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未来教育”培养“未来人”

2017-03-23 14:14王自祥
教育家 2017年19期
关键词:未来教育学校课程

文│王自祥

以“未来教育”培养“未来人”

文│王自祥

山东省临沂沂州实验学校是一所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充满活力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学校将内涵提升的着力点放在教育理念的提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围绕着培养“有美好未来的人”这一育人目标,提出了“未来教育”的理念,有效地引领学校的发展。

“未来教育”的提出

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然而,当前学校教育的一大诟病就是教育的功利心逐步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一些急功近利、分数至上的做法,削弱了学生的创新动能,削弱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为此,我们提出“未来教育”,所谓“未来教育”,即要立足九年时间,围绕核心素养,坚持一以贯之,梯次研发未来课程,建设未来课堂,培养未来教师,积极创建未来学校,从而实现培养“有美好未来的人”的教育目标。

“未来教育”的理念

从当下出发,为未来而教。立足九年,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在对“未来教育”的思考中,我们明确了“九年奠定一生”的办学理念。

“九年奠定一生”是一种客观反映。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达九年,这九年恰恰是学生身体心智品质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从懵懂孩童长成睿智少年,身体长高了,心智成熟了,思维模式日渐形成,知识学养、道德修养、人文涵养、科学素养日渐丰厚。不能不说,九年的教育奠定的是学生的一生。

“九年奠定一生”是一种教育理想。教育是一项急不得的事业,任何一名儿童,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潜下心去用九年的时间精心培育,就一定能把他培养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九年奠定一生”是一种责任担当。学生在校接受九年的教育,“九年不成,责任在我”。作为学校,作为教育者,责无旁贷。因此,“九年奠定一生”是一种教育的承诺,是一种责任的担当。

“九年奠定一生”是一种人文情怀。“给我九年,就能奠定学生的美好人生”,这是对人的高度的尊重和美好的期待。根据现代多元智能理论,人的能力是多元的,无论其家庭背景如何,无论其个体差异多大,教育只要契合,人人都可成才。

“九年奠定一生”是一种博爱情怀,对学生的无限的尊重和美好的期待。学校上下,全体沂实人,就是要勇于担起这种教育的责任,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学生的未来,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精心培育,为奠定学生一生的美好而努力。

“未来教育”的实践

未来不只是我们要去的目的地,更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学校以“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为价值追求,从课程研发、课堂改革、师资培训、学校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未来教育”的实践路径。

未来课程:多元化构建要办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要培养一批“有未来的人”是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育人目标。只有切实把人培养好,学校才能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二者是逻辑递进的。围绕“有未来的人”的育人目标,以“人文+科学,基础+特长”为支点进行课程构建,逐步形成“两大领域、五大模块”的九年一贯自主发展的课程体系。

所谓九年一贯自主发展课程体系是指:立足九年时间,围绕核心素养,坚持一以贯之,梯次设计课程,促进自主发展。

两大领域是指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其中,基础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学科教学,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每一名学生应当学习并积极学好的必修课程;特长课程则是着眼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五大模块课程,包括品德修养类课程、人文涵养类课程、艺术审美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和科技创新类课程。既有学科延伸类课程,也有综合拓展类课程,是学生的选修课程。

未来课堂:分享式学习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民主、开放、生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思维灵动”的“未来课堂”教学价值追求;初步形成了“三三四”课堂教学策略,即理念三原则、备课三要求、课堂教学四个重点;初步形成了以“灵性、生动”为指向的“未来课堂”概念;形成了“个人自学、同伴对学、组内互学、全班展学、相互质学、老师点学、最后侧学” 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初步形成了“组织学习、全员发动,段内磨课、选树优课,组建评委、录课赛课,总结表彰、强化成效”的“未来课堂”赛课流程和包含“人文环境、问题导向、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展示、检测命制、达标检测”七个维度22个观测点的《“未来课堂”观测量表》。经过一轮轮的赛课,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课堂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由“师中心”“教中心”到“生中心”“学中心”的转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课程的实施,保证了育人目标的实现。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了更加顺畅的学习分享交流平台,也使得分享式学习由课上走向课下,由学校走向家庭。互联网为分享式学习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技术支持。

未来教师:实践性研究教师是开启世界未来的钥匙,造就一支高专业水准的未来教师队伍是实践“未来教育”的根本。必须立即投资于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要促进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学的专业水平”和“教的专业水平”的发展。

为此,学校实行在实践中研究的策略,让老师们边实践边研究,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再运用研究的成果反过来指导实践,在“做中学”“悟中学”。

未来学校:协同化管理为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学校进行了管理体制的变革,彻底打破原来中小学部的界限,重构学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把学校变成一个真正的整体。具体来说,做了如下改变:

成立了“四大学段”,进一步加强了四大学段的管理职能,各学段成立学段管理委员会,对本学段的教育教学负起全面责任,让最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提高了管理的效益。

成立了“四大学院”,即文学院、少科院、书画院、艺体院。充分发挥四大学院组织引领作用,面向全校进行特色教育。

通过四大学段、四大学院的成立,形成了“分段管理,条块结合,职责分明,运转协调”的高效管理体制,打破了中小学的藩篱。特别是六七年级放在一个学段,通过课程的整合进行贯通,实现了中小学“无缝链接”。

实行竞聘上岗。学校进行了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和教职工双向选择的竞聘上岗,以岗定责,以责定人,强化绩效考核,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说法。

探索“5.5+3.5”学制变革。通过课程整合,构建小初连桥课程,实现由“6+3”学制向“5.5+3.5”学制变迁,从而实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自然平滑过渡,助推学生更好地发展。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立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让教代会说事办不办,让学术委员会说人好不好”。逐步形成依法治校、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未来教育”的成效

自着力实施“未来教育”以来,未来课程、未来课堂、未来教师、未来学校的建设就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成功地助推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观测数据显示,学生在自主管理能力、交流协作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文精神、科学素养日渐深厚。

“未来教育”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实践性研究让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交互成长,实现了良性循环。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规范汉字书写特色教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特色学校等众多荣誉称号。

在创建未来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刚刚起步,虽然已窥得未来教育的门径并初尝甜头,但我们深知在“未来课程”建设、“未来课堂”改革、“未来教师”成长、“未来学校”管理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坚信,执着地走下去,未来会更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沂州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未来教育学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打造社交型高质量慕课平台
用大数据改变未来的学习和教育
对未来教育可知与否的浅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