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作文”写作初探

2017-03-23 19:05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生活

“生活化作文”写作初探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第三初级中学 赵 刚

随着课堂教学地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对作文教学产生了困惑与忧虑,如学生的作文出现形形色色的“假”:说假话、抒假情,作文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更有甚者认为作文就是生搬硬套,结果导致离题万里,不知所云。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阅读量少、生活圈子狭小,更使他们对作文望而却步。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已经感觉到作文离生活越来越远。作文已经不能成为他们内心真实的表达,不能成为他们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消失、写作能力逐步减退,“谈文变色”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学生缺乏发现生活的眼睛,更缺乏感受生活的心灵。现在许多家长过分追求孩子的高分数,学习几乎占用了孩子们的大多数时间,这让孩子没时间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偶尔的生活参与,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又怎能写出真实的文章?

其次,教师作文指导评价中过分强调立意的深远、选材的新颖、语言的华美等因素,而忽略了学生最真实的表达。许多时候,孩子不敢说真话、不能说真话。“高大上”的作文往往成为一些老师眼中的“佳作”;而那些偶尔发点牢骚的作文则一次次被打入冷宫。久之,学生只能模仿圣人空洞地说教,而不能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另外,学生课外阅读的狭隘,导致了学生不会写。纵观古今有名的作家,无不是饱读诗书之士。没有丰富的阅读,就不可能做到笔下千言。“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

由此,我们认为,要想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而且能真实的表达,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回归生活,进行“生活化写作”。

什么是“生活化写作”?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里刘勰就是提出了“物-情-文”的转化过程,“物”就是社会现实生活,“意”就是作者的写作意识。“生活化”作文就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内容,从生活场景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书写真实生活的写作欲望,养成良好的观察、记录、思考、提炼、表达生活的写作习惯,进而丰富提高学生人格的一种作文教学策略。其实在国外,中学作文训练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生活化写作”的能力?

一、写作的源泉来于生活参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就精辟地阐明了作文的源泉是生活。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没有对生活的真挚热爱,是很难写出佳作的,有时还会闹出笑话。传说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恰巧王安石不在家。苏东坡偶然发现其书桌砚台下压着一首未写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想:“只有秋天才刮金风,金风起处,群芳尽落,但菊花有傲霜之气,怎么会花瓣四处飘落呢?”于是他挥笔续诗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然后拂袖而去。

后来苏东坡被调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一日他与好友陈季常到后花园赏菊饮酒。这天正是刮了几天大风之后,园中十几株菊花枝上一朵花也没有了。只见满地铺金,落英缤纷,东坡一时瞠目结舌,回想改诗一事,不禁感慨万分。可见,没有生活的参与和感受,再伟大的文豪也会出错。

二、写作的动力来源于真实地表达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写、不敢写,是觉得笔下的文字无法流淌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很多同学,把写作当成一件苦差事,认为写作就是“编”,显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写作应该是内心真情地流露,是真实情感地抒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枝一叶总关情”。情真方能意切,情深方能意长。作文要表现“真情实感”,这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写作的最高境界。有些学生,认为在文章中多流几次泪、多抒几次情就能感人,这也是不对的,情感的抒发应该以真实自然为基础。只有真实的表达,文章才能感人,才能避免“为文造情”的尴尬。

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鼓励他们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写作表达出来,让写作成为一种自己与自己或他人的心灵对话。只有当学生真正做到“用笔写心”的时候,学生的写作才能从被动变为主动,作文这时才能真正成为情感抒发和排解的载体。

三、写作的技巧来源于教师指导

我们都知道作文和做人是不一样的:做人贵直,作文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同学平时也能细致地观察生活,也有表达真情实感的愿望,但是文章一写出来,就如同嚼蜡,没有味道。这就是缺乏技巧的原因。同样的内容,换一种说法,表达效果就不一样。如我们熟知的朱自清的《春》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如果把其中的“钻”换为“长”,效果就完全不同了。一个“钻”字既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又表现了它的韧劲。这种效果是“长”字无法达到的。同时这句中“嫩嫩的、绿绿的”两个叠音词连用,显得是那样亲切自然,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一下子就跃然纸上。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阅读的指导,让他们丰富积累,开拓视野;另一方面需要老师在学生炼字、炼词、炼句方面加强指导。学生知其法、懂其道,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慢慢提高上来。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论文。课题立项批准号为:JG16CB145)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