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2017-03-23 16:24彭昌平
教育家 2017年34期
关键词:范式校本评价

文 | 彭昌平

小学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文 | 彭昌平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的解读和实践,在完成国家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激活教师的专业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课程和教学资源,实现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对国家语文课程进行校本化创新实施,我们学校做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

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校本化建构语文课程体系

璧山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积极践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先后有十余位国内著名专家深入学校调研,为课改问诊把脉,保驾护航。同时与市内外十余所学校建立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老师先后深入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名校课堂观摩学习,带回前沿的信息,先进的理念。学校在学生综合评价、课程体系建设、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核心素养落地等方面做了有效尝试。在此基础上,建构自身的语文课程体系。

基于学校文化,梳理课程价值一是厚重的文化积淀。学校历史悠久,前身可追溯至清乾隆元年璧山知县黄在中创办的璧江书院。既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又有平民教育的情怀与担当,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渐凝练形成“青雅”文化特色,确定了“培养具有雅言、雅行、雅趣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

二是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基于学校文化,建构了“青雅”课程体系。课程分为三类,即基础学科课程、雅行修养课程、个性涵养课程。基础学科课程包括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九门学科;雅行修养课程包括生活实践、主题活动、自主管理、雅行七礼;个性涵养课程包括社会实践、科技手工、文化艺术、阳光体育。

三是语文课程价值凸显。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课程,语文学科如何凸显“雅言”“雅行”“雅趣”的文化元素?首先,课堂渗透青雅文化,在丰富雅言,培养雅趣的同时,注重培养雅行,如书写礼、表达礼、举手礼……还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如特色活动之自信表达——“青雅讲坛”、课外阅读——“小书虫的旅行”等,让语文价值更加凸显。

基于学科本真,理清课程核心价值我们从语文核心价值入手建构语文课堂,解读新课程标准。语言文字训练是精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语实践让学生对语言有更好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除了人文价值的引领与渗透,我们把语言价值作为语文教学核心价值去探寻。目前,学界比较认同的语文学科素养应该是: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我们拟将“善阅读,乐表达”作为学校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追求。“善阅读”即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恰当的阅读方法,积极的阅读思维,丰厚的阅读积累,具有较好的独立阅读能力;“乐表达”则是在课堂上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习作中乐于写下独特的见闻感受,在生活中乐于与他人交流,在特定场合乐于大胆用语言表现自己,具有较强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关照,建构校本化语文课程体系在我们心中,学校青雅课程体系是一块调色板,提供多彩的颜色和缤纷的教育内涵。一方面,它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画板,让大家用自己灵动的智慧,优雅的言行,描绘出一幅幅硕果累累的丰收图画;另一方面,它给学生留出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帮助他们挥洒自己七彩的创意,涂抹绚丽斑斓的童年。而语文课程,无疑是这调色板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的语文学科,以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善阅读和乐表达”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以评价为导引,以两类课为凭借,分级落实,建构了实验小学语文学科青雅课程。具体分为两类课程,即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基础课程包括阅读和表达系列,拓展课程包括“青雅讲坛”“小书虫的旅行”等。两类课程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优化课堂教学,夯实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顺利实施,夯实基础课程是基本保证。而夯实基础课程的关键就是变革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时效,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我们以阅读课和表达课为主阵地,探寻教学方式的转变。

建构“一三四”课堂范式观察近些年来不断变革的育人模式,我们发现:上海冯恩洪专家团队“中国好课堂”的问题式教学,北京高萍团队的“六段式课堂”,武汉常青实验小学“主动教育”课堂,以及璧山区生态课堂研究等,这些先进的课改模式,有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教学优势。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根据“青雅”课堂文化,我们建构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范式课堂体系—— 一“一三四”范式课堂。

“一”指一个方向,即师让生学;“三”指三个要素,即言行优雅,自主合作,评价共生;“四”指四个版块,导、探、汇、用。还有与之相应的各环节的评价标准。其特点是问题意识、学习方式和关注人人。

选点突破,研究策略为真正让实验小学的语文课堂还精彩于学生,我们语文学科进行了范式课堂的研究。探究“导、探、汇、用”每个板块的关联元素、具体实施策略和评价标准等。

“阅读课堂范式”是研究的突破点。我们在璧山区教委的课改办申请立项,在历时一年的项目研究中,根据西师版教材特点,我们将阅读划分为“精读、批读、略读”三种课型去研究,其目的在于形成不同课型的阅读教学样板课和课例解读,并反过来丰富和完善范式内涵,让学校每位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改变生态,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时效。

“范式操作策略”是各年级选点重点关注的。一年级,减负提质作业设计; 二年级,语文课堂的评价策略;三年级,怎样引导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年级,核心问题的梳理与运用;五年级,小组合作的组织策略; 六年级,学路指南设计。针对范式课堂的问题,各年级有计划地、系统地推进课例研究,将课例和微讲座结合,将研究做得扎实而深入。

