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依据语言发生的规律

2017-03-23 22:20滕家庆
江苏教育 2017年51期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有理

英语教学:依据语言发生的规律

本期专题主持人:滕家庆

主持人语

语言是任意性的,还是有理据的,这一争论由来已久。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语言与其所指之间基本没有内在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近二三十年来语言任意性的结论受到了严重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源于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认知语言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论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形成,代表人物为Langacker。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源于人的认知能力,语言规则大多是有理据的,从语源和历时的角度看,任何语言符号和语言现象都不是无缘无故凭空产生的,背后总有动因存在。有时候,一些语言规则的理据看不出或不明显,是因为在时空的长河中不断受到诸如经济性、联想性、过度概括、语言借用和误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初驱动其产生的理据开始慢慢模糊,最终被历史的尘埃覆盖。

语言理据揭示了语言何以如此及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只讲规则、不讲理据,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这样的讲授明显缺乏理论解释力,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理据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意义。

基于语言认知理据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现象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必然的发展过程。它有益于英语教师提升教学智慧、增强实践能力、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

猜你喜欢
任意性理据有理
有理 有趣 有深意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有理数》巩固练习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圆周上的有理点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标点符号产生的认知理据
关于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争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