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让学生走得更远

2017-03-23 14:14卢尉欣
教育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国学校本

文│卢尉欣

校本课程:让学生走得更远

文│卢尉欣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是山东临沂第二十一中学的办学宗旨,课程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载体。为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养,临沂第二十一中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课程的特色校本开发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为强化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领导力,做好特色课程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确立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研活动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以师资培养为重点”的课程实施框架,开发了德育类、学科类、科学探究类和活动实践类四大类课程,创编了以“文学阅读,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练书法,学经典》校本教材,在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德育类

德育类课程开发主要构建了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国学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及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探索了有效的国学教学组织模式—纵向编班与横向编班相结合,自学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作业在课堂而非课后完成,进度取决于自己。同时,为保证国学教育的丰富多样化,学校研发了充足的教学资源模块—诗词、歌谣、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等等,以此完善德育课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

学科类

学科类课程以强化读写素养为宗旨,在七、八年级推行语文主题性学习教学实验,将语文阅读专题化,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明确而简单,一个主题构成一个框架,有角度、有深度,将学习的难度降低,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效开拓语文教学的思路。同时充分利用阅览室、图书角,严格落实每生每天至少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组织“阅读好时光”读书系列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

科学探究类

探究类科学教育课程建设主要依托理化生和信息技术课堂及实验课的改革与探索,以现代科技与信息的探究实践为主题,提升科学素养。通过组建3D打印、机器人、七巧板、科技制作、航模等科技兴趣小组,借助区、市、省及全国中小学生科技竞技平台,努力提升各种比赛的位次,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

活动实践类

活动实践类课程主要依托“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积极探索实施“不同学段分层教学、同一学段多样选择”的艺体教学模式。学校出资为每位学生购买了竖笛,并负责教会学生。同时,开设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国旗下课程、社团课程、阳光运动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辩论课程、美育课程、离校课程,组建书法、动漫画、声乐、舞蹈、健美操、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特色项目兴趣小组,提升兴趣小组的种类、水平和质量,增强各社团在专业性比赛中的竞争实力。

对于上述四类课程的实施,学校重点推进自主选课教学改革。除了利用早读统一上国学课程外,还以选课走班为主要组织形式,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每位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自主选择不同课程。今后学校还将不断加强学习研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以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为载体,不断丰富拓展课程资源,建立自选课程申报和评审制,强化走班管理,注重考核评价等方式,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类课程的开展促进了学校全面发展,学校收获荣誉无数。目前,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对教师培养上,努力打造一支卓越的教师团队。唯有如此,学校的课程改革才能走得更高更远,学生也才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第二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国学校本
“垂”改成“掉”,好不好?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妙求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