互动课堂,促进成长。学校1—6年级就选点关注的策略开展了“组内人人流动上课”活动,并且每个年级每学期都推出范式优质课,供全校语文教师集中观摩。举办微讲座,解决了大家在实际操作中的难题或困惑。一学期里,人人清晰了课堂范式四环节操作,并形成基于自身特色的课例解读方案。在璧山区教研活动中,在与市内外友好学校的校际交流中,范式课堂也不断得到优化,并初见成果。去年五月,我校一位青年老师执教的《胡杨赞》获重庆市阅读课竞赛一等奖。

初见成果,发展未来。经过课堂的系列优化,现在,我校的语文随堂课呈现出三点鲜明的、可喜的变化:其一,教师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提问能力显著提高;其二,初步建立起学习共同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常态;其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研究分层分类作业,用评价激励和导引学生,逐渐成为新的课堂生态。

范式课堂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形式。我们真正期望的好课是既有范式的稳扎稳打,又有变式的螺旋上升。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就是力争通过传统积累、个性创造、个人风格等途径,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多元化,用不同的变式展现同样的学习精彩,用不同的教师个性创设同样的生本课堂。

优化辅助课程,丰富课程校本化资源课外是课堂的无限延伸,拓展课程的优化让基础课程也呈现出绮丽的光彩。本着多项发展、重点突破原则,我们一方面开展了朗诵比赛、书法比赛、习作比赛、综合性学习等活动,另一方面着重开发了“青雅讲坛”“小书虫的旅行”两门辅助课程,突出语文学科的核心价值追求,同时彰显学校语文学科特色。

一是优化“青雅讲坛”。“青雅讲坛”即三分钟演讲。习作是表达过程,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讲述也是表达过程,是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坚持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升书面表达的有效途径。

观察以往的“课前三分钟”,通常只是少数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形式是学生台上一讲,老师点评两句完事。演讲的内容,通常是以课堂需要而定。演讲要达到的要求,没有明确提出。总之,对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开辟的“青雅讲坛”,统一了课前三分钟演讲组织形式,并结合西师大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段特点,统一了各年段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以及演讲技能要求。录制了各年级讲演评价范例并制作成码书。 编写的《青雅讲坛读本》,梳理了各年段演讲内容(低段讲故事,中段说见闻,高段谈话题)和评价标准,拟出各年段演讲主题共24个,收集整理了图文并茂的讲稿二百五十六篇。该读本为系统地训练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是优化“小书虫的旅行”。“小书虫的旅行”即课外阅读,包括海量阅读和阅读分享。海量阅读要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我们营建了“学校阅览室、年级漂书台、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柜、电子阅读网”的阅读全空间。学校现有纸质藏书6万多册,电子图书91万多册。纸质书的日借阅量可达200多册。学校还把每周一三五中午的12:20~12:40定为全校静心阅读时间。同时,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每天中午都有一个班的孩子去那里阅读。

阅读分享活动提升阅读品质。为提高阅读质量,每一年,我们都会开展读书节活动。学校把孔子诞辰定为读书节,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儿童诗人雪野等进入实小为孩子们做报告。读书节固定的活动项目有开闭幕式、课本剧场、漂书活动、阅读分享等。阅读分享形式多样,分年段进行,制作读书卡,办读书小报,推荐好书,开展读书交流会。每次活动,学生漂书可达7000余册。阅读的快乐,交流的快乐,分享的快乐,成为孩子们持续阅读的动力,牵引着孩子们信心十足、欢欣鼓舞地泛舟书海。

改革评价方式,提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质量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没有评价的改革,教学将会回到原点。我们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探索了综合评价的策略和内容方法。

建设“青雅”课程综合评价体系观照下的语文素养评价。2015年,学校开始了课程评价的研究,拟定了青雅课程综合评价体系以及语文素养评价方案,确定了语文素养评价原则、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过程表现评价加上期末笔试成绩等于终结性成绩。过程性评价又分为兴趣习惯、优雅书写、自由讲述、阅读积累四板块,确定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三级核心指标,形成了1—6年级学科系列评价手册,取得的成果得到了北师大林崇德教授、刘霞教授、刘坚教授以及市教科院专家的一致好评和鼓励。同时,成果向区内其他五所学校推广,“1+5”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评价引领语文学科两类课程建设。我们坚持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时间,先让一位同学上台讲述,然后师生共同评价。通过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等评价方式,让评价标准内化于心。通过评价,培养了孩子用心倾听的习惯,锻炼了学生上台发言的胆识,训练了他们评价、交流、演讲的口才。

我们还编写了阅读评价手册《小书虫的旅行》,向孩子们推荐了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书目。手册还设计有读书记录表,有星级评价标准及每期星级评价证书。之所以只把阅读量作为星级评价标准,是基于大量阅读,广泛积累,从量变到质变,以鼓励每个孩子热爱读书,养成阅读好习惯为目的。阅读评价还吸引家长的参与,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共同记录,共同讨论,养成孩子的阅读好习惯。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途径,是历史赋予学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开展了语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探究,我们观照了学校的资源、课堂教学的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课程评价的改进。

追求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我们正在路上。探索出更为科学、系统、优质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途径,我们一直在努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范式校本评价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