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出写作兴趣

2017-03-23 22:20
江苏教育 2017年5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想象诱导

於 兰

“导”出写作兴趣

於 兰

写作;兴趣;能力

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是作文课堂教学的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导”师。结合课堂实践,我认为要在以下“四导”上下功夫:

1.在“引导”中培养观察力。

作为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社会和生活,再让学生寻找恰当的语言,准确而又形象地将其描绘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就有内容了。教师的引导要做到:目的要明确,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使其知道要观察什么事物、达到什么目的;准备要充分,精心做好观察前的准备,特别是有关知识的准备,以便让学生看得懂,同时要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观察兴趣;方法要合理,教会学生合理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并指导学生注意事物的特征,让他们做好记录,逐步养成写观察笔记的习惯。同时,要让学生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观察中多提问、多思考、多联想。

2.在“诱导”中丰富想象力。

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发挥学生个性,抓住时机诱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可由三条途径进行诱导:一由课文延伸想象,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 “着火点”;二是由题目扩充想象,2006年无锡市中学生当堂作文竞赛要求以“聆听秋声”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在教学时,我抓住“聆听”两字,让学生先去遐想秋天,学生从秋风、秋雨、秋月等不同方面表达出不同的“秋声”,很快就写下了一篇篇赞美秋天的文章;三是由话题拓展想象,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鼓励他们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3.在“指导”中提高鉴赏力。

指导学生多读名篇佳作、优秀范文,让他们在读与听的过程中受到美的感染,不断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名篇欣赏,有目的地选取一些精美文章或片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名作中得到感动,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然后产生写作欲望;注重范文对比,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同题文章,指导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对照分析,扬之长、避之短,可以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靠近”标准;注重课外阅读,根据课外阅读篇目推荐目录,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摘录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文章。

4.在“劝导”中保持兴趣持久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作文写作亦是如此。我认为可以:一用评点振奋兴趣,教师在评点中要注意把握分寸和尺度,尽可能地做到在平凡的文字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树立起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二在交流中提升兴趣,我利用班内的“学习园地”来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断提高写作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投稿,帮助推荐佳作参加比赛,这样既可以点带面,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产生辐射作用,又能让学生感到作文的分量,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

G633.3

A

1005-6009(2017)51-0062-01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想象诱导
快乐的想象
齐次核诱导的p进制积分算子及其应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续断水提液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大型诱导标在隧道夜间照明中的应用