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为例探讨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2017-03-23 11:11姚泽勇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能力素养教材开发利用

姚泽勇

本论文是课题的阶段成果,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对高中化学教材中能力提升点的开发、利用的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5)-JKGHYB-0569

摘 要: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工具,系统开展对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能力提升点的开发、利用的研究,从教材中挖掘知识的生长点、能力的提升点,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意义非凡。现以《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为例给予探讨。

关键词:教材开发;利用;知识的生长点;能力提升点;能力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承担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能力的功能。而教材是完成这一功能的中介和工具,如何体现教材从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能力为本”?必然涉及教材的再开发和利用。但很多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显、老师的角色的转变方面上;对教材的开发,也仅限于内容的增减、顺序的调整等方面。而从教材中挖掘知识的生长点、能力提升点鲜有人触及,或者有触及也只是支离破碎、不够系统。再则,高中化学教辅资料一应俱全,网络信息应有尽有,所以“拿来主义”、原样照搬盛行,大家很难投入教材的实际研究和开发中,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考生的学科素养的形成、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从教材中,从课后习题中不断开发、挖掘知识的生长点、能力提升点并付诸每节课堂中,这样在春风化雨中,学生的能力、素养才会不断得到提升。因此,系统开展对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能力提升点的开发、利用的研究,从教材中挖掘知识的生长点、能力的提升点,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老师的专业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的策略

以高一化学“必修1”模块教材为研究对象。开发、整合教材中“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探究”“实验探究”栏目,形成问题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开发、整合教材中的图形、表格、工艺流程图等素材并形成问题或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站在新视角、新高度开发、整合课后习题形成问题或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把上述开发、整合出的问题、情景和活动如何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每一节课堂中,让学生润物无声中能力得到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方式得以转变。

三、实施的案例

1.对象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设计思想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探究了钠、镁、铝、铁、铜对应的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本节包括一处“思考与交流”,一处“实践活动”,“学与问”“科学探究”“资料卡片”各出现两处,三处插图,13道课后小题。这些栏目或版块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用心体会编写它们的意图和用意,站在课程目标、课时目标双重目标的高度,精准地对上述栏目或版块进行开发、利用以形成问题、实验或活动,既丰富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能力,如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3.示例

(1)对“科学探究1”—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拓展和延伸,以此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可形成一道定量测定Na2CO3或NaHCO3含量的开放性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又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设计实验:按以上装置进行实验,若A中所盛放的碳酸氢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利用上述部分或全部装置,请你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法测定碳酸氢钠的纯度。(假设上述反应或吸收都是完全的,并可添加其他必要的实验仪器)

点拨:本题看似普通,但开放性强,考查了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创新能力,其能力层次要求较高。

例如,从装置A着手,或从浓硫酸着手,或从干燥管着手,或从装置E着手;还可从D着手,但需要进一步改进。

方法一:先称量干燥洁净的试管A的质量m1,将样品放入A中,称其质量为m2,然后将A充分加热,冷却后,再称取试管的质量,其质量差为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结合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求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得样品的纯度。

方法二:从浓硫酸着手:反应前先称取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的质量,充分反应后,再次称取该洗气瓶的质量(包括所盛的浓H2SO4),其差值即为分解所得水蒸气的质量,从而求得样品的纯度。

方法三:从干燥管着手:反应前先称取盛有过氧化钠的干燥管的质量,充分反应后,再称取该干燥管的质量(含残渣),根据质量差值及反应方程式,求得CO2的量,从而求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得样品的纯度。

方法四:从装置E着手:把集气瓶换成量筒,让其充分反应后,测得收集到的O2的体积,然后根据方程式分步求得碳酸氢钠的质量,进而求得样品的纯度。

方法五:把C装置拆去,B直接连接D,反应前先称量D的质量,反应后再称量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CO2的质量,结合NaHCO3=Na2CO3+CO2↑+H2O可求出NaHCO3的质量,从而可求其纯度。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質以“思考与交流”形式呈现,Na2O2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Na2O2和CO2的反应可作为知识的生长点,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或情景,如演化成定量计算或探究实验等。

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请回答问题:

本题以Na2O2和CO2发生反应为生长点,设置了Na2O2和SO2反应的探究性实验。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又强化了Na2O2具有强氧化性这一特性,可谓一箭双雕。

(3)硫酸铝钾以“资料卡片1”形式呈现,旨在让我们了解它的组成和用途。我们可完全以此为契机设置问题:

向KAl(SO4)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用方程式表示过程:Al3+恰好沉淀完全的,______________;SO2-

4 恰好沉淀完全,_________________;用沉淀的物质的量、Ba(OH)2的物质的量分别代表纵、横坐标轴,绘制沉淀随着向含1molKAl(SO4)3的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的曲线图。

这样既能强化Al(OH)3两性的特性,又能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定量意识,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4)课后习题第3小题描述了分别向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现象的差异。我们应该敏锐地捕捉到:MgCl2溶液、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的多样性,此处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可变定性的描述为定量的分析和讨论,用以培养学生的定量意识,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

问题:在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经测定,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mol)和所得沉浮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下圖所示。

①原溶液中Mg2+、Al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

②图中线段OA∶AB=__________。

这样一改,定性的描述立即变成定量计算,思维容量加大,难点增加,对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维的有序性都提出了一定要求,但学生完全具备解决此类问题的知识储备。

四、结语

教材中的每一处都蕴藏着教育契机,无论是“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探究”“实验探究”栏目,还是教材中的图形、表格、工艺流程图等素材,甚至是课后习题。只要善于挖掘、发现、开发和利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上将大有作为!仅认为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了,那就是新课程改革,是不正确的。凡是脱离教材的课程改革都是伪变革,是不懂得编者的良苦用心的,是片面的甚至是极端的!当然,教材的开发、利用不是简单地堆砌,要结合学情、校情,把握时机有选择性地呈现,要洞察到学生的感受和接受度。

(作者单位:河南省息县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能力素养教材开发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浅谈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企业政工师能力素养分析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