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飘出稻花香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应植根于农村生活

2017-03-23 20:48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作文农村生活

让学生作文飘出稻花香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应植根于农村生活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滕玉凤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不能脱离现实,在生活体验中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情感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主要是由于农村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生活范围狭窄。作文教学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日常生活资源,另外,农村作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广阔的天地是写作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务必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农村学生作文的能力。

农村 高中 生活作文 策略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不是为了考试或者别的某些需要,而是“为了生活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 学生创作难以打动读者的重要原因就是素材虚假,没有把自己内心想说的表达出来,读来味同嚼蜡。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不断思索农村孩子作文如何出新出彩,其实学生生活和广阔的农村天地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点燃写作激情,成就创作喜悦。

一、注重积累摘记,激发写作热情

(一)积累农谚俗语,丰富写作语言

语言表达是衡量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学生往往词汇贫乏,为了故作高深而采用网络词汇,脱离生活实际,文白夹杂,语句不通。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农村的谚语,农耕的术语,有助于使写作语言鲜活生动起来。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蝉声不仅预示炎热天气到来,还是晴天的标志;“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这是告诉农人根据节气的科学规律来耕种;“燕子低飞要落雨”,这是农人的经验中根据动物的行为判断天气。

“乖乖隆的咚,韭菜炒大葱” 是扬州特有的俗语,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惊叹,至于韭菜是否真的跟大葱炒倒没人过问。“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非常形象地说明做很多事情都要有火候,要下功夫。

(二)摘记田园诗句,增添写作志趣

摘记能帮助学生积累个性化的丰富素材,农村孩子生活在广袤的农村天地之中,置身于四季分明的美景中,感受到美却无从表达。古典文学中有大量的描绘乡村风光的诗篇,自《诗经》以来,哪个朝代都不乏田园诗词,同时还涌现出了像孟浩然、王维等田园诗人。“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可见诗书传家是继世绵长。

学生可以摘抄描绘田园花园,农村生活的诗篇。读陶渊明的“少本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体会到超脱凡尘,皈依自然的情怀。品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田间地头的蝉鸣蛙叫,丰收喜悦。悟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感受杜甫在颠沛流离后暂时安居的浓郁生活气息。

二、 体验村野农风,创意写作素材

(一)捕捉良田美池,描绘屋舍阡陌

广袤的农村天地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这是城里孩子无法涉及的素材。然而你,农村学生可以看到菜花金黄,闻到桂花飘香,听到禅鸣蛙叫,创作却很少涉及农村生活,乡土风韵,由于他们对农村生活熟视无睹。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指导学生如何抓住乡村事物的特征。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歇。” 丁沟中学坐落于民风淳朴的江苏里下河地区,流经丁沟古镇的是一条名叫三阳河的古老的河流,是隋朝文帝在位时开凿的,穿过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时光隧道,至今流淌不息。择水而居,因水而生,这是一条流经秦少游故里的河流,是丁沟镇的魅力所在,是丁中文化的基因库。

饮一方水,思一方情,丁中学子常利用闲暇时间徜徉三阳河泮,捕捉美丽画卷:白天看河岸芦苇,观渔船人家;晚上看广场舞蹈,赏河中月影。三阳河最美的是油菜花,河堤两岸万顷良田不约而同的种上了成片的油菜,花开时节争芳斗艳,连堤岸的孤坟看去都不那么阴森了,这一切是因为有了“三阳美池”,“万顷良田”,还有环绕学校的阡陌屋舍,这里是人间仙境。这些都是学生观察、写作的极好题材资源。

(二)体验农村生活,了解风土人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回到大自然,到蓝天下学,众多新鲜的事物和现象必然会纷纷进人学生的大脑,许多真实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 因此要走进农村、体验生活、写实生活。农村如画的大自然:鸡鸣犬吠,花果飘香,桑蚕吐丝,袅袅炊烟……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回到家乡这片热土,从平凡细微中发现家乡的美。

于是,我让学生用一首诗来叙述假日回到老家农村的生活,学生放假回家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不能再做宅男宅女,低头族,对身边的鸟语花香漠视无睹,用心去体验回乡之路。

比如,有一位学生写了一首《乡村七月杂兴》——“绿遍乡村果满地,知了声里把家还。流火七月路人少,夕阳西下到屋前。月季粉粉茄子青,番茄累累花生密。日长篱落祖母迎,早有饭菜上桌头。”

又如,还有一位学生写了一首《雨过村落》——“草长絮飞三月天,菜花飘尽麦穗添。绿遍耕地闲人多,雀鸠声里雨如烟。”

还可以做调查研究,村里的每一座桥、古屋、古树等人文景观的渊源,农村仍然保持着很多城市己经遗忘的传统风俗、习惯。如大年三十晚要“祀祖”、 分“压岁包”,“清明节”上坟,“腊八节 ” 吃“腊八粥”等等,教育学生尊重历史,敬重祖辈,还积累了写作素材。

【结 语】

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对象,因而作文及作文教学应该始终着眼于将学生写作的生活化,植根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提炼学生的生活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回归生活本身,才能让作文出现“柳暗花明”的新气象。“生活作文”使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农村又是广阔天地,为农村孩子作文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让农村孩子的作文飘出稻花香……

【1】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陈琪.高中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2012

【3】 陈丽萍.激趣:儿童作文教学的第一步【J】.教育文汇,2002

【4】 翁菊英.农村生活,作文的源泉【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

猜你喜欢
作文农村生活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