感遗憾,它们相互映衬,将影片的情感表达得深沉动人。片中有一场景:陈升给理发女送磁带,同时洋洋给卫卫拴红布,两代人在同一个画面之中,就像命运的重复,而磁带来自老医生,陈升又穿着老医生送给林爱人的衣服,事实上是三代人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之中了。

不仅是片中的三代人,类似的遗憾也隐藏在所有人的心中,当他们由影片想起自己那些希望时光倒流去弥补的无可弥补的缺憾时,影片便打动了他们。

四.诗的声音:情绪的自白

最直接体现《路边野餐》与诗歌关系的,就是那些在片中直接读出的诗。为此影片一开始便告诉人们陈升会在电视上读诗,但其实所有的诗都出自导演毕赣的手笔。这些诗与影片的影像、故事及情感相互交融,烘托出贵州山区潮湿氤氲的氛围与影片的情感。

且看片中出现的第一首诗:

背着手

在亚热带的酒馆

门前吹风

晚了就坐下

看柔和的闪电

背着城市

亚热带季风的河岸

淹没还不醉的桥

猜你喜欢
陈升野餐洋洋
野餐
阳光野餐季
洋洋兔 编绘
野餐
一鸣惊人
圆意象与《路边野餐》的主题呈现
妄心忘念之旅
后来,唱给了往事,唱哭了你
竭泽而渔(下)
爱在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