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 放生课堂
——浅尝生本课堂

2017-03-23 19:57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关迎雷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先学题目孩子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 关迎雷

相信孩子 放生课堂
——浅尝生本课堂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 关迎雷

一、我眼中的“生本课堂”

我常常问自己:我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语文课上,我和学生的关系怎样?学生在我的语文课上快乐吗?从教以来,我一直追求与学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只有在激发了源自内心的主动性,才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

(一)放生学生

走进生本,我找到了依托。郭思乐教授说:教育最终归结到学生生命自身的行动历程,所有教育的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可能和潜能。

在讨论《看雪》时,我抛出的第一个先学题目:“看到‘雪’,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们发掘自己感兴趣的探究方向:雪的颜色、形状、味道……甚至有孩子直接抒情:“我好想马上看到雪啊!”看到他们课堂上的笑容,感受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的愉悦心情,我不仅感叹: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力吧,这力量将给予孩子们事半功倍的收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激发起来,那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们去探索。

(二)放生课堂

好的开头仅仅成功了一半,生本教育专家余行秀老师曾经说过:真正的语文素养要靠写,阅读的东西在课堂上展示,展示后才会有动力。一节课的成功要做到“三大两看一放”,即:大阅读、大积累、大表达;看学生学习状态,看学生学习效果;放活进度。《看雪》从题目入手,激发了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兴趣,有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就不在话下。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如何引导了。学生先学后教,自己找资料。而老师只是当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一节课下来,做到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写,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加强,表现欲望更强烈,自然增加了自信心。实际上,教学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分头找资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了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自然想在课堂上大方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顺势以课堂推进阅读,引导孩子们从课内走向课外,最终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大语文目标。最后,教师轻声地问:“喜欢吗?喜欢什么?”此时,孩子们的思绪又一次被激发起来,心领神会地细细品味着自己的收获,答案不一:“我喜欢冬天。”“我好想去看雪。”“我还是喜欢夏天。”……老师提议:“那就拿起笔写下来吧,赞美你喜欢的季节,写下你想说的话。”孩子们提起笔,顺笔成文。一切都那么的自然,孩子们侃侃而谈,有亮点,有回应,有掌声。所以,在课堂上放飞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自主观察、活动、阅读和思考,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顺应自然,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的舞台。

二、《看雪》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部分)

(一)先学准备

先学研究一:读了《看雪》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

先学研究二: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或者哪个自然段写得很美?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学研究三:你还读过哪些与四季有关的诗或文?请于大家分享一下。

先学练习是生本课堂的基石,让学生有备而来。要想真正做到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那就要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环节的前提下,将自己的点滴积累及发现在课堂上大胆表达出来。

三、《看雪》生本课堂的收获

(一)相信孩子

在我眼里,学生应是课堂上的稀缺资源,更重要的是他是活的稀缺资源,而这资源往往容易被忽略。一旦这资源被激活,那将发挥无法估量的作用。请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在《看雪》的教学中,孩子们找来了关于雪的一切你能想到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说明,理性的,感性的,古今中外的文章……孩子们在堂上齐诵了十多首他们能想到的古诗词,最后,孩子们有的画画,有的书写,齐赞自己喜爱的季节。孩子们在知识输入的过程中,也是知识输出体,他们在为自己和别人提供远远超于老师所能提供的资源。

(二)相信自己

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只是个“配角”,但这个角色同样不能少。教师在课前先学研究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让学生找到自信。在课堂上,教师要搭建平等交流对话的平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还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状态,让他们与同学、老师、文本、经典对话,更要把控好教学的层次,和学生们一起走入深层思考,从而使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有输出,更应有收获。其实,生本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相信,学生才会相信;教师自信,学生才会更自信。

(三)努力方向

作为一名生本课堂的初学者,这节课还要很多遗憾和需要反思改进的地方。

(1)先学非常重要。找资料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先学能力的过程。因此,先学题目的设计尤为重要。题目应更简单,更直白一些。如:从题目入手,《看雪》,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有关雪的知识等)你看雪的感受?引导学生明确什么资料在什么时候用。根据不同题材设计先学题目。

(2)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如读了课题,我想说——;你从课文中——想到了——。要注意以读引读,要给学生具体、明确的提示的同时,教师要有引导,有点评,如:你们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的?请和他交流。可以补充,可以反驳,教师的点评注重以内容促阅读。

(3)从课本阅读引向课外积累。从阅读引向文本及情感,引发深度思考,形成认知的升级。如:我想起了一首诗——这首诗是介绍——,写出了——的美景,我有——的感受。先说分享内容,再介绍分享内容,最后讲自己的体会。规范发言、汇报形式,引导增加学生互动。以阅引说,鼓励学生表达,培养表达能力,做到有条理,有文采,有思想。

(4)单元结束,要重视词语盘点,知识整理。

(5)“四抓”:抓生字、抓习惯、抓课堂(课堂放开)、抓阅读(家长、亲子阅读)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从家庭阅读环境到家庭阅读氛围的配合,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30-60分钟)。

猜你喜欢
先学题目孩子